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千百年来她与中华文化同发生发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群众心灵的写照。在这里,凝聚了科学的认识、审美的理想、艺术的才能、艺术的才能、生活的情趣、传世的工艺和高尚的品德,她是各族群众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小编这里简单的列举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1、木卡姆
他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
2、英雄史诗《玛纳斯》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为全世界第二长的史诗,仅次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长度超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该史诗叙述了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英雄和首领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领导族人反抗异族(卡尔梅克人)的掠夺与奴役,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全诗共分八部,分别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并以玛纳斯的名字作为总名称。
3、英雄史诗《江格尔》
《江格尔》作为我国蒙古族人民口头流传的一部长篇巨著,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典。
4、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哈萨克族的对唱,主要表现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生活,具有浓郁的哈萨克族特色,被誉为哈萨克族的百科全书,堪称艺术瑰宝。
5、新疆塔吉克族鹰舞
鹰和鹰舞是塔吉克人的一种象征,塔什库尔干是鹰的栖息之地。鹰舞多以双人舞形式在喜庆佳节或家庭晚会中表演。从内容到形式皆模拟鹰的动作。跳舞时,众人围坐或半围坐,男女相邀,成双而舞;有时若干对舞伴同时表演。舞步以独特的“顿蹉步”和“跟跺步”为主,即兴变化,或交叉进行。鹰舞主要是男人的舞蹈,但现在也有男女合舞的。
6、锡伯族西迁节
西迁节在新疆称之为“西迁节”、“迁徙节”或“农历四月十八”节,在东北地区称“怀亲节”(因怀念乾隆年间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戌边屯垦的亲人而定此名)或“西迁节”等,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庆祝活动。
7、维吾尔族刀郎麦西热甫
只要音乐响起,热情奔放的刀郎人便会情不自禁地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田间地头、农家院内、社区广场都是人们施展才艺的场所。刀郎麦西热甫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屡次走出国门、享誉中外。
8、维吾尔族达瓦孜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在维吾尔语是“悬空”之意,“瓦孜”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一词,是借用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
9、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维吾尔族的祖先曾是游牧民族,有着久远的制作和使用毛毡的历史。定居新疆南部和东部以后,虽成为农耕民族,但仍大量饲养牛羊,并大量制作和使用畜产品.毛毡就是使用最多的物品.毛毡主要用于铺炕,个别时候也用于挂在墙上作墙围或装饰。
10、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维吾尔土陶至今仍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有壶、盆、盘、碗、碟、罐、瓶、缸、油灯、烛台等生活器皿,也有建筑上用的砖、瓦等装饰品。无不具有粗犷、淳朴、土拙等特点。釉色多用绿、褐、土黄、土红、黑绿、深兰等,显的古色古香。
11、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新疆是在蔡伦造纸之后,第二个最早出现造纸术的地方。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造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历史,是人们了解古代纸文化的一个窗口。
等等,还有很多,一时间都说不完,希望更多的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崇敬之情和珍爱之心,为各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精神家园的维护、先进文化的建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