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纪年方式,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也存在年号。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废除了年号,便不再使用年号。目前日本却依然保留着年号,二战之后日本尚且有“昭和”、“平成”、“令和”等年号。
年号是古代皇帝的专有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是皇权的重要象征。虽然现在年号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年号做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脑海里。
有的皇帝拥有一个年号,比如明清皇帝大多是“一元一世”;有的皇帝甚至拥有十几个年号。大多数年号为两个字,也有一些年号为三个字或者四个字。
年号出现以后,历朝历代都非常看中年号。各个皇帝选择年号时候,也会选择一些有寓意的文字,在年号中寄寓一些美好的愿望。所以历代皇帝选择年号的时候,会非常慎重,也往往会做到“咬文嚼字”。
正是由于皇帝选择年号的时候,会注意选择一些拥有寓意的字眼。所以,我们才会感觉某些年号特别有内含,特别地有诗意。
皇帝选择年号的时候,除了会倾向于选择一些有寓意的文字之外,还会根据其执政期间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政治理念选择年号。如果国内发生一些大事,皇帝可能会选择改年号。比如,汉武帝就曾经多次根据相关事件,修改年号。
从汉武帝使用第一个年号“建元”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出现了约500多个年号。众多年号中,有的年号不仅有寓意而且非常好听。我个人觉得众多年号中,汉元帝的年号“竟宁”最好听。
“竟宁”是汉元帝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竟宁”这个年号仅存在了一年,在所有年号中,使用时间算是非常短的一个。虽然这个年号使用时间非常短,但是我一直对这个年号非常有感觉,觉得这个年号非常有寓意,也非常好听。
“竟宁”在《汉书》中也做“竞宁”,原意为“永远安宁”。《汉书》的注释中写道“竟”,做“境”,解释为边境。“竟宁”意为边境安宁之意。其实“竟宁”不仅有“边境安宁”、“永远安宁”的寓意,还寓意着天下四海之内安宁和平,天下竟宁的寓意。
颜师古曾经说:
“竟的终极意义是永远安宁的意思。既然没有兵戈,中外安宁,有何止局限于边境?”
汉元帝取这个年号自然希望四海升平,希望大汉江山永远繁荣昌盛,大汉能够永远安宁。汉元帝时期的汉朝确实一片升平,外无战事、内部和平安定。
促使汉元帝改元的直接原因是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进入长安请求和亲。汉元帝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嫱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史称:
“韩邪单于没有忘记恩德,仰慕中原礼仪,想修复朝贺之礼,愿意保证边塞安定,边境永远没有兵革之事。于是改元为竟宁,将宫女王樯嫁给呼韩邪单于为阏氏。”
汉元帝带着美好的愿望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昭君带着大汉臣民的美好意愿走上了远嫁匈奴的道路。昭君出塞之后,汉匈之间基本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汉武帝对用匈奴用兵几十年,消耗了无数人力、物力并没有令匈奴臣服。昭君到达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昭君一个弱女子牺牲了自己幸福,换得了汉匈边境几十年的和平共处。
“竟宁”这个年号不仅拥有深刻的寓意,而且背后还有昭君出塞这个历史典故。既有深意又有故事,两个字用得也非常好。“竟”在古代亦可用作“竞”,五行属木。“宁”意为平安、安定,五行属火。“竟宁”由木生火。“竟宁”不仅有寓意、典故,而且听起来也特别好听。
中国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所创,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最后一个年后按传统是溥仪的宣统年后,但是袁世凯称帝也有一个年号,洪宪。其实民国是以共和国为始创的年后号。按正常来说这个是最后一个年后,只是是以中华民国创建的时间纪元。
中国王朝使用年号最长时间的是康熙帝的康熙年号,长达61年。
一般年号都只有2个字,三个字的少,四个字在北宋出现过几次。分别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太平兴国。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宋徽宗的建中靖国。这些四个字的都蛮好听的,其实年号都是皇帝对自己国运的一种愿景,或者是一个目标。所以含义都是美好的。比如最近日本改的年号令和,为“美丽和谐”之意。
查了中国年号表,中原王朝正统的基本上出现4个字的也就宋朝这几位皇帝了。小数民族也有学习中原文化的,年号五花八门,字数不一,4个字,5个字都有。李元昊称帝的时候,西夏年号是天授礼法延祚,含义是上天所授予;天赋详细解释.上天所授。反正小数民族是怎么玩的开心怎么来,李元昊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顺便恶心一下中原王朝,搞了一个天授礼法延祚年号。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