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结局
雪中悍刀行结局是徐凤年成为北凉王后隐姓埋名,姜泥作为徐凤年这一世最喜欢的人,最后是跟徐凤年在一起。《雪中悍刀行》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胸藏锦绣的北凉王世子徐凤年,在其父徐骁的殷殷期盼下,终成大器。北凉世子徐凤年,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一路游历江湖为报母仇而奋斗,除不断提高自身的武术修为,还收拢众多江湖人士,最终成为北凉王。时值北莽入侵、中原起烽烟,行走江湖归来的徐凤年带领北凉铁骑抗击北莽,在朝廷算计下,北凉三十万铁骑死伤大半依旧惨胜,三十万墓碑历历在目,最终离任北凉“死于”皇宫,隐姓埋名携红颜知己游戏江湖。对于徐凤年,很多人认为只要他愿意,可以随时做皇帝,他爹徐晓昔日就被称为“二皇帝”,只是徐凤年后期并没有替三十万北凉士兵报仇,没有做皇帝。其实徐凤年没有做皇帝可以理解,世子殿下本就不是醉心于权力的人,他又怎么会贪恋皇帝的宝座。
雪中悍刀行结局
雪中悍刀行《雪中悍刀行》的结局是天下太平,不过每个角色的结局都不相同。胡军饰演的徐骁,是一个非常精于算计的人,虽然江湖上有众多的武林高手,但是徐骁都能够将他们为己所用,并且布下天罗地网,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徐骁是一个比较善于谋划的人。徐骁一直希望,徐凤年可以接管北凉,后来北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徐骁最终的结局也还算不错,他也算寿终正寝,北凉最后在徐凤年的带领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徐龙象是徐凤年的弟弟,徐凤年经常称呼他为黄蛮儿,他天生力气就比较大,徐骁的这四个孩子中,黄蛮儿确实比较有武学天赋,但是黄蛮儿始终都是孩童的心智。对于很多事情都缺乏自己的判断力,这样的人如果掌管北凉,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利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徐骁始终都不敢对这个小儿子委以重任。在徐骁去世之后,北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芝豹出走,徐龙象和哥哥之间的感情,始终都没有发生变化,而徐龙象最后也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这两个人可以过长相厮守的生活,这对于徐龙象这样单纯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结局,毕竟他不适合参与一些朝堂中的事情。作为“向网而生”的作品,《雪中悍刀行》身上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其对武侠江湖的着力,不同于近年来更为常见的玄幻主打,《雪中悍刀行》在故事模式上很大程度上带着十分强烈的经典武侠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子。而其中的“侠”也在继承经典武侠模式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产生和新世纪早期互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大制作从开局便颇具复古之态,没有大场面的高密度信息输出,而是选取生活化情节切入,徐凤年(张若昀饰)和剑九黄(杨皓宇饰)的一路“行走”之中,一幅江湖图景徐徐铺开。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暗潮涌动,刀剑交错,序幕之后,侠客江湖梦已经暗暗开启。
耶律楚材文言文
1. 耶律楚材救民文言文翻译 1.原文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2.原文: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 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 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太宗即位。 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 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 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 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 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 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 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3.译文: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得以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去世时官至尚书右丞。 楚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杨氏教他读书。长大后,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佛、道、医、卜等学问,下笔写文章,好象早就做好似的。 太祖定都燕京,听说楚材的名字,召见他。耶律楚材身高八尺,胡须漂亮声音宏亮,太祖很看重他,说:“辽和金是世代的仇敌,我为你报仇雪恨。” 楚材回答说:“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奉事金朝,既然做了金朝的臣民,怎敢仇恨自己的君主呢?”太祖很敬重他这番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太祖每次出师征讨,必定要让耶律楚材占卜吉凶,太祖自己也炙烧羊胛骨,判断天意和人事是否相符。 丙戌年冬天,跟随太祖攻克灵武,将领们都争着掠取人口钱财,唯独耶律楚材专门收集失落的书籍和大黄等药材。不久士兵们染上疫病,用大黄一治就好了。 太祖指着楚材对太宗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以后军国大事都要交给他处理。” 太宗登上皇位,壬辰年春天,太宗南下征讨,将要渡黄河,诏令逃难的百姓,前来投降的可以免死。有人说“这些人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没事的时候就逃走,只对敌人有好处,不能宽大处理。” 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发给投降的难民,让他们返回乡里,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又请求派人进城,寻求孔子的后代,找到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奏请由他继承“衍圣公”的封号,将孔林、孔庙的土地交付给他。 又率领大臣们的子孙,拿着经书讲解其中的含义,使他们知道圣人的学说。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文明教化开始兴盛。 丙申年春天,宗王们大聚会,太宗亲自拿起酒杯赐给耶律楚材说:“我之所以推心置腹地任用你,是因为先帝的命令。没有你,中原地区就没有今天。 我之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因为你的努力。”耶律楚材主持政务很长时间,把得到的俸禄分给自己的亲族,从来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 行省刘敏严肃认真地向他提起此事,楚材说:“使亲族和睦的道理,只应是用财物资助他们我不能为了照顾私人感情而让他们去做官违法。” 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们都说:“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 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 楚材仍然争辨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 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 4.耶律楚才简介。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字晋卿 ,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 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 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2. 耶律楚材救民文言文翻译 1.原文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2.