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地利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时,这个定时炸弹就已经无法停止它的倒计时。面对这一场必将引发的战争,沙皇只是半心半意地动员了对奥匈帝国的俄军,但是却没有动员与东普鲁士对阵的俄军。因为这对于整个战局而言,并没有任何作用。
奥匈帝国和德国曾经希望将这一场战争维持在局部范围内,如同第三场巴尔干战争,但是军事同盟和列强的竞争已经广泛地参与到这一冲突当中。沙皇除了动员对奥匈帝国作战的俄军之外,还进行了全国总动员,但是依然对普鲁士采取保守转台。在奥匈帝国宣战48小时以后,俄国开始进行实质性的部署阶段,在当时几乎东欧地区的所有俄罗斯军区,都已经进入戒备状态,而其有三个俄罗斯的主力军队直接威胁着德国,当时俄国决定增加90万现役兵力,征召400万后备军。这一兵力足够对任何国家产生威胁。
原本沙皇的本意是想借此将德国和奥匈帝国吓唬住,但不爆发战争,但是适得其反。按照德军事先拟定的计划一旦开战,就要在俄国作战争动员之前,率先做出战争反应。威廉二世确实一直在奉献自己的世界政策。但是临近战争时他显然退缩了,他曾经去问小毛奇是否可以只在西面保持防守,但是小毛奇的回答是只有一个选择施蒂芬计划。
这场战争也锻炼和诞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诸多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戈林。这些二战时期的知名人物全部在此时,威廉二世的军营中像诸多年轻的德国军人一样陷入狂热。沙皇虽然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但是他依然害怕,因为战争的过大影响造成沉重的社会压力和经济负担进而引发革命,这也被此后俄国的现实所认证。
当时的沙皇和外交大臣一致认为,德国必须要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提下才能发动战争。原本沙皇想要在欧洲称霸及计划在1917年,但是巴尔干的局势已经不容沙皇等待片刻,实际局势的发展已经违背了俄国自己的部署,而对于俄国的动员真正放在心上的便是德国,德国并非其他国家,它的整个国家拥有着军队的超强效率。
战争爆发以后,当明确俄国要介入这场战争时,共计约200万人的受过优良训练的军队,便已经发动应对俄国的全国战争动员。当时的法国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法国总司令曾警告政府,除非有充足的时间让法军做好准备投入战场,否则法国有可能无法抵御德国的攻击。考虑到当时俄国的同盟关系,再加上德军的动员对于自己的威胁,法国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战争准备。
虽然法国为了国内混乱局势,希望对德国保证在边界线内不发生冲突,但是对于德国而言,这足以对法国开战。1914年几乎所有的欧洲人对20世纪列强将展开怎样的战争没有什么概念,人们认为战争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过去的战争似乎都是局部战争,而且都以列强的相互妥协,共同瓜分殖民地为结果。但是当第一支参加1战的军队开赴前线时,这场战争的爆发程度,持续的时间以及其狂热远远超乎了几乎所有地球人的想象。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迅速演变成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在1914年8月4日德军进入中立的比利时,英国意识到如果德国控制了整个亚欧大陆,对英国将是不利的。而英国以保障比利时的中立地位为借口向德国发动了撤军的最后通牒,被其拒绝随后向德国宣战。这样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而在半个月以后协约国也完成了军事部署。法国动员了140万人,比利时有12万人,英军远征军7万人,开往整个边境地区。
而在西欧战区两大集团共投入了300多万人参与这场战斗,而军队主要部署在凡尔登西北。对于一战,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明确的概念,包括其发动者奥匈帝国和德国,也曾认为可以将进攻塞尔维亚维亚的战争局部化,最多就是一个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但是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混乱而又硕大的同盟体系使得这一次巴尔干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所有的同盟条约都生效的时候,巴尔干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一战。
所有的国家都有着对战争的狂热,但是在战争临近爆发的前一刻,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十足的勇气,并且透露了想要避免战争的可能,但最终这种可能只是各个领导者的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