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始祖

时间:2023-12-16 21:02:16编辑:优化君

道教始祖就是中华共祖轩辕黄帝。道教在汉朝以前经常被人们以“黄老”代称。轩辕黄帝在道教被奉为“道祖轩辕黄帝开元治世天尊”。

《万历续道藏》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说:

“天命我道祖轩辕黄帝,承九皇之运,秉六龙以御天,代天立极,以定三才。当是时也,天地尚未昭晰,无有文字,结绳以代政;无有房屋,巢居以穴处;无有衣裳,结草以蔽体;无有器用,汗尊而杯饮。我道祖轩辕黄帝,始创制文字,制衣服,作宫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备。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内,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黄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黄帝之教焉。”

道教正一派的第五十四代天师写了一本《崆峒问答》,明确说“黄帝为始祖。”

老子是道教的神灵太上老君借用黄帝后裔的身躯下降,于周朝时期行走世间。太上老君在更早的黄帝时代曾经化身为广成子启迪黄帝,黄帝于是领悟真理并以神道设教。

张公道陵也是黄帝后裔之一,于东汉末年建立道教的正一盟威道派。

王公重阳也是黄帝后裔之一,于宋朝建立了道教的全真道派。

金庸笔下有一个散则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道教组织:全真七子。而这七人在历史上确有原型,他们都出自于宋金之时的一个新兴道派:全真道,或称全真派。

全真道的开山祖师叫王,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为,道号重阳子,也就是王重阳了,北宋靖康之难时,宋室南渡,北方落入敌手,出身地方豪门的王,本想通过科举考试来博取功名,结果屡试不第,一气之下,入终南山,挖“活死人墓”,参悟修道去了。

六年之后,王得道,一把火把参悟的茅屋给烧了,跨越潼关往山东传道,正式竖起“全真”旗号收徒,王共收了七大弟子,分别是:

马钰:号丹阳子,山东牟平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孙不二之夫;

谭处端:号长真子,山东牟平人,开全真道南无派;

刘处玄:号长生子,山东掖县人,开全真道随山派;

丘处机:号长春子,山东烟台人,七子中成就最高者;

王处一:号玉阳子,山东乳山人;

郝大通:号太古子,山东牟平人;

孙不二:号清静散人,山东牟平人,开全真道清静派,马钰之妻。

王的全真教义,崇尚节俭、刻苦,甚至是有点自虐的苦修,他在山东传道时,穿的是破衣破裤,吃的是剩饭残羹,不修道宫,随时随地而传,他的弟子们也是和老师一样的苦修。

《射雕英雄传》里王处一称号为“铁脚仙”,说的是他腿力极好,曾于万丈深谷之上独脚站立,威震河北,但历史上,王处一的“铁脚”之称,是因为他甘于苦修,曾赤脚爬山,面对满山荆棘和尖石也毫不退缩而来的。

王传道仅仅三年,但致力于吸收释儒道三家精要,尤其是重视儒家的三纲五常、忠君报国的思想,更受各朝掌权者的重视,经王、马钰、刘处玄三代后,丘处机成为第四代全真道掌教,是蒙古、宋、金三方极力争取的对象。

丘处机时代的全真道,以山东栖霞县太虚观为活动中心,金宣宗、宋宁宗皆派人往太虚观召见,可丘处机看出金、宋气数将尽,都没有应诏,反而以七十岁高龄,跋山涉水数万里,去应诏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

丘处机劝谏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止杀,奉行清静无为”,三次长谈终于说服了这位一代天骄,被尊为“丘神仙”,掌管天下道观,全真教成为了天下道教之首,足有三十年,直到元宪宗八年的“佛道大辩论”,全真道败北之后才逐渐衰弱。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丹阳(11231183)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人。家世为地方大族。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到宁海传布全真道,他抛弃千金家产,皈依其道。自此励行苦节,潜心修炼。王重阳临死以前,将全真秘诀传与丹阳,托为全真传道事业的直接继承人。后来历尽艰辛,矢志宏道,后人赞评他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传有全真道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道藏》太玄部收有《丹阳真人语录》一卷,题为马钰述,金人王颐中集。

