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 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王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立断,总结攻城经验大胆运用骑兵迂回于敌,剩胜破城大获全胜。
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修建于413年。大夏皇帝赫连勃勃(铁弗匈奴族)征发十万民工蒸土夯筑城墙,城墙高十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城基厚三十步(古代长度单位,旧时营造五尺为一步),上宽十步,城墙坚硬如石,可磨砺刀斧,诚可谓牢不可破也。赫连勃勃大王自以为将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故命名为“统万城”。
425年八月,内迁匈奴最后的英雄赫连勃勃大王辞世,其三子赫连昌嗣帝位。此时,历史已经进入南北朝初期,十六国凋零,仅存西秦、北凉、北燕与大夏四国。北方是北魏一家独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志在一统北方;大夏雄主一走,近邻夏国便成了太武帝首选打击目标。
426年九月,北魏发兵攻打大夏。十一月,夏帝赫连昌兴师南下,围攻西秦都城罕(今甘肃临夏市),连破数城。太武帝乘虚亲率轻骑二万奔袭统万城,赫连昌亲自率军出战,败绩
,退保城池。太武帝见统万城急切间不可攻克,便掳掠夏民万余家还师。十二月,魏军攻陷大夏长安城,秦、雍氐羌多降魏。
427年正月下旬,赫连昌派遣五弟平原公赫连定率军二万反攻长安。太武帝闻讯大喜,遂定策“南守长安城,拖住赫连定;西攻统万城,大破赫连昌”,同时抓紧备战,准备二攻统万城。五月,太武帝亲率近十万大军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出发,乘虚直捣统万城。
五月下旬,太武帝进抵统万城,将主力埋伏于深谷中,只派出弱旅逼近城下叫阵,以引诱赫连昌出战而歼灭之。赫连昌见北魏军来犯,急召赫连定率军回援以保根本。赫连定却坚信统万城坚不可摧,足可支撑,决定待攻克长安城后再挥师回援,内外夹击,定破魏军。夏降将把这一军情告诉了太武帝,太武帝还真怕夏军内外夹击这一手,很是忧心,于是将主力后撤以示弱,只是派出偏师到城西骚扰掳掠。
魏军中有士兵获罪惧罚,便逃到统万城投降(应该是太武帝安排的诈降计,诱骗赫连昌上当,速战速决以防遭内外夹击),将魏军“实情”合盘告知夏帝道:魏军粮食已吃光,士兵只靠吃菜度日,辎重留在后方,步兵也还未赶到会师,应抓紧时机主动攻击魏军,必破之。赫连昌不辨真假,竟然轻信了降兵的情报与建议。初二日,赫连昌自恃勇猛,亲率步骑兵三万出城击敌。
太武帝见赫连昌轻离坚城而主动出战,甚喜,遂命令军队佯败退却,以引诱夏军追赶,既可疲劳敌兵,又可搞乱敌军阵型。夏军兵分两翼鼓噪着追击“败逃”的魏军,一口气追赶出五六里。偏巧赶上狂风暴雨自东南方袭来,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魏军顶风,夏军背风,情势对魏军极为不利。危急时刻,太武帝采纳大臣崔浩“分头出击,攻敌不意”的建议,急忙将骑兵分为左右两翼来夹击夏军。太武帝亲自披坚执锐上阵冲杀,斩杀十余夏骑,并亲手刺杀一员夏国大将,身中流矢仍奋不顾身拼命冲杀。魏军将士受到激励,斗志倍增,夏军不敌败阵回逃。魏军追杀至统万城北,斩杀万余人。夏帝赫连昌来不及跑进统万城,只好逃奔上(今甘肃天水市)。次日,太武帝进入统万城,俘获夏国宗室及王公卿将等上万人,金城汤池的统万城被魏军一战而破。
正在攻打长安城的赫连定闻报都城统万城失陷,急慌慌撤军赶奔上与夏帝赫连昌会合。
转年二月,赫连昌兵败,被魏军擒获。五弟赫连定退保平凉郡(今甘肃平凉市西北),继帝位;431年灭西秦,同年败于吐谷浑被擒,立国二十五年的大夏灭。
统万城之战,实际上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夏帝赫连昌两位君主间斗智斗勇的较量,智勇兼备的太武帝完胜勇而寡谋的夏帝赫连昌。
一、夏帝赫连昌有勇无谋,连出昏招。1、魏军临城,赫连昌竟同意弟弟赫连定“先破长安,再回师合击魏军”因小失大的拙招,未能集结重兵夹击破敌。2、被太武帝示敌以弱的假象所迷惑,产生轻敌思想。3、最大的失误则是轻信北魏降卒的假情报,未能依托固若金汤的统万城固守,却贸然轻离坚城而主动出战,又未能利用有利天时而抓紧破敌。赫连昌的连续失误实为失城之主因。而赫连定的固执愚蠢又失去及时回援里应外合夹击魏军的绝佳战机,也是统万城丢失的一大原因。
三、太武帝足智多谋,智勇远超对手赫连昌。1、二攻统万城时,太武帝的战略部署是:固守长安城,拖住赫连定;乘隙而捣虚,攻破统万城;可谓谋定而后动。2、示敌以弱,主力隐伏于深谷,寡兵临城挑战以诱敌。3、巧施诈降计,引诱赫连昌轻离坚城轻率出战,此为破城之关键妙招。4、风云突变局势不利之时,临危不乱,从容部署,又奋不顾身上阵冲杀,激励鼓舞了众将士,一举破敌、破城。
坚城不足恃,岂可期万年。赫连勃勃大王精心督造的“万年牢”统万城,仅仅十四年就被外敌攻破,不知九泉之下的雄主当作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