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苏联解密的信息得知,是北朝鲜金日成为了实现朝鲜南北统一,率先向南朝鲜发起了进攻,战前向苏共领导人斯大林进行了通报,并获得了斯大林的支持,战争打响后北朝鲜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汉城,胜利在望,这时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请求美军援助,美军以果敢的手段从仁川登陆投入战斗,切断了人民军的后退之路并很快扭转了战局打到了首都平,这时金日成首先请求苏联斯大林出兵援助,斯大林迟迟没有答复,金日成又转向求助中国出兵,由于战前金日成并未向中方通报发动统一战争,中央开了会意见不统一,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援助,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且解放军与美军武器装备相差较大,斯大林提出由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在这情况下中国才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将准备解放台湾的计划停止,当时北朝鲜危在旦夕,金日成最多一天有三封电报发给主席请求尽快出兵,朝鲜人民军己经节节败退,金日成手中可以指挥的军队只有两个师,这才把在西北指挥三线建设的彭总紧急召回北京,授命率领志愿军出征,首先是驻东北的所属部队全部改为志愿军,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是50年10月19旧,和联合国军打响第一仗是10月25日,所以就将10月25日定为我国的抗美援朝纪念日。
1945年8月9日的零时,150万苏联红军开始攻击盘踞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其中东线“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几个主力师在太平洋舰队的配合下,同时按计划向中朝边境推进,其作战意图在于,迅速切断关东军与日本本土的联系。至8月10日前后,苏军已经连续攻占朝鲜北部的罗津、清津和元山等城市和港口,8月19日占领平壤,此时相当一批日军正从东北逃往朝鲜,也没有人知道,苏联红军会在什么地方停下追击的脚步。
(马歇尔)
作为明清两朝曾经的藩国,朝鲜在甲午战争以后逐渐被日本所控制,到1910年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不过当时还是一个整体,由日本派出的总督进行管理,控制的工具是专门设立的“朝鲜军”(司令官多为大将,原辖第19、第20两个师团)和大批的警察。几天以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而朝鲜半岛也等于即时“光复”了,可问题是,它还没有一个足以接管国家的政治力量。
跟随苏联红军打回来的,有一支原在东北和中朝边境进行抗日的朝鲜小部队,它的司令官叫金日成。由于日本关东军土崩瓦解,苏军推进速度极快,前锋已经到达朝鲜南部地区,而此时美军还在几百公里外的冲绳岛上。为了防止苏联在远东地区获得的利益过大,就在苏军正式向日本宣战的次日深夜,美国军政高层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在朝鲜半岛上的军事对策。
杜鲁门总统先定了调子:“应当在整个朝鲜地区,就美国和苏联的海军、空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至于地面上的作战和占领区域,杜鲁门一时拿不出来什么意见,因为美军地面部队距离太远了。于是美国陆军部、海军部和国务院的文武官员们,在五角大楼召开了一个“协调委员会紧急会议”,商量如何限制苏联的势力发展和“保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
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手下,有一个名字叫迪安里斯克的年轻上校,这厮琢磨了一会指出:由于目前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美军部队,并且从时间和空间上考虑,美军抢在苏联之前进入朝鲜已无可能,那就应该按朝鲜的行政区提前划分出一条线来,作为美苏两军的作战和受降范围分界线。其他大佬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于是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要求迪安和另外一个上校参谋“在30分钟内搞出来一个,既能满足美国意愿,又符合军事现状的折衷方案”。
(李承晚和麦克阿瑟)
迪安上校根本没去过朝鲜,对万里之遥的那个东方国家也没什么概念,于是拿着尺子对着朝鲜地图一顿目光搜索和手中比划,后来实在也没有什么逻辑,干脆拿起红铅笔在朝鲜地图的中间划了一条直线。这条线也是49年前,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和沙俄划定的势力范围分界线:北纬三十八度线,于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就这样被人为的一分为二,始作俑者居然是美国军队的两名上校军官。
当然,以“三八线”为界的这个方案是美国单方面提出来的,它还需要美苏首脑进行商谈和确认,然而斯大林不知何故,非常痛快地就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进入朝鲜的苏军在三八线以北停止了前进,少部分已经越线的部队也撤了回来,尽管在三八线以南当时还没有美军存在(空军飞机是有到来的)。1945年9月10日,距离苏军占领平壤20天以后,第一批美军才在仁川港和釜山港登陆。
美国人动用了三个步兵师完成了对三八线以南的军事占领,同时也接受了该地区残余日军的投降,美苏两军还在三八线上举行了联欢会,大体上跟在欧洲易北河的会师差不多。然而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战略利益的矛盾,使三八线很快成为一道事实上的“红线”,南北朝鲜被分裂开来。美国人后来居然有点后悔:早知道斯大林这么痛快,不如划到三十九度线了!
这个北纬三十八度线横跨朝鲜国土250多公里,它是完全忽略政治、经济、民俗等各种因素,强行臆造出来的一条军事分界线,它截断了纵贯朝鲜的12条河流、8条主要公路、6条铁路、200多条乡村土路和许多的村庄,大体上看,三八线以北的面积占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比为60%。
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斯大林都同意战后让朝鲜实现独立,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1945年12月27日,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对朝鲜半岛进行托管和建立政府的《莫斯科协定》,也就是由一个“美苏联合委员会”来共同对朝鲜实施托管,这种所谓的“托管”遭到朝鲜人民普遍的抗议,但是在大国政治之下,抗议是没什么用的。
然而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双方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根本无法无法就朝鲜半岛如何组织统一选举、组建政府达成协议。折腾了两年多,期间也提交到联合国进行讨论研究和表决,当然还是无疾而终,于是美苏双方分别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组织了“选举”,1948年8月,南朝鲜政府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就任总统;1948年9月,北朝鲜政府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当选首相。
就这样朝鲜半岛突然间出现了两个国家,并且是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国家。其他不讨论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金日成还是李承晚都是民族主义者,都想完成朝鲜的统一,但是在美苏分别强力控制期间,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为了逼迫美国撤军,苏联于1948年年底率先宣布撤军,然后把行政权移交给北朝鲜政府。美国人无奈,也于半年后撤出了军队,但是留下了一个“军事顾问团”,大概到1949年的下半年,朝鲜境内已无美苏军队,变成了南北朝鲜的军事和政治对峙。
在苏联的帮助下,北朝鲜组建了137000余人的人民军,主要装备苏械。而南朝鲜则在美国的扶植下组建了“韩国国军”,兵力为98000人左右,主要装备日械和美械,双方在三八线上分置重兵,互相虎视眈眈,截至1950年6月,边界纠纷和小规模武装冲突事件,已经多达2000多起。也就是说,在各自拥有军队和都想完成统一的大环境下,朝鲜战争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
相比较而言,朝鲜人民军的综合实力更强,这个之前专门撰文介绍过,而且金日成在访苏期间,关于统一的决心也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因此更加主动一些。而韩国国军战斗力一般,美国因为国内政治因素和裁军的问题,于1950年1月8日,以国务卿艾奇逊发表讲话的形式,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我国宝岛、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
显然,在美苏两国不同的态度之下,以及南北朝鲜军力不均衡的状态下,北方对完成统一的行动要更积极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准备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大举越过三八线进入南朝鲜,三天后占领汉城,朝鲜战争就此爆发。
至于第一枪到底是哪边放的,或者是哪一次武装冲突酿成的结果,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恐怕也无从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