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怀素

时间:2023-12-17 16:22:42编辑:优化君

找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对比,

一:浅谈2人笔法。

怀素自叙帖绝大多数中锋运笔,侧锋少。运锋是全毛锋拖行,笔锋尖不明显,显得线条平面少立体感,也是质感不强,单簿。

线条形状都是粗细一样,少变化。

线条运笔速度快慢一样,少变化。

个别字体造型扭曲,不舒展,不自然。

最大缺点线条的轻重快慢方角没有意识发辉,不少弧形的线条,似蚯蚓形状,显得软弱。

另看张旭“古诗四帖”中锋为主,侧锋为次。线条中以笔尖发力,边锋助力,显得线条有层次有质感。

整幅作品每一笔划形状,每一笔划速度,几乎没有一笔雷同!

最令人觉得神奇的是,以现有的运笔速度,用多大的能量?笔笔都划出书法历史上第一的凝重笔划!而且丝毫不影响线条的洒脱!

这真是不可能写出的线条,只有张旭做到。

二:浅谈境界。

看自叙帖,怀素还是在为写字而写字,努力在技术面上写好作品。

张旭已经超越技术面,技术面已经完全为张旭服务,张旭已完全自由地运用技术面,表达心中的情感。

总结:

历史上传说着“颠张醉素,2人都称为草圣。现实中人们更多学习怀素。常人受自己鉴赏能力不足的局限,也深受历史影响,更怕自己被人说三道四,所以人云亦云随大流。

好比音乐中,常人对流行歌曲容易接受,但对交响乐呢,口中不会说“不好”,只是接受不了,心里不会喜欢。

但一切以作品说话,2人不在一个层次,也只能怪张旭太深奥了。

书法史载“颠张醉素”难分伯仲张旭的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并称“三绝”。

怀素自幼出家,闲暇痴迷书法,曾经种植芭蕉树,用树叶练习书法。

从流传下来的二位大师法帖看,张旭擅长侧锋,有“折钗股”的笔意,用笔恢宏大气、刚毅威猛,有“独孤九剑”的霸气,大开大合,纵横捭阖,有龙啸九天的气势。

怀素擅长中锋入笔,“如锥画沙”,飘逸绝尘中带有刚劲,柔美婉转不失气节,有书圣一派的秀丽艳姿,有点“九阴白骨爪”的戾气。

由此可见,二人都飘逸绝伦,傲视天下,各有优异,难分伯仲,张旭书法适合练“玄铁重剑”,怀素的适合“金蛇剑”,如果按书法炼剑都能练出盖世绝技!

图片来自网络!

陶渊明的《桃花园记》,描述了一个打渔人划着小船迷路,来到一坐小山看到有一洞口便走了进去,开始狭窄,后宽阔明郎,神先所在之地。由外到里的这么一个描述过程。而《桃花溪》是在《桃花园记》的基础上,改近了描述的主题,由远及近,被野烟相隔,看似有浮桥若隐若现,这也说明张旭为了找到桃花园入口而描述的一种方法吧,最后一句诗,洞在清溪河处边。洞口不就在这小溪边吗。前面的《桃花园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而后者乃去寻找哪里找的到,作者张旭便用了,隐隐飞桥隔野烟的描述,渴望突然出现一坐桥能够达到向往的美好地方,所以说为什么后者有桥,而前者没有。不知理解对与错请凉解。

陶公的《桃花源记》里没有桥,为什么唐代诗人张旭的《桃花诗》里却有“隐隐飞桥”?

这是一个很细心的阅读,里面藏着一个阅读鉴赏诗歌的秘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不用多介绍了,讲的是一个武陵人到偶然闯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陶公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中的生活的追求。

张旭的《桃花溪》的意境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致的,但是因为一个“隐隐飞桥”,又传达出张旭不同于陶渊明的心境。

隐隐飞桥,一个隐约能解脱的苦闷的希望。桥是一种交通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桥的沟通功能,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桥在人民的心中逐渐演化为一种连接,一种结合,一种伸展,一种离别。

在唐诗中,桥作为一种意象,频频出现,成为多种情感的载体。张旭的这首诗中,飞桥是连接人间和仙境的关键工具。我们先看一下张旭的原诗: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似乎在高不可攀的地方,有一座能够让人到达仙境的桥,因此,这个想到仙境的人问在溪边生活的渔人:在水里也能整日看到桃花,世外桃源的入口到底在哪?

桥在诗人张旭的眼中,是渡他超脱现实,找到“世外桃源“的希望,但桥是“隐隐”的,所以作者的希望也是“渺渺“的,因此他才不放心的问“渔人“。

同样向往世外桃源,为何陶公不需要桥,而张旭却是“隐隐飞桥“张旭和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有相似亦有不同。和陶渊明一样,张旭一生也没有做过什么高官,不同的是,陶不堪忍受官场的黑暗污浊,辞官归隐田园,找到了人生的出口。而张旭则一直做官,他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酗酒狂狷,放浪形骸。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已经辞官归隐山林,他的人生已经有了出口,不需要桥,也找到了自己桃花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犬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回归农村,归依田园,就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所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渔人(渔人在古诗往往指的是超凡脱俗的隐者)就直接找到了洞口,进入到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源世界。

张旭的诗中,显然还是一个羡慕渔人,但还没有找到人生的出口,隐约看见了一座桥,但还没有确定脚下的路的一个迷茫者。

意象是阅读诗歌的钥匙,拥有了它我们了解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世界无穷之美小小一个“隐隐飞桥“,让我们了解了张旭癫狂外表下的苦闷无奈,跨越千年,走进张旭内心的情感世界,让人痴迷,这就是诗歌的永久魅力。

上一篇: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下一篇: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