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20字方针和五个内容
乡村振兴20字方针:1、产业兴旺;2、生态宜居;3、乡风文明;4、治理有效;5、生活富裕。五个内容:1、文化振兴;2、产业振兴;3、生态振兴;4、人才振兴;5、组织振兴。20字方针具体内容如下:1、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2、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3、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4、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5、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五个内容具体如下:1、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2、产业振兴,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3、生态振兴,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4、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能够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5、组织振兴,组织振兴重在保证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做好乡村振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品质。要坚定不移投身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提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工作成效;2、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要强大,一座城市要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是不竭动力;3、要树立学无止境的勤学思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条 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振兴。1、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2、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大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3、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4、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5、乡村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乡村振兴包括哪些内容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所以乡村振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求实效。__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乡村振兴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以规划来统领、指导、验收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规划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党的领导、以国策实施为导向;生态为本、空间规划为基础;产业为核、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关键;乡建特色、生态和谐宜居宜业;文化繁荣、传统复兴现代创新并举;人才驱动、开放共享思维激活;组织保障、法治德治自治相得益彰;以人为本、村民生活幸福为根本追求;可持续发展、发挥内外动力系统的长效机制;跟踪服务、强化规划的稳定性和实施的可操行性。乡村振兴规划按照规划的对象、范围、目的,具体可以分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含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及其他区域发展共同体)、具体乡村的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每一类规划的对象和重点不同,内容体系也有差异。(一)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乡村振兴工作做总体调查、研究、顶层设计、工作部署、任务考核等工作,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原则;多规合一,生态优先原则;产业主导,五项联动原则;机制创新,政策落实原则;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原则。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1. 区域乡村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区域内乡村发展现状调查,包括土地、人口、生产情况、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经济发展、各类组织、特殊人群,也包括区域内涉农、涉乡企业发展情况,规模性的产业发展情况等。乡村振兴的现状调查务必翔实、系统,采取表格化、问卷化的方法,并结合访谈、大数据比对等,要注意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纵向分析、横向对比分析,建立区域乡村发展数据库。乡村振兴导向的基础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乡村发展环境综合分析;(2)区域乡村土地及其利用现状分析;(3)区域乡村空间分析及分类研究;(4)区域乡村建设现状及特点分析;(5)乡村人口结构及特殊人才群体分析;(6)乡村产业现状分析;(7)乡村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8)乡村特色挖掘: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人群等;(9)分片区(组团)资源对比分析;(10)区域乡村与城镇发展的结构关系分析。2. 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综合研究在对乡村资源和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政策、外部发展、驱动因素,对区域乡村的发展环境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1)区域乡村振兴发展优劣势分析;(2)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挑战分析;(3)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环境动态分析;(4)乡村振兴发展的难点所在。3. 确定总体思路,明确振兴路径明确区域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突破性路径,聚焦乡村的发展动力。一般来说,该部分内容包括:(1)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2)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3)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4)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战略;(5)区域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结构;(6)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设计。4. 空间管制与空间布局在总体战略指导下,根据乡村的资源基础和发展分析,进行空间管制规划,确定区域乡村发展的分区思路。(1)区域乡村振兴空间管制要求;(2)区域乡村振兴空间布局思路;(3)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空间布局;(4)分区发展指引。5. 区域乡村生态振兴规划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探索区域乡村振兴的生态式发展,对总体生态肌理、生活空间生态发展、生产空间及产业发展的生态化、生态空间的优化与保障等进行规划。(1)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思路;(2)乡村生态空间梳理与有机再生规划;(3)乡村产业体系的生态发展规划;(4)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深化攻坚规划;(5)区域乡村生态圈构建规划。6. 区域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就区域乡村发展层面,要因地制宜,对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规划,把握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构建动力充足的现代产业体系。(1)区域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目标与路径;(2)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结构设计;(3)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4)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5)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保障;(6)村民深度参与、最大化共享机制规划。7. 区域乡村文化振兴规划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促进乡村文化生活繁荣,激发文化生产的活力。(1)区域乡村文化振兴目标;(2)区域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程;(3)区域乡村传统文化复兴路径;(4)区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规划。8. 区域乡村人才振兴规划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立体、多元、复合的人才体系,是促进乡村振兴快速高效进行的基本驱动力。(1)区域乡村人才振兴体系构建;(2)专家智库及社会人才体系共建规划;(3)返乡就业创业人才体系规划;(4)新村民、新乡贤规划;(5)动态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规划。9. 区域乡村组织振兴规划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的根本保障,组织振兴规划应该重点包括:(1)区域乡村组织振兴的基本原则、思路;(2)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规划;(3)乡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规划;(4)乡村法治体系规划;(5)乡村自治体系规划;(6)平安乡村建设规划。10.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与组织乡村振兴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运用扎实、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探索各项工作机制创新,保障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1)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机制规划;(2)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体系规划;(3)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保障规划;(4)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机制规划。11. 重点示范性乡村振兴项目概念性规划在区域内,选择重点的、近期能够启动的、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乡村,进行深度规划,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规划的可操作性,并在区域内形成示范效应。(1)重点示范乡村的基本分析与示范意义;(2)重点示范乡村的振兴发展思路;(3)重点示范乡村的生态振兴规划;(4)重点示范乡村的产业振兴规划;(5)重点示范乡村的乡村建设提升规划;(6)重点示范乡村的文化振兴规划;(7)重点示范乡村的人才振兴规划;(8)重点示范乡村的组织振兴规划;(9)重点示范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10)重点示范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规划。12.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近期工作计划规划主体内容之后,要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任务分解、节奏安排、主体责任安排等,形成规划实施方案,并进一步根据地方实际,形成近期工作计划。(1)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2)区域乡村振兴近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