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有微词

时间:2023-12-17 12:43:49编辑:优化君

后世对于赵孟的书法的评价不是略有微词,可以说批判的很彻底。宋代大书法家、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书法里用“雅”和“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说一个人的字有毛病可以,但是你要是说他的字俗,那就严重了,这个评价无异于判了一个不及格。

有问题可以改,俗就无可救药了,更何况后人对赵孟的评价在俗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媚”。

这些评价并不是好事者随便说说,都是一些书法大家说的,比如清代的著名书法家王文志在他的一首诗中说:狂怪余风待一砭,子昂标格故矜严。凭君瞰尽红蕉蜜,无奈中边只有甜”。

对于赵孟的这种过低的评价,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1、自古书品和人品分不开,评价赵孟的书法也会带上对于他的人品的看法,赵孟本身是赵匡胤的后代,属于宋室皇族,可他在宋朝灭亡以后却在元代的朝廷任高官,这不符合古代文人的道德标准。

这种行为属于不忠不孝,被当时和后世的文人批判也很正常了,这种批判也会牵扯到他的书法和绘画。

2、和皇上的助攻也有关系,清代的康熙皇帝对于赵孟评价不是很高,并把他列入《二臣传》,写入历史了,这样基本就给他定性了,等于发了红头文件,谁还敢称赞他啊。

3、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赵孟字的字本身风格流美、平正艳丽,确实很甜,比如不管他的楷书还是行书都写的非常的正,把王羲之的侧锋变成了中锋,把王羲之的倚侧变成了平整,在书写的气势上也不及宋代的书法家,被人抓住把柄也很正常了。

当然,我对于赵孟的书法是很喜欢的,在全面复古的背景下,形成赵孟的这种书法风格也是很正常的,这一点从同时代的其他书法家那也可以看到。赵孟的书法学习王羲之,也很好的诠释了王羲之。我们现代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完全可以借鉴赵孟,我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这样的。

比如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临写一下赵孟写的王羲之的《圣教序》,赵孟对于王羲之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的。

加上赵孟的《圣教序》是墨迹,被碑刻要好理解很多,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学习完赵孟以后再学王羲之也会个更容易理解。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赵孟以其娴熟的技巧,被后世尊为“赵体”,在书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有人对其书法略有微词,这是为什么呢?

历代对赵孟书法的评判,有两种倾向。

赵孟《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局部

一、书法本体的评判

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说:

子昂书如程不识将兵(程不识,汉武帝时的大将,与李广齐名。号称“不败将军”。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号令严明,不使毫末出法度外, 故动无遗失。文敏妙在真行,奕奕得晋人气度,所乏者格力不展。明代董其昌说:

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字需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者,惟米痴能会其趣耳。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赵吴兴所遮障。明代书家丰坊说:

学王书者,唯赵子昂甚得其法, 但太守规矩,且姿媚有余而古拙不足,故有插花美女之评。

赵孟《妙严寺记》局部

清代书法理论家吴德旋说:

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说:

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二、书品与人品的求全责备

明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项穆说:

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所以天水之裔,甘心仇敌之禄也! 子昂之学,上拟陆、颜,骨气乃弱,酷似其人。清代书法家傅山说:

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以赵孟仕元,而认为其缺乏民族气节,并以此为依据,以至于推导出其字必然软媚无骨。这种把“人 品”、“书品””混为一谈,求全责备的论调,是一种与书法本体无关的成见。类似的说法不少,但其理一如,此不赘述。

赵孟《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局部

而“格力不展”,“因熟得俗态”,“太守规矩”,“插花美女”,“一味纯熟,遂成俗派”,“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不解“以奇为正”的置评,则允为中肯。

传赵孟日书万字,一些作品由于写得过快过熟而显得熟俗;

一些大作品,如手卷等,很少变化,显得平庸;

许多伪名赵孟的作品,软媚甜俗、轻飘浮滑。

这些因素也是赵孟书法“略有微词”的原因。

赵孟《纨扇赋》局部

“快乐书法营”认为:

清人包世臣说后之学者学赵孟书法:“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

后人之所捧心学步,在于其学力不逮,无关赵孟;

明代袁宏道说:“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则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

赵孟是高明的书画理论家,篆书,隶书,大楷,小楷,行书,草书六体全能,无盲点,集大成 ,赵孟书法史上,是把汉字优美的一面发挥到极致者,“孤行则必不可无,欲废焉则不能”。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独持己见,不随俗说,不迷信权威,以事实为依据,以自己的独立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持续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赵孟《妙严寺》局部

上一篇:三花马

下一篇:图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