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渤海国使者呈入番书,文字非草非隶非篆,迹异形奇体变,满朝大臣,均不能识。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济济多官,如何一纸番书,竟无人能识其一字!不知书中是何言语,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耻笑耶!”众皆汗颜,正为难间,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宫,李白却识得番文,宣诵如流。玄宗大悦,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诏。李白欲借此机会奚落高力士,乞请高力士为他脱靴。玄宗笑诺,遂传入高力士。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边最亲近之人,官封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权势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违慢,没奈何忍气吞声,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书,遣归番使。
如果你当孝子贤孙,上天也会保佑你。
德行第一之四十五、纯孝之报
(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伯牙破琴
【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寓意】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2、起死回生
【原文】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
【寓意】要能辨别本质不同的事物。
3、割肉相啖
【原文】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改,更)求肉而为?于是具染(用以调味的豆酱)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为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寓意】勇敢是一种美德,但绝不是无条件的。勇,要看用在什么地方。那些违反真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和愍不畏法、犯罪做恶的人,表面上看似勇敢,实际上也同割肉相啖一样,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自杀行为。世界上只有坚持真理、顺应历史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这种勇敢才是人民所称道的。
4、荆人涉
【原文】荆(楚国的别名)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这里作“如”讲)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渡水)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寓意】这篇寓言指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行动也应该随着变化发展,以适应客观现实。如果头脑僵化,抱住老框框不放,是一定要碰钉子的。
5、三豕涉河
【原文】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已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寓意】有的人读书写字时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读错字,写别字,曲解文句内容,影响交际效果。这则寓言讽刺的就是这种人。
6、良狗捕鼠
【原文】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寓意】有了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不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7、知人不易
【原文】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读音cuan四声,烧火煮饭)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读音zeng四声,古代蒸食的炊具)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读音,tai二声,黑烟灰)入甄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寓意】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8、臭味相投
【原文】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悦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寓意】这篇寓言讽刺那些嗅觉不灵,分不出香臭是非和因本身不好而跟坏人臭味相投同流合污的人。
9、黎丘丈人
【原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寓意】这篇寓言启示人们,必须提高鉴别真假、是非的能力,要警惕坏人,不要为似是而非的假象所迷惑,否则就会上当受骗,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来。至于文章里的鬼,当然只是作者的借喻而己。
10、唇亡齿寒
【原文】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也,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也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
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寓意】这篇故事教育人们,要认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要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不要贪图小的眼前利益,却做危害长远利益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