孙不二(11191182) 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或称孙仙姑。宁海人。马丹阳之妻,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度化出家,授修道秘诀。她独处静室,面壁炼心,七年功成。后游历伊、洛,传道度人。大定二十二年羽化于洛阳。传有全真教清净派。元至元六年(i269年),赠封为“清净渊真顺德真人”。《道藏精华录》收存有《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

谭处端( 11231185)原名玉,字伯玉。后改名为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宁海人。涉猎经史,尤工草隶,为人慷慨重孝义。素患风痹,药石不能治。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来山东传道,便投奔重阳,求其医治,隔宿而愈。自此诚心皈依全真道,追随王重阳,朝夕参请,多得玄旨,摒绝思虑,泯灭人我,苦心修炼。王重阳逝世后,隐迹伊、洛之间。大定二十五年卒于洛阳朝元宫。传全真道南无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有《水云集》传世,今存于《道藏》太平部。

郝大通(11401212)名磷,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人,好读黄老庄列方外之书,擅长卜卦占筮之术,尤精于《大易》。金大定八年(1168),受王重阳法启发,皈依全真教。金大定十五年(1175),乞食沃州,突有所悟,遂静坐于沃州桥下,忘形炼功六年,从不言语,人称“不语先生”。相传九转功成后,杖履北游,在真定间传教度人。崇庆元年在宁海先天观羽化。创有全真教华山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著有《太古集》四卷,收存于《正统道藏》。

王处一(11421217) 号玉阳子,一说号全阳子。宁海人。金大定八年(1168)被王重阳收为弟子。长期隐居文登县云光洞,“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炼形九年,终得大道之要。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应召赴阙主持万春节醮事。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召问养生之道、性命之理,答以道家清静无为、内丹造化、不为而成诸说,“所对莫不允合上心”。金宣宗贞韦占五年(1217)羽化于圣水玉虚观。传有全真教嵛山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赠封“玉阳体玄广度真人。”撰有《云光集》四卷,《西岳华山志》一卷,均收入《正统道藏》中。

刘处玄(11471203)字通妙,号长生子。东莱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阳携马丹阳等人到掖城传道,收刘处玄为徒。从此跟随王重阳,王重阳去世后,独自隐遁于京洛,静心炼性。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在昌阳主持斋醮,设坛祷雨,颇有应验。承安三年(1198年),金章宗派使者接入宫庭,待如上宾。次年乞请还山,章宗赐铭“灵虚”,以光耀祖庭。泰和三年羽化。传有全真道随山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赠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著作为《黄帝阴符经注》一卷、《黄庭内景玉经注》一卷、《无为清净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仙乐集》五卷,均收入《正统道藏》之中。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十九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羽化后,他在陕西石爵溪洞穴中住了六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在龙门山励志精修七年。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口,下诏禁罢道教,于是东归栖霞。贞二年(1214)秋季,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元太祖闻其名,派使者召请,丘处机率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返归燕京后,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于白云观处顺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为“长春真人”。龙门派为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撰有《大丹直指》二卷。另外还著有《溪集》六卷,收存于《正统道藏》;《摄生消息论》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

全真道在山东创立之后,逐步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王重阳携丘、刘、潭、马四大弟子西行,仙逝于开封,四子葬师于陕西重阳故里刘蒋村。守葬毕,马钰在终南山一带修道、阐教,丘处机则在溪、龙门苦修十三年,陕西遂成为全真道新的基地,鉴于陕西在历史上的中心位置,全真道由此走向全国最为方便。谭处端、刘处玄、孙不二则宣教伊洛一带,郝大通行化河北。这样,全真道就在北方流行开来,并引起金廷重视,后来又受到成吉思汗关注。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历史性会见,一方面实现了全真道济世救人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成为全真道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此全真道迅速繁荣,并流布到全国,实现了王重阳“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原意。

七子中的丘处机是全真道兴旺发达的扛鼎人物,他以超常的见识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动成吉思汗,止杀救民,积无量功德,也借着元朝的支持,使全真道发达兴旺。丘处机的西行雪山传道,可与佛教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相比美,同为宗教史上的伟大事件。七真之后,其弟子道行坚毅,继续开拓全真事业,可视为齐鲁文化的余绪不绝。由此可见,“全真道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向全国的流布,乃是齐鲁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的生机创发和对中国文化的新贡献。

上一篇:科技故事

下一篇:安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