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女强人,我们熟悉的有吕后、武则天、萧太后、孝庄、慈禧等。先秦时期也不乏大女主,齐国的君王后便是其中之一,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
君王后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太史敫和写《史记》的司马迁老爷子是同行,都是史官。只不过,前者为一城的史官,后者为一国的史官,级别不同。
出自史官之家的君王后,饱读诗书未必,识文断字肯定是可以的,这也是其以后能够大展政治才华的先决条件。所以说任何成功都有前提,多读书总是没错的,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齐闵王剧照)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始封国君为周武王的大军师姜子牙,也就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那位姜太公,但齐国却并非姜太公一脉相承。
战国时期除了三家分晋,还有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得到周王氏的正式承认。齐国的国号虽然一直没变,却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阶段。
君王后的公公齐闵王在位时期,齐国国势强盛,四处出击,并吞宋国,西却强秦。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齐国也不例外。
齐国的强势引起其他诸侯国的警惕,公元前 285 年,五国伐齐。燕国大将乐毅率军攻入齐国,夺城七十余座,齐闵王逃到齐国,莒城,后被杀。
(齐襄王剧照)
国破家亡,齐闵王的儿子田法章于是改头换面,到君王后家做佣工。君王后觉得田法章不是常人,便经常偷来衣食与他,并与其私通。后来田法章被齐人拥立为君,君王后被立为王后,相当美丽的爱情故事。
但这里面有一个小问题,田法章和父亲逃到莒城,而君王后的父亲是莒城史官,也算是高级官员,从理论上来讲,君王后的父亲是见过齐闵王和田法章的。但田法章到君王后家做佣工时,君王后一家却并不认识他,这事很蹊跷。
君王后与田法章的交好,并不排除是君王后和其父亲的一种谋划,君王后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并成功的获得了田法章的信任,史官之家一跃而成为王侯之家,这不得不令人侧目。
君王后与田法章私定终身,飞上枝头做了凤凰,但君王后的父亲以女儿不经媒人介绍而大怒,断绝了与君王后的父女关系。君王后却一直以正常的礼节来对待父母,这展示了君王后的大度和胸襟,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段可能的隐秘的政治计划。
公元前 265 年,齐襄王田法章去世,君王后的儿子田建即位,这也是齐国的末代之君。君王后开启了其长达 16 年的执政生涯,直至公元前 249 年去世。
君王后采取的政治策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秦国谨慎交往,二是与诸侯国讲究诚信,即采取既不连横也不合纵的外交战略,保持中立。
这种不参与诸侯争霸,只求自保的政治策略,一直延续到齐国灭亡。40 余年齐国远离战火,同时坐看其他诸侯被秦国所灭,这也被后人所诟病,但是我们也必须补充两个基本事实。
齐愍王时期的政治策略导致了五国伐齐,在此后齐国国势日衰,与诸侯国的关系紧张。此时的齐国只能保持中立,没有意愿更没有能力参与诸侯争霸,这是客观情况。
另一方面,君王后去世时,距齐国灭亡还有二十八年,而这种自保中立的政策却一直没有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齐国后期统治阶层的整体失误,而此时君王后已然去世,一国的政策虽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这笔账也不能完全算在君王后的头上。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有特定的治国策略,只不过齐国末期的统治者没有与时俱进因势利导而已。
(芈月剧照)
与君王后同时期的战果,还有一位大女主,那就是秦宣太后,也就是《芈月传》中的芈月,一东一西,也算是一段美妙的历史偶遇与碰撞!
齐国盛产奇女子,祖孙三代齐王,齐宣王娶第一丑女钟离春,齐缗王娶大脖子“宿瘤女”,齐襄王“自由恋爱”娶民女“君王后”。
不过,相对于钟离春和宿瘤女的舆论宣传工具属性,这位君王后却掌握齐国朝政16年,被称为芈八子式的伟大女政治家。
君王后姓“太史”,其父太史敫。有人说太史敫,名字叫“敫”,太史是指其官职,即古代的史官。从太史敫都不认识齐襄王的事实来看,他显然不是宫廷史官。
太史敫出身士族阶级,家境富裕,定居于大都市莒城。齐缗王四十年的齐国不太平,由于五国伐齐,曾经强盛的齐国瞬间土崩瓦解。楚国一副救世主的模样来到齐国,却杀了齐缗王,加入了五国瓜分齐国的行列。
此时的齐国莒城和即墨,成了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离灭国只有一步之遥。
某一天,太史敫家里新来了一位年轻的佣人。这位佣人有点不同寻常,完全没有下人的低眉顺眼,更没有仆人的粗手大脚,眉宇间还露出一股英武之气。
兵荒马乱的年代,无数豪门之家破产沦落为奴隶,大概这小伙就是其中之一吧,太史敫没当回事。可佣人的一举一动,却引起了太史大小姐的好奇:
“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
太史小姐认为此人绝非凡人,因此经常偷偷摸摸从家里给他顺几件衣服,送一些酒食。俩人越处越和谐,结果太史小姐居然一脚跨过了雷池。
不能不赞叹,太史小姐太前卫了!要知道古代社会女子的这个行为,不光为世俗不容,甚至会惹来杀身之祸。
后来佣人告诉太史小姐一个秘密,原来他居然是齐缗王的太子田法章,国破家亡之际,为了避难他只好乔装成奴仆,期望托身于富贵之家苟活。
尘土堆里能刨出金疙瘩,太史小姐的眼力真是“蝎子巴巴独(毒)一份”。
不久,楚国人撤离莒城,齐国老百姓找到了田法章,拥立他为王,齐国复国了。田法章即齐襄王,他即位后立刻将太史小姐接入王宫,立为王后,史称“君王后”。
到这时候,太史敫才发现,女儿居然在他眼皮底下暗度陈仓了。女儿被立为王后,一般人恐怕会乐疯了,可太史敫却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女儿不经父母之命,不经媒妁之言,与别人私通,真是丢尽了祖宗的脸面!
