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杜甫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指的是安史之乱。
天宝战争
唐王朝扶持南诏,本想借其牵制吐蕃。南诏势力坐大以后,唐王朝又企图对之加以控制。及皮逻阁死,双方在王位继承上发生矛盾,加之边臣骄暴贪残,终於导致了南诏叛唐。双方反目以后,唐王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企图一举消灭南诏。南诏则联合吐蕃军队抵抗。何履光指挥的唐军在南诏取得胜利后返回,然后鲜于仲通、李宓指挥的唐军则在南诏遭遇了失败。因其均发生在唐天宝(742-756)年间,史称“天宝战争”又称“唐天宝战争”。战后,南诏归顺吐蕃。
起因经过
话说天宝二年,唐玄宗纳杨玉环为妃,自此之后他开始不理政治,安与享乐。朝政先后由、把持,导致政治日趋腐败。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向唐朝称臣的南诏政权与唐朝地方发生了冲突,从而揭开了一场血腥战争的序幕!
南诏政权位于西南地区,原本与唐朝的关系非常密切。唐玄宗曾授予南诏王皮罗阁正二品官阶,封为台登郡王,后又封为“云南王”。南诏还在唐朝的支持下,将吐蕃的势力驱逐出云南。皮罗阁死后,其子阁罗凤继承父位,他在拜访唐朝云南太守张虔陀时,被唐朝官员出言侮辱。
据史书记载,张虔陀向阁罗凤索取贿赂,遭到拒绝后,“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恶”。阁罗凤闻讯大怒,“发兵攻虔陀,杀之,取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如果此时唐朝朝廷能够明辨是非,也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此时宰相杨国忠 “欲求恩幸立边功”, 想通过战争树立威信。
天宝十年,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8万大军,征讨南诏。阁罗凤并不愿意与唐朝开战,他“遣使者谢罪,愿还所虏,得自新,且城姚州”。但是鲜于仲通不为所动,“囚使者,进薄白城”。结果唐军在西洱河一战遭到惨败,八万大军几乎,主帅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第一次征讨失败后,杨国忠“耻云南无功”,居然向谎报军情,掩盖败状,谎报胜利。此后杨国忠亲自兼任剑南节度使,他调兵遣将,积极招募军队,又组织了一支十余万的军队。三年后,也就是天宝十三年,侍御史李宓率领大军十余万,再次征讨南诏。
这次南诏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据险守城,避而不战。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而唐军大多是北方人,因此,“瘴死者相属于路”。另外唐军人数众多,补给十分困难。虽然李宓勉强将军队带到了大和城下,但此时唐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在西洱河,南诏与唐军展开了大战,“宓复败于大和城北,死者十八、九”,唐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将李宓投江自杀。因此时是天宝年间,所以后世将唐朝与南诏之间的战争称之为“天宝战争”。“天宝战争”中,唐朝损失二十多万军队,堪称是唐朝对外战争中最惨的败仗。
主要有:诸葛亮七擒孟获,出师北伐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