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故事

时间:2023-12-18 18:27:00编辑:优化君

汴河,亦即通济渠,在今河南省开封。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人,为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改为当道士。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 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 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归南昌,回到青云谱(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坐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 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因为常有清朝权贵来此骚扰,他常浪迹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 后又隐避在南昌附近的北兰寺、开元观等处。并常卖画度日。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叶丹居章江有《过八大山人》一诗云:“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藏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圆明园福海北岸的山峦里,有一组建筑,不但漂亮,而且雅静,原名四宜书屋。乾隆二十九年,大修了一次后,改名为安澜园。为啥要改名为安澜园呢?
传说,乾隆本是海宁陈邦直的儿子,陈家祖祖辈辈都是在朝廷里当大官的,有的当尚书,有的当大学士,与皇家关系相当密切。雍正还没做皇帝的时候,他的福晋生了一个女孩。说起来也巧,就在同一天同一个时辰,大学士陈邦直的夫人生了一个男孩。雍正打发太监过陈府去,把那男孩抱来看看。可送回去的时候,却不是男孩而是个女孩子了。雍正玩了个调包之计。陈邦直夫妇又惊又怕,这事太蹊跷了!但他们不敢说,如果说了,还不满门抄斩?
雍正即位当上了皇帝,陈邦直怕在朝惹出是非,就告老还乡,回到了海宁。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乾隆长大即位以后,也听到了一些传闻,说他是用调包计换来的陈家之子。他不好去问别人,就想暗暗私访。
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巡察海宁,特意住在陈家的园子里。这园子原名“偶园”,有几百亩大,景致好极了。园中有座楼阁,改做行宫。这行宫的东边,到处都是梅树,梅花开时像满天的云霞;行宫的西边,就是太湖。乾隆住在这儿,看景致那么美,简直不想回皇宫了。他想,我要真是陈家的公子多好!不当皇帝,也不用为大小事操心,住在这儿享一辈子清福,要多自在有多自在……想到这儿,他真想把自己是不是陈家之子的事弄清楚。他派人把陈家的老总管叫来,避开不相关的人,亲自问老总管,是不是真有调包的事儿。老总管一听,心想: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说呀!任凭乾隆怎么问,他只说不知道。老总管不说,乾隆又下旨宣陈家一家老少见驾,从中察言观色。
乾隆觉得陈家一家老少,对他特别殷勤,尤其是陈邦直老两口,跟一般的臣下对待皇帝不一样,好像有一种骨肉之情。他想,说不定自己真的是陈邦直的儿子,只是性命攸关,他们谁也不敢说而已,所以更加留恋这个地方了。他下旨:把“偶园”改为“安澜园”,并亲自题写了匾额。
回到皇宫后,他常常思念安澜园,就下令把福海北岸峦里的“四宜书屋”也照海宁陈家安澜园的样子重修,修好后,他就改名叫“安澜园”了。

上一篇:浪子回头的故事

下一篇:明朝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