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黄河不死心

时间:2023-12-16 14:04:01编辑:优化君

从银川乘车赴中卫,途中可参观西夏古塔群青铜峡108塔。中卫县城西20公里的世界闻名的治沙工程沙坡头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濒临黄河。黄河在此一个大拐弯,大沙漠到此伏首黄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200米、坡度60度的大沙坡。沙漠浩瀚,大河涛涛,沙山陡峭,沙海绿洲,景色苍茫壮观。游客可以在滑沙场滑沙、骑骆驼漫游腾格里沙漠、乘坐黄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漂流黄河、或沙浴沙疗。回程途中,在黄河岸边还能看到巨大的古老水车仍在吱吱运转。这样的黄河景色让人流连。

这是一个典故,
话说黄河岸边,有个部族的酋长,这天正好做百岁大寿,儿孙满堂,宾客盈门,设宴庆贺。首桌的上座当然是留给酋长的。这时,有一个陌生的少年,满面春风的进来,竟一屁股坐了上去。众宾客转弯抹角提醒他,可他却毫不在意。
一会儿,酋长在儿孙们簇拥下前来就坐。见座位被人占了。一个孙儿请客人换个位子。那少年问:“请问主人,这个座位什么样的人才能坐得?”答道:“当然是德高望重年岁最高的长辈才能坐。”
“哦,你祖父今年多大岁数?”
酋长道:“老朽今年刚满百岁!”
“哈哈!原来还是个毛孩子。”
酋长见那少年当面侮辱,气得两手发抖,银白胡须翘得老高。反问道:“我一百岁是个毛孩子,你小子该算什么?”
那少年道:“在下清理这条黄河已六六三十六次,每次前后共一百二十年,少算也有四千三百多年了。”
酋长听了道:“照你说来,真是神仙了。”
“每个来回,我都要从黄河上游疏通到出海口,今天我碰巧到这里,再做二十年,又要从你家门经过。你信不信?”
酋长道:“我倒要看看这条大河的黄沙,你是怎样疏通的。”
“可惜二十年后,我再回来,你已见不到黄河了。”
“不,不见黄河,我心总不死。你来吧!”
二十年后,那少年果然如期而至。但酋长已经死了三年了,少年请人掘墓揭棺看时,酋长已成一副骷髅,唯有一颗心仍旧鲜红,不停地跳着。少年捧起那颗心,来到黄河边说:“见到黄河了吧!你就帮我耙沙,让黄河的水向东流入大海,为人们做件好事吧!”说完“卜冬”一声把心丢进黄河。从此,黄河里便有爬沙乌龟天天耙,搅得河水浑浑的,清水变成黄水了。


于是,后来大家都说“不见黄河不死心”了

古筝:梁祝 高山流水 汉宫秋月 渔舟唱晚 战台风 茉莉芬芳......


钢琴:童年的回忆 梦中的婚礼 秋日的私语 献给爱丽丝...


笛子:黄河的故事 梅花三弄 月夜思亲人 扬鞭催马运粮忙

在江南水乡,河道和桥梁或许是城镇历史最为恒久的记忆本。人们沿河而居,凭桥来往。一座江南城镇的历史画卷,多半由小桥流水,叶叶飞舟,民居错落,桥宅相连的市井图连缀而成,而画卷中最绚烂、最让市井图中人自豪的画面大概是:白墙黑瓦夹道的水巷中,摇出一艘乌蓬的船,年轻的举子站立船头,一袭青衫似乎在满腹经纶的鼓沛下随风而动,炯炯的目光穿过一座座石桥的圈拱,飞骛远方。多年以后,昔时的英俊才子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载着满船的书籍和声誉荣归故里。江南水乡的灵气造就了一代有一代名流显宦,这些之中的竣拔又以自己的才华和声名为家乡增光添彩。而他们曾经走过,曾经泊过的桥梁,伴随着世世代代相传的掌故,与他们一同享受后代的景仰。

湖州城北苕 两溪汇合处的潘公桥,就和湖州的一位历史名人潘季驯紧密相连。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湖州市区环诸乡傀溪村人)明嘉蜻二十九年(1550)进士,进入仕途。

十五年后,潘季驯被委任为右金都御史,首次参与黄河河道治理,主持开辟新河使黄河分流减患,因功加副都御史,不久就离职。

隆庆四年(1570),黄河在胚州(今江苏省胚县),晖宁(今江苏省晖宁县)决口,任右副都御史,再次负责治河,潘季驯采取堵河口,整河道的方法,次年完成治河工程,又遭劫罢官.

万历五年(1577)黄河在崔镇(今江苏省泗阳县)境内决口,和水该向水流,使清河口淤塞,淮河南千,高堰湖堤坝被冲毁,淮扬、高邮、宝应一带被淹没。次年夏,朝廷命潘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嗣郎第三次负责治理黄河。潘季驯认为,黄河故道久已堙没。虽可修复,但其深度,广度不如新河。建议以今道为基础,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一防溃决,有以为淮河水清、黄河水浊,淮河水弱、黄河水强、应筑高堤,籍淮河之清水以冲黄河之浊流。使二水并流,则每口自浚。这一建议经朝廷批准后得以实施,于次年冬,完成对黄、淮两河的治理。万历八年(1580年)春,任太子太保,晋任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又先后改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不久又被削职回乡。

乡居期间,潘鸡驯见湖州北门 笤两溪汇合处水势湍急,交通不便,联想到自己禅尽心智治理黄河,有功天下朝廷,却屡糟物仪,屡被罢官,如今罢官回乡,理应为家乡民众尽一己之力,何况建桥也是扒公宿愿。于是捐银2500两,发起建桥,从选择址到施工均亲自过问,从万历十三年(1587年)破土动工,历时5年竣工。参与建桥的乌程县令杨应聘命名为潘公桥,清道光年间重建时改五孔石梁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长57.5米,宽6.6米,高9.5米,两坡各设踏步50级,两 原来一对石 员,也有人叫它“ 龙”,力大无比,据说是让它们在洪水来时驮负大桥的,该桥结构坚固,工艺精湛,风格古朴,气势雄伟。

万历十八年(1590年),潘季驯再次出任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治理,次年,黄河水位暴涨,洪水冲入吓镇(今江苏沛县东北),毁坏田地房屋无数,众多居民被溺,潘季驯及时筑提阻塞,才避免更大损失,次年冬,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部御史。

潘季驯先后四任河道总理,主持治理黄河,长达27年,以增筑提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无不费心操劳,还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筑提防溢、建坝减水、以提束水、以水攻沙”等一系列治河措施,著有《河防一览》、《两河径略》等。

潘公死后归葬故里,墓在升山三墩村,毁于“文革”,但形迹可辨,这里四水环抱,仅一木桥连通,墓垒土起封,坐东朝西,竟在遥奉弁山祖坟,其祖父潘癸之墓位于弁山太史湾,墓穴及部分石人、石墓表、长长的墓道仍得保存。当地人称“笠冒坟”,至今潘氏后人常来祭墓。

在潘季驯治河三百年之后,一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方水利专家兴致勃勃地向当时的清政府提出了“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的方案,并颇为自得地撰写成论文发表,引起了国际水利界的一片关注,不久以后,他们便惊讶地发现这不过是一位中国古人理论与实践的翻版,世界水利泰斗、德国人恩格斯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偻堤之用为属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高傲的西方人这才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上一篇:小爱迪生

下一篇:十二堕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