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
这些基础知识点,你记住了吗?
1.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包括广泛性、综合性、连续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
2.社区卫生服务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3.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是让患者自由作答。
4.共同参与型模式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和受过良好教育的患者。
5.指导一合作型模式适用于虽然病情较重,但是意识清楚的患者。
6.护患关系中初始期从病人与护士初次接触时就开始了。
7.初始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
8.护患关系工作期的主要任务是护士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
9.沟通过程中不应急于更正患者不正确的观念。
10.信息是沟通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要素。
11.医疗卫生法规可以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由非正式立法机关颁布的在其所辖范围内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以上文件均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医疗事故处理中,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应在医患双方共同在现场时封存。
13.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部门应在12小时内上报其卫生行政部门。
14.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或事故,除本人要负责外,带教护士要负法律责任。
15.患者家属对患者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16.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十二)
这些基础知识点,你记住了吗?
1.注射器由空筒和活塞两部分组成,其中空筒内壁,乳头、活塞轴须保持无菌;针头由针尖、针梗、针栓三部分组成,除针栓外壁以外,其余部分须保持无菌。
2.臀大肌注射采用连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具体注射区域为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l/3处。
3.肌内注射时,患者侧卧位,应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以放松局部肌肉。
4.上臂三角肌定位法,位于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一般只作小剂量注射。
5.2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肌内注射时,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婴幼儿在未能独立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股外侧肌注射。
6.病人需长期皮下注射时.应建立注射部位的使用计划,经常更换,轮流注射,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7.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注射时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充分暴露股三角区;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 或45 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进针;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以防止出血或形成血肿。
8.皮下注射与皮肤呈30 ~40 肌内注射垂直进针;静脉注射与皮肤呈l5 ~30 股静脉注射与皮肤呈45 或90 进针。
9.静脉血标本包括三种:全血标本、血清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中全血标本用于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应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以防止血液凝固。
血清标本,应将血液注入干燥试管内。
10.采集血培养标本应在病人使用抗生素前,如已经用药,则应在血液浓度最低时采集.并在化验单上注明。
11.过敏试验皮试浓度标准:青霉素200~500U/ml;链霉素2500U/ml;破伤风抗毒素150IU/ml;普鲁卡因2.5mg/ml;细胞色素C0.75mg/ml。
1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首选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lml;链霉素过敏可同时静脉慢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Oml,减轻中毒症状;破伤风抗毒素过敏,采用多次小剂量的脱敏注射法。
13.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①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病人有疼痛感。②针头刺人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疼痛感,局部不一定有隆起。③针头刺人太深,穿破对侧血管壁,无回血,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
14.舌下给药时,应指导病人将此类药物放在舌下,让其自然溶解吸收,不可嚼碎吞下,否则会影响药效。
15.中分子右旋糖酐,有助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16.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外观呈蔚蓝色,不易滑动,管壁薄易被压瘪,无搏动,血液呈向心性,回血为暗红色,推药时阻力小。
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
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护理三基”。基础理论包括: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免疫学、生物学、卫生法、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护理文书书写、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内外妇儿科护理基本技能等12项护理操作技能。护理三基是护理考试中绕不开的重要一环,所以定要将护理三基相关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