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
第一,语言的起源的争议。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史上曾经有过很多种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神授、摩声说、手势说、感叹说、歌唱说、舞蹈说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摩声说被很多人接受和认可,认为语言是人类最初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而产生的。感叹说认为语言来源于感叹词,也就是情绪的自然流露和本能的喊叫。梵语又认为语言来自于唱歌,还有的认为“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最终认为这些关于语言起源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设,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就是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因此,上面的关于语言起源的说法不可信。
第二,语言产生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说认为,语言产生于实践,“劳动产生语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过借助某种信号来传递信息、情绪、调整和改变他人的行为等,这种信号就是以声音作为标志,并且逐步成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最终形成了人类最初的语言。1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召开的语言类的世界大会决议上,认定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当代,对于语言的猜测都是空谈,要求以后禁止关于语言起源的问题一直到现在,关于语言起源仍然没有科学的定论。
第三,语言起源研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就目前情况看,关于语言起源的说法还是停留在猜想阶段。我个人认为,是否可以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我们都有养宠物的体会,有些动物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模仿人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发音,还有鹦鹉等聪明的鸟类,能够模仿主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这些动物如此,又何况我们人类呢?实践告诉我们,语言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方能得到发展。比如流行的网络词汇,比如科技领域的特有的声音等等,这些在古代是没有的。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语言的起源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的。劳动产生语言是完全正确的。
对于人类的语言是怎么形成的呢之话题,我个人观点认为,先有动物的语,才会有人类领会语的含义而演化成为能反馈回应语的言。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地球上无论水生动物还是陆生动物,与生俱来都有能发出各自不同声音的生理功能,综合他们发声效应的情况可以说明,都基于动物物种生存信息的传递或是传宗接代的本能需求。动物界物种内部之间的发声现象,是以一方发出,对方接收或领会的简单方式而存在,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发出声音的语,而没有回应对方的言。
从哺乳类动物发声的情况来看,所发出的声音太过于简单化,或是一个长音;或是一个短音;或是连续发出一个相同的单音,而极少有在音阶和音频上连续性变化现象,从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来看,这些并不是它们的语言,而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在求生存活动中的一种特定生存意识概念的信号传递。或是遇到危险;或是遇到天敌;或是发现丰富食物;或是迁徙和离群;或是发情时都会发出不同习惯性相应的使用信号,来告知同伴。从它们所发出的简单声音来看,都有其意思和作用的,是一种单一表白,对方领会现象,而不能进行交流。换句话来说,它们只有发出声音的语,而没有回应的言。
但是,这种简单声音的单一表达方式,是以后人类语言发展的基础来源和过度形式。随着猿类动物直立行走生存模式的建立,解放了喉咙对声带系统的压迫,可发出的声阶与声频数量会得到全面的提升,久而久之,便使进化出现的古人类,逐步撑握在所发出的声阶能达到约为18度适用应性的范围之内,声阶与声频的适用性范围越广,可组成单一表白的生存意识概念信号之发声组合数量就会越多。从此他们逐步能把一个或几个不同的音阶和音频交叉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个不同的音调组,固定地表达自然界中存在对象和事物的意识含义。例如,一只羊;一稞树;一条河等音调组的形成,能达到对意识含义对象的理解。
随着不同音调组的不断发展,在此认识基础的条件下,又发明和创造了应答的音调组,来达到对意识概念含义的对象和景象理解的回应。例如,是的;不是的;是一只羊;不是一只羊等等。自从古人类发明和创造出回应声调组之后,才会有言来回应语的反馈现象出现,才会有以后人类语言的演化形成。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上千个的原创答题,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学习。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