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下令将介子之死定为寒食节。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晋文公将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2.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注意禁火扫墓,还有徒步、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砍柳等一系列的传统体育活动。
3.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想让冷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食伤人,每个人都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所以这个节日是很有特色的,既有悲酸泪扫新坟死离,又有欢笑踏青。
延伸阅读
清明节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
1.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的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发生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为期三天。清明节也叫徒步节,因为清明节春分后15天是徒步的好时机。
2.清明节又称清明节、鬼节、鬼节,与7月15日的中元节、10月15日的下元节都与鬼神祭祀有关。
3.清明节,也称为徒步节,根据阳历,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是人们享受春游(古代称为徒步)的时间。因此,古人有在空旷的地方远足和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4.清明节在古代也被称为三月节,有20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传说50字
1.春秋时期,晋朝的儿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海外。流放,在荒芜的地方,又累又饿,没有力气。我找不到吃的东西。当大家都很焦虑的时候,我被一个介子推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从大腿上切下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
2.喝完之后,重耳恢复了精神,却发现肉被介子推腿割掉了,流下了眼泪。
3.十九年后,重耳成为君主,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即位后,除了介子推之外,奖励当初与他一起流浪的臣子。很多人抱怨介子,劝他们求奖励。但是介子推看不上那些争功求赏的人。他悄悄去绵山隐居。
4.当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时,他感到惭愧,于是带人请他下山。但介子把自己逼得躲了起来。绵山树木茂密,找对象太难了。有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放火从三个方面把介子推出去。火烧的时候绵山没有介子推。大火熄灭后,大家才发现介子推已经死在一棵老柳树下。
5.晋文公突然大哭起来。在树洞里发现了一本血书,上面写着:“切肉奉心,望主公永远明察。”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6.第二年,晋文公带领所有官员上山祭拜,发现老柳树死了,又复活了。他给老柳取名为“清明柳”,并告诉世人,寒食节的第二天被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20字
1.清明节的由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在一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来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机。所以有句话叫“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农民的谚语“种树,不过清明节”。后来因为清明节和寒食关系密切,寒食是人们禁火扫墓的日子,寒食和清明节逐渐融为一体,寒食不仅成为了清明节的别称,也成为了清明节时期的习俗,清明节只吃寒食。
2.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海外。他在路上又累又饿。他从大腿上切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非常感激。晋文公即位时,忘了推介子,但介子不要名利住绵山。重耳后悔烧绵山找它。事后,他发现介子推着他的母亲死在一棵老枯树下,留下了他的遗言“切肉侍奉国王。”
3.第二年,当柳树在晋文公复活时,它被赋予老柳树作为清明柳树,冷食后的第二天被视为清明。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越了节气的含义,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各地发展了不同的风俗,基本主题是扫墓祭祖和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