1.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屈原,其实姓宓。
2.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战国末期,楚人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屈氏,屈氏,字原;而云名既然有规律,精神二字就统一了。楚武王熊同之子屈谦的后代。十几岁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渊博,雄心勃勃。
3.早年,他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他担任左图和三闾医生,负责内政和外交事务。鼓吹“美国政治”,鼓吹内部提拔人才,修改法度,外部势力抗秦。因被贵族谗言,被贬至北汉及元湘流域。楚国的杜英被秦军攻破后,沉入汨罗江,为楚国牺牲了性命。
延伸阅读
高考历史18种大题必背
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了建立中央集权君主制的主张。新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治制度。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专制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有机结合,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正式确立。
3.随着西汉的巩固,汉景帝和汉武帝解决了三权分立的问题。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巩固。
4.隋唐时期完善并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科举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进一步完善了专制集权。
5.北宋得到加强。北宋初年,中央集权大大加强,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随着元朝的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广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实行省制。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六权;地方废省有三个区划;还成立了特勤处,实行八股。清朝沿袭明制,增设军部,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在中央集权中达到顶峰。
8.皇位世袭制:于死后,其子齐打破部落首领民主选举的惯例,继承其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退位制,天下为家。
9.分封制:西周时期,将皇族、英雄、前代贵族划分为诸侯国,建立诸侯国,封地与对周王的义务紧密相连,从而维护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10.授勋:商鞅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中规定,授勋和给田家都要按兵役的大小进行,废除了奴隶主和贵族享受荣誉的特权,有利于新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11.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至上的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一切政治大事,无论大小,最后都由皇帝决定,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12.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形成了一种政治制度,按家族等级选官,选官看家世,通婚分士。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充分发展,南朝后期衰落,隋唐消亡。
13.三省六部科举制度:隋朝采用三省六部科举制度,唐朝继续使用并完善。三省六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有利于提高封建政府的工作效率。科举制度的实施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1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18.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征兵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平均税法、护甲法。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和军事实力。然而,新法侵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并失败了。
铁面无私的意思解释
1、不偏不倚是指形容公平严格,不针对个人说话。出处:清人匿名《说呼全传》:“但那鲍也是跟他一般;法院很服气;果然,他很强硬
2.历史上无私的人是谁:包拯
历史上的芈月相关资料
1.米月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太后,秦惠文的妾,秦赵翔的母亲。秦登基之初,宣太后掌管皇太后之职。在她统治期间,她攻打并摧毁了易曲国,一举灭亡了西部大灾难秦国。死后葬于智阳历山。
2.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弱女子”,任何一个以看不上女人的角度看她的人,都一定会尝到苦果。再进一步,这个三十岁左右的成熟美女,已经成为封建社会后妃管理的鼻祖。秦是一位武术家,其中最伟大的时期之一的武术是三十六年统治的皇后宣。
3.宣皇后非常爱她的爱人魏丑夫。宣皇后病入膏肓时,命人将魏丑夫葬于此。魏丑夫得知后非常害怕,于是她请永瑞去游说宣太后。宣皇后认为雍睿是对的,所以她撤销了魏丑夫的殉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