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并伴随着全国人口在改革开放后广为流动,吴语区的江苏苏州、无锡、常州;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绍兴;以及上海市。小孩子会熟练说普通话而不熟练说地方方言的多了;涌进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后,单用地方方言与他们进行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难度大了,只能用普通话或夹杂方言腔的普通话”来交流。所以,会纯粹用当地吴语方言进行表达的人数在逐步减少了。正宗吴语方言失传的可能性,在江浙沪各吴语系城市都存在。
如要将吴语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各地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汇编当地方言集;在地方电视台、电台推出用方言播出的栏目;普及越剧、锡剧、沪剧、评弹等地方戏曲;在学校提倡老师讲课用普通话,下课后孩子用当地的方言进行交流;在家庭让孩子尽量说方言等。从现在开始抓,还不算晚。
吴语是吴越语的简称,又称江浙话和江南话,主要使用的地方为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小部分、南通小部分,浙江几乎全境都是吴语,除了温州小部分闽南话、蛮话和别的地区人数较少的方言岛,皖南部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皖南人口急剧减少,大量移民进入,现在也有专家认为徽语独立出来,不再属于吴语系列),江西的上饶部分,福建的蒲城,在江苏长江以北的泰州靖江也是使用吴语。
知道吴语是哪些地方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哪个城市的方言危机最大,其实现在吴语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之后,吴语的传承都不容乐观,很多吴语区的小孩都是会听而不会说了,或者说得比较洋泾浜,并不标准,如果说哪个城市危机最大,我认为是靖江。
为什么说是靖江呐,历史上靖江属于常州府,是常州八邑之一,当年是孙权牧马的地方,原是江中沙洲,后和泰州陆地相连,经济强劲,有人戏称靖江是“抗淮”第一线,当然这是玩笑,靖江吴语人口本来就不多,只有40-50万人使用吴语,靖江吴语主要分一为老岸话,一为沙上话,还有沙上话与老岸话合流的夹沙话(可以理解为过渡性方言) 老岸话、夹沙话属吴语,沙上话属江淮官话。
靖江话保留浊音、入声和尖团音分化,保留全部舌面音,靖江文化属于吴越文化,而靖江为使用吴语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初有人烟时期,当时沙洲上第一批人军士,为孙权牧马,多江南人士,于是形成了岛上的吴语。
第二时期:江淮流民时期,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渡江淮流民于阴沙”北宋时期淮方言和吴语已经有很大区别,高邮人陈造的《布谷吟》:“浙风淮俗隔江水,意解禽言乃如此”,但是移民人口未超过本地人口,所以没有造成靖江吴语使用的改变。
第三时期:元代之后大量江阴人进入,元代之后靖江隶属江阴,有大量的江阴人进入靖江,也造成了吴语未断绝,但是长期处于江淮官话之中,难免造成影响,不可避免的混入了江淮官话中的一些词汇。
人口基数少,而且被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的冲击,所以靖江的方言不容乐观,生育率低,没有统一标准语,重视教育小孩时候会注重普通话 和英语的学习,外来人口的强势以及数量优势,都是造成目前吴语危机的原因,而靖江也存在类似问题。
好好保护方言这个地方文化之根和载体吧,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