傲气的太史敫决定与女儿一刀两断,终生不与女儿相见。不过,君王后是个贤惠的女人,虽然父亲一辈子拿冷脸对她,她始终以女儿的礼节回娘家拜访。
这就是君王后的第三个特质:为人忠孝。
灰姑娘遇落难公子,君王后与齐襄王的爱情故事,一点都不逊色于虚构的传奇故事。二人在度过了19年的婚姻生活后,齐襄王薨世,他与君王后的儿子田建即位。
田建时年15岁,政治菜鸟,好在他很幸运,有一个强人老妈。于是从这一刻起,君王后以王太后身份执齐国政治牛耳。
到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君王后敏锐的眼光、敢作敢为的风格和深得人心的品行,都是为了她走向政治中心所做的“能量储备”。
田建在位期间,正是秦昭襄王纵横天下的高光时刻,山东六国已经不足以对抗强大的秦国了。秦国在范雎的建议下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根据这个策略,齐国就成了秦国刻意拉拢的对象。
君王后做出了一个让后世充满争议的决定:“事秦谨,与诸侯信。”一方面,齐国小心谨慎地与秦国保持良好关系,一方面又坚持与其它五国保持信任关系。
期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秦昭襄王派使者给齐国送来一支连环碧玉,挑衅地说:你们齐国人不是很聪明吗,谁能把这两支玉解开?
满朝的大臣一脸懵,这玩意怎么弄,咱也不是刘谦呐。看着齐国人抓耳挠腮,秦使一脸坏笑。不过,他的笑容很快僵住了,只见君王后突然操起一把锤子,狠狠砸向连环玉,一声脆响,玉碎了。
君王后一拍手:解开了!
昭襄王设计的这个哑谜,显然是在对君王后说:我大秦就是你齐国无法的连环玉。君王后回敬他:大秦不过如此,我一个女人就能敲碎它!
估计秦使的脸应该是个精彩的表情包。当然,这只是两国关系中的调味剂,总体上来说,君王后执政期间,齐秦和谐。
后世的批评者认为,君王后的政策,其实是坐视其它五国遭受秦国打击,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正好落入了秦国人的圈套,为秦国各个击破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不能说这种批评完全没道理,可是以当时天下的局势,合纵攻秦根本不可能长久,六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早就迷失了自我,即便齐国想举起合纵大旗,又有谁能真心相随?
因此,关起门来发展自身实力,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合纵上,才是唯一的出路。齐国最大失误是君王后去世后,田建任命了一个“齐奸”宰相后胜,出卖了齐国利益。
后胜身份不明,有人说他是君王后的弟弟。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假如他是君王后的弟弟,史书一句话就能交代,为何没说呢?再者史书明确说,后胜在帮田建除掉了旧臣之后,才得到田建信任,当上了宰相。旧臣应该是君王后的旧班底,后胜除掉此人,哪里像是君王后弟弟的作为?
正是这位后胜,被秦国人收买,采取弱齐的政治,放弃武备,一味媚秦求保,让田建在温柔乡里“幸福死”。
据《战国策》记载,君王后在弥留之际,曾经给田建推荐了接班人,可惜她当时已经口齿不清,田建无法听清。于是田建取来笔墨,请老妈写下那人的名字,可当笔墨拿来时,老太太愣在那里半天,说了一句“我也忘了”。
这事表明田建太低能,如果他能用心跟老妈学习,老妈心里的接班人他应该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不需要拿笔写,他只需要提几个可能的人选,老太点头yes摇头no,不就ok了?
君王后一生睿智能干,儿子却拎起来不像粽子,按下去不像糍粑,活该齐国亡在他手里。没培养好接班人,这恐怕是君王后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