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子杀母

时间:2023-12-17 21:49:12编辑:优化君

所谓“立子杀母”,就是儿子如果被立为太子,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目的当然也很明显,防止“主少母壮”,窃国专权。

(巫蛊之祸)

这个事情,首先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汉武帝晚年猜疑心很重,对谁都不信任。“巫蛊之祸”的时候,太子刘据被逼自杀,算是历史上一大冤案了。

刘据死后,汉武帝还是要寻找继承人的啊,于是他想到了只有五六岁的幼子,刘弗陵。这时候,他的疑心病又犯了。

汉武帝觉得,自己老了,活不了几年。万一刘弗陵继位的时候年龄太小,大权肯定会落到刘弗陵的生母手里。所以,要保证自己儿子的权力,只能先杀掉刘弗陵的母亲。

刘弗陵的母亲,就是著名的钩弋夫人,别人都是母凭子贵,她是母因子死。

当然,当时就有人质疑,这样做对不对。汉武帝的回答比较绝,母壮子少,没有什么制约的,很危险,大家可以想想那位著名的吕后……

说实话,汉武帝这么干,主要还是因为他自己的经历。当年他十六岁继位,也受到了窦太后的掣肘,有点小憋屈。

这事儿他一直放在心里,到了晚年更是不放心,所以才搞了这么一出。

后来的北魏,开始丧心病狂的把“立子杀母”当成了制度。北魏政权从公元386年到公元534年,一百多年的时间,让后宫嫔妃整天胆战心惊的。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更是害怕生男孩。

一直到公元483年出生的北魏宣武帝那时候,他才废除了这个制度,没有杀掉后来孝明皇帝的亲生母亲胡太后。此后,再也没有立子杀母的制度流传了。

不过讽刺的是,北魏宣武帝没有杀胡太后,却给自己的儿子酿下了祸根。当孝明皇帝继位之后,胡太后专权,结党营私,淫乱宫闱,最后还毒杀了孝明皇帝……

立子杀母这种情况,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

原因也很简单,在奉行以孝治天下的中国传统社会,杀掉母亲是非常不符合传统道德观的。

再加上“主少母壮”这种情况,其实相对并不多见。后世皇帝也会避免选择年幼的孩子立为太子。尤其是在自己年老的情况下,更是会首选已经成年的孩子。

所以,“立子杀母”的主要受害者,仅仅存在于北魏宣武帝之前的那100年间。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立子杀母的现象也曾存在过,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国初期,其实此种作法滥觞于西汉之武帝。

在古代,这是一种十分残忍的传位方式,就是在确认太子人选的时候,就将其生母杀死以绝后患,而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子贵母死”。这一制度的创始人是汉武帝,可是,真正将之形成制度并传至后代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的“子贵杀母”只出现了一次,但是,拓跋氏的整个北魏却将其一直延续了下去。在《魏书皇后传》一书里,就有关于“子贵杀母”的案例。

宣穆皇后刘氏,因生下了明元皇帝,依据法制被赐死;明元皇后杜氏,因生下了太武皇帝被赐死;太武皇后贺氏,因生下景穆皇帝被赐死;景穆皇后郁久闾氏因生下文成皇帝被赐死;文成皇后李氏,因生下献文皇帝被赐死;献文皇后李氏,因生下孝文皇帝被赐死;孝文皇后高氏,因生下宣武皇帝被赐死。

有感于母祖强大的威胁,拓跋效仿汉武帝“杀母立子”的故事,赐死被立为太子的拓跋嗣生母刘氏,并将之制度化,立子必杀其生母。直到一代妖后胡充华的出现,魏宣武帝才废除了“杀母立子”的传统。

但胡太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她祸乱朝纲,天怒人怨,小皇帝密诏军阀尔朱荣进京勤王被胡太后发现,胡太后竟然毒死了小皇帝!尔朱荣以调查小皇帝死因继续向洛阳进发,最后攻进洛阳,杀了胡太后,炮制了河阴惨案,北魏不久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随后被北周、北齐取代。

汉武帝说过:“这不是一般你们这些愚人所能懂得的。从古到今,国家起内乱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帝年幼而生母年轻。女主独断专行、放肆骄横、唯我独尊,甚止能秽乱宫闱,而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事吗?”

汉武帝杀母存子后,留下了年幼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由四的辅政大臣:霍光、金日蝉、上官桀、桑弘羊;虽说四大辅臣后来争权,但汉昭帝的确没有后权掣肘后更加方便许多,最终汉朝的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走向巅峰。

我们再看看北魏的皇帝们。自从“杀母立子”制度化以来,北魏一共经历了七任皇帝,从拓跋嗣到元恪,几乎每一任皇帝都还干的不错。拓跋嗣继承拓跋的遗志,继续统一华北之路,最终由儿子拓跋焘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从拓跋开始,北魏进入文治时期,同时尊佛,到元宏时期开始全面推行汉化,最终在元恪时期国力达到极盛。

而在元恪废除了“杀母立子”这一制度后,现实立马给了北魏当头一棒,在妖后胡充华的霍霍下,北魏急速下滑,最终分裂为东西魏。

北魏之后没有朝代再确立如此制度,但是到清末,相传咸丰驾崩前曾经给慈安留下遗诏,如果慈禧有越轨行为,即刻赐死,无论是同治皇帝,还是慈安太后,都不是慈禧的对手,中国封建历史最后几十年的大权就落入慈禧手中。

立子杀母的制度只是某些帝王的一厢情愿,并不是历史的主流。

上一篇:以智取胜

下一篇:烂柯人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