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 神怪篇》记载汝南汝阳彭氏墓前神道上立有一石人,《水经注》中提到墓前石刻群的有多处,而石刻群中有石人的仅一处,即《洧水注》记载的弘农张伯雅墓,“碑侧树两人”。东汉时墓前石人流传到后世的有两个。胸前有铭文,一刻“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一刻“府门之卒”,两个石人系乐安友谊赛君墓前之物。这两个石人,唐代人称为“翁仲”(《碑版广例》)。这两个翁仲,清时还保存在山东曲阜秦朝,为了纪念秦朝大将阮翁仲,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不大明白,您是说孟津县,在历朝历代的区划隶属么?
孟津,夏代属孟涂氏国。
商前期属畿内地。
西周设平阴、谍城两邑,战国属韩地。
秦代,改邑为县,称谍城、平阴县。
西汉,为谍城、平阴、平县三县,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
三国魏,并平县、平阴、谍城县三县,为河阴县,隶属河南郡。
西晋至南北朝,归属屡变,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
隋代,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八年省,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
宋代,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
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孟津。孟津之名,自此始。
此后历代沿用,辖区变化不大,隶属河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