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至于为什么呢?毫无疑问的肯定是他们的楷书水平高深又具有特色,而且“欧颜柳赵”的书法造诣也受古代其他书法名家的青睐,凡是任何一个谦卑又有眼界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以他们的书法作为学习范本,
比如,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其中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书,以大楷著称,他的楷书笔画横平竖直,中锋直笔的上下提按中力道凝聚,于点画间充满阳刚正气,结体宽博大度,字字严谨,颇具庙堂之气,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阅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笔法体势,也以楷书著称。他所创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顿挫转折明确、遒媚得体,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极受时人珍赏,值得注意了,柳公权书法是集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体势,又开创了自己风格的“柳体”,所以书法精髓丰富饱满,
当然了,除了“欧颜柳赵”四大家之外,别的书法大家的楷书作品也可作为教学范本,比如,明代书家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而且小楷功力深厚,早年学习赵孟,后追晋唐,得力于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的“大楷”与文徵明的“小楷”作为现在教学范本是最合适的了,
我喜欢欧阳询和颜真卿。
感谢邀请。首先我说下我的结论,不太可能!
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但凡学书法得没有不知道的,他们相差约七十岁,很可能都没有照过面,甚至有人说柳公权是颜真卿的隔代徒弟,但是没有半点史料记载过柳公权与颜真卿的后代有过交集。
历史不可能完全记录下世间所有事情,但是历史往往是靠推理推出真相的,但是那有前提叫合理逻辑。很抱歉,颜柳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史料有合理逻辑可以推理出颜真卿有徒弟与柳公权有交集。
但是柳家有一位真正的二王笔法传人叫柳宗元,徐浩的徒孙,这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另外整理史料也可以知道“韩愈、柳宗元在任高官时,柳公权是掌书记一类的抄字官”。
这段史料就有可能给了历史合理逻辑,信息量非常大:同朝为官,一个家族,一个大官一个小官,不可能没有交集,没有交集是绝对不符合中国家族文化的。网上有柳家族谱可寻,柳公权柳宗元是一个家族的同辈,那么柳宗元有没有可能直接将笔法传授给柳公权,或者家族其它人间接传授呢?也许有人不信,我发一个图给你们看一下,徐浩的《不空和尚碑》,柳宗元是徐浩徒孙这是没有疑问的,徐浩也是张旭徒弟,是颜真卿的师兄。
对比一下柳公权《玄秘塔》
我们主要看笔法,不要看字法,古代人玩书法,主要是笔法,字法自己悟,王家十几代传承没有出现一模一样字法的书法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徐柳笔法近似度几乎达到七成,尤其是起收笔几乎一模一样。徐浩字法较柳公权更圆润,他们的行笔逻辑也几乎差不多,柳公权更刚一点 也更外拓一点。可以大胆推测,柳公权笔法肯定有来头,而且徐浩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颜真卿。这里我也不贬低颜真卿,我自己学颜,但是在那个二王笔法为尊的时代,颜真卿真的不是顶级书法家,他忙打仗平战乱,有没有徒弟我都感到担心。但是徐浩肯定是收过几个徒弟的,且他当时的书法名气大于颜真卿,是当时顶级书法家一类的。如果柳公权学书法,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不可能去学习已故颜真卿碑文,要学也肯定是找二王在世的笔法传人,那么来源最容易的就是柳宗元或者他徒弟。古代师承关系非常严苛,得到像柳宗元这样的二王正统传人授法那是祖坟冒青烟的,八辈子福气的事,何况还是同一个祖宗呢?
所以我认为,柳公权的笔法传承来自柳公权这一脉更容易,更符合历史逻辑。突破点就是徐浩的《不空和尚碑》,笔法相似度很高。
不过徐浩的字法中庸许多,更靠近王羲之多一点。柳公权其实在笔法上的创新并不多,但是在字法的创新上确实是天才中的天才。可惜没有见到过柳宗元的楷书,如果有柳宗元楷书留史,这个就更容易看出端倪了。
但那些毕竟只是符合逻辑的推理,至少比毫无逻辑的学颜说更有说服力。但在目前看来,柳公权笔法是有二王影子的,外加很重的魏碑碑意在里面 ,至于他真正的师承没有直接证据。
颜先柳后,都唐代的大书法家,人们惯称颜筋柳骨,典型代表作颜体《多宝塔》、《勤礼碑》,柳体代表作《玄秘塔》,是人们临写范本碑帖。显然柳体出于颜体,是有事实和道理的,好多笔画,好多字形,好多书法法则,好多书法规律,累同相似。在比比欧体的《九成宫》,也同样有好多相似之处。在看看古人的书体和今人的书法体,也同样有共同之处,共同之法,共同之规律。就此说柳体出于颜体,道不如说:柳体、颜体、欧体、二王体、及整个中国书法史,出之于大自然法则,出之于大自然之规律。这个书法规律,这个书法法则,这个书法法度,是什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书法问题。笔者从几十年的书法经验里,己总结概括了,这条规律,这个书法的法,共分四个方面阐述说明,大约有十多万字的论文观点和认识,共大家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