圻用于人名的意思
圻用于人名的意思介绍如下:圻字取名的寓意为自由豁达、潇洒大度。圻字的拼音是 qí、yín ,“圻”字本指代地的边界,意境悠远,圻字用在名中代表了长辈希望孩子是一个心胸宽广、虚怀若谷之人,将来必定会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和希望孩子有朝气、有活力的成长。给女宝宝取名时,可以用雅、馨、妍等字,名字显得阴柔轻缓;给男宝宝取名时,可以用锋、刚、利等字,名字则显得阳刚强硬。拓展介绍:圻用在姓名中读qí。1、边际。2、畿,京畿。古称天子直辖之地。亦指京城所领的地区。矧惟若畴圻父。——《书·酒诰》。郑注:谓司马主封畿之事。3、疆界;地域。万千里曰王圻。——《周书·职方》。注:界也。4、曲岸。通“碕。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鲍照《苦热行》二、圻[yín]同“垠”。边际。四达无境,通于无圻。——《淮南子·倏真》相关组词:一、圻鄂[qíè]亦作“圻堮”。谓雕琢的线纹,纹理。亦指痕迹或边缘。二、圻甸[qídiàn]天子的领地。天子之地方千里,千里之内谓之“圻甸”。三、五圻[wǔqí]古代都城周围的五类地域:侯圻、甸圻、男圻、采圻、卫圻。
圻的意思和含义
圻的意思和含义如下:一、圻在《辞源》中有两个读音:1、qí①皇帝都城周围千里之堤曰圻。通“畿”。②的广千里也叫圻。③曲岸。通“碕”。2、yín④边际。通“垠”。二、相关词语1、圻父①官名。掌管京畿的军事。②诗小雅篇名。2、圻鄂雕刻在圭璋一类玉器上的隆起线纹。后因以指事物的痕迹。也作“圻堮”。三、相关人物1、王圻(1530年-1615年),字元翰,号普始,明朝嘉定县江桥人(今属上海市)。政治人物、学者、藏书家。2、姚晋圻(1857年-1916年),字彦长,号东安,湖北省黄州府罗田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乡试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2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任刑部主事,参与戊戌变法。1898年,应张之洞聘任,担任武昌两湖书院、黄州经古书院院长。1912年,担任湖北教育司司长。著作有《三家书义发微》《春秋备疏》《经论》《礼经杂记》《汉志矿地记》《九宫随释》《小学教育法》等。字源演变:“土”指土地;“斤”为斧,是一种利器,用以分割物体。“土”“斤”相合会意为将土地分割成若干个区域。“圻”意同“垠”。《说文土部》曰:“垠,地垠也。”“垠”有界限、边际之意,所以“圻”的本义指边界、地界,读“qí”。当“圻”同“垠”时,读“yín”。《淮南子·俶真》:“四达无境,通于无圻。”“无圻”即“无垠”。“地圻”为土地的边界。由边界引申,“圻”在古代还指方千里之地。旧时天子所在的京城所管辖的千里之地为一圻。“圻父”为古官名,掌京城所领之地的军事。“圻甸”为天子的领地,天子之地方千里,千里之内谓之“圻甸”。
圻怎么读
qí或?yín。圻是多音字。读qí时,意为边界。也用作姓。读yín时,同“垠”。康熙字典记载:《广韵》《集韵》《韵会》渠希切,音祈。界也,王畿千里为圻。《左传·昭二十一年》天子之地一圻。又圻父司马,掌封畿之兵甲。《书·酒诰》圻父薄违。《注》薄,廹也,廹逐违命者也。又与垠通。地埒岸也。《淮南子·俶眞训》四达无竟,通于无圻。《周礼·春官·典瑞疏》瑑有圻鄂,上起若篆之文也。
相关词语:圻甸、圻鄂、圻堮、圻父、圻郊、圻界、圻埒、八圻、邦圻、边圻、采圻、地圻、甸圻、封圻、海圻、侯圻。
1、圻甸:天子的领地。天子之地方千里,千里之内谓之“圻甸”。
2、圻鄂:亦作“圻堮”。谓雕琢的线纹,纹理。亦指痕迹或边缘。
3、圻父:古官名。掌封畿内军事。《诗·小雅》篇名。今本作《祈父》。
4、圻郊:都邑的郊野;郊野。
5、圻界:疆界。
6、圻埒:边界。
7、八圻:八方。
8、邦圻: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疆域。
圻怎么读拼音?
“圻”这个字怎么读
圻[qí] [yín]
[字义]:[qí] 1.地的边长。2.方千里之地:“今土数~而郢是城,不亦难乎”。[yín] 1.古同“垠”,边际。.
圻 这个字怎么读????
圻的发音_解释_结构_海词词典
圻
拼音:qí
五笔:FRH
部首:土部
笔画:7笔
(1)国都千里之内的地方
(2)面积达千里的地区
海词APP下载查看更多内容
圻怎么读音是什么
◎ 圻 qí 〈名〉 (1) (形声。从土,斤声。《说文》中与“垠”同字。本读 yǐn。本义:边际) (2) 畿,京畿。古称天子直辖之地。亦指京城所领的地区 [capital] 矧惟若畴圻父。——《书·酒诰》。郑注:“谓司马主封畿之事。”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左传·襄公...
圻这个字的读音
圻
拼音: [qí] [yín]
部首:土部
笔画:7笔
五笔:FRH
释义: [qí] 地的边长。方千里之地:“今土数圻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yín] 古同“垠”,边际。
圻这个字怎么读啊?
圻
[ qí ]
1.地的边长。
2.方千里之地:“今土数~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 yín ]
古同“垠”,边际。
.
.
邦圻 [bāng qí] :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疆域。
,
镇圻 汉语拼音:zhèn qí 释义:周代指离王城四千五百里的区域。《国语·周语上》“ 蛮 夷 要服, 戎 狄 荒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 戎 狄 去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也。四千五百里为镇圻,五千里为蕃圻。”
古代一两银子大约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处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
王学圻怎么读
王
拼音: wáng , 笔划: 4
部首: 王 五笔: gggg
学
拼音: xué , 笔划: 8
部首: 子 五笔: ipbf
圻
拼音: qí , 笔划: 7 部首: 土 五笔: frh
王学圻的“圻”字怎么读
圻
qí
1. 地的边长。
2. 方千里之地:“今土数~而郢是城,不亦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