原文: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 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 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太宗即位。 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 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 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 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 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 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 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3.译文: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得以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去世时官至尚书右丞。 楚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杨氏教他读书。长大后,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佛、道、医、卜等学问,下笔写文章,好象早就做好似的。 太祖定都燕京,听说楚材的名字,召见他。耶律楚材身高八尺,胡须漂亮声音宏亮,太祖很看重他,说:“辽和金是世代的仇敌,我为你报仇雪恨。” 楚材回答说:“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奉事金朝,既然做了金朝的臣民,怎敢仇恨自己的君主呢?”太祖很敬重他这番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太祖每次出师征讨,必定要让耶律楚材占卜吉凶,太祖自己也炙烧羊胛骨,判断天意和人事是否相符。 丙戌年冬天,跟随太祖攻克灵武,将领们都争着掠取人口钱财,唯独耶律楚材专门收集失落的书籍和大黄等药材。不久士兵们染上疫病,用大黄一治就好了。 太祖指着楚材对太宗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以后军国大事都要交给他处理。” 太宗登上皇位,壬辰年春天,太宗南下征讨,将要渡黄河,诏令逃难的百姓,前来投降的可以免死。有人说“这些人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没事的时候就逃走,只对敌人有好处,不能宽大处理。” 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发给投降的难民,让他们返回乡里,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又请求派人进城,寻求孔子的后代,找到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奏请由他继承“衍圣公”的封号,将孔林、孔庙的土地交付给他。 又率领大臣们的子孙,拿着经书讲解其中的含义,使他们知道圣人的学说。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文明教化开始兴盛。 丙申年春天,宗王们大聚会,太宗亲自拿起酒杯赐给耶律楚材说:“我之所以推心置腹地任用你,是因为先帝的命令。没有你,中原地区就没有今天。 我之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因为你的努力。”耶律楚材主持政务很长时间,把得到的俸禄分给自己的亲族,从来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 行省刘敏严肃认真地向他提起此事,楚材说:“使亲族和睦的道理,只应是用财物资助他们我不能为了照顾私人感情而让他们去做官违法。” 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们都说:“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 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 楚材仍然争辨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 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 4.耶律楚才简介。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字晋卿 ,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 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 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3. 《耶律楚材传》的译文 耶律楚材传耶律楚材,字晋卿,生三岁而孤。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 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掳 *** 女,取货财,兼土田。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治之。 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狱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 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 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 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 帝曰:“果尔,可官其人。”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 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 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甲辰夏五月,薨于位。 附:文言文译文耶律楚材,字晋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太祖平定燕地,听到耶律楚材的名声,召见了他。 楚材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长胡子,声音非常洪亮。太祖很看重他,说:“辽国和金国是我们世代的仇敌,(他们对不起你)我来为你报仇雪恨。” 楚材回答说:“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效力于他们,既然做过他的臣子,那臣子怎么敢仇恨自己的君王呢!”太祖皇上很敬重他的这些话,让他就在自己的身边做事,叫他为吾图撒合里而不叫他的名字,吾图撒合里在蒙语中的意思是胡须很长的人。皇上亲自操劳治理西边疆土的大事,来不及制定对内的各种法规制度,(因此)有些州郡的官吏,随意杀人,甚至把老百姓的妻子女儿强夺为奴隶,夺取老百姓的财物,兼并老百姓的田地。 楚材听到这些事后,难过得流泪,立即入朝上奏,请求发布命令禁止州郡官吏的违法行为,如果没有皇上的诏书,就不能随便向老百姓征税调役,准备执行死刑的囚犯必须报请朝廷核准,违犯者判处死罪,这样一来,贪婪残暴的风气才逐渐有些平息。燕地一带有很多势力强大的贼寇,天还没黑,就赶着牛车到富人家里抢夺财物,不给就杀人。 当时睿宗以皇太子的身份留守监督国事,听到这事后,派遣宫中使臣和耶律楚材一起去追根究源,予以审理。楚材查访到这些人的姓名,都是一些官员的亲属和有势力的人家的子弟,把他们全部抓捕起来,关进监狱。 案子审清楚后,在集市把十六个重犯执行死刑,燕地的老百姓才安定下来。壬辰年春天,皇上率领部队南征,准备过黄河时,向逃难的人发了一道诏书,来向大军投降的免死。 有人建议说:“这些人危急时就投降,没事的时候就逃跑,(收留了他们)只是帮助敌人,不能宽恕他们。”楚材请求制作了几百面旗帜,把它发给来投降的人,要求他们安居下来种田,这样救活了很多人。 丙申年春天,各处大王集会,皇帝亲自端着酒杯赏赐给楚材,说:“我之所以推心置腹的信任你,是(遵照)先帝的命令啊。如果没有你,就没有中原的今天。 我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你效力的结果啊。”丁丑年,楚材上奏说:“制造器物一定要有好的工匠,守好江山一定要任用读书人出身的臣子。 但读书人出身的臣子要能成就事业,不积累几十年的功夫,大概是不容易成功的啊。”皇帝说:“果然是这样的话,可以提拔这样的人做官!”于是任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到各郡去主持考试(选拔),被俘虏成为奴隶的读书人,也要让他们参加考试,如果主人隐藏他们不让参加考试要判处主人死罪。 楚材主持国家政务时间很长,把得到的俸禄都分给他的亲属和族人,从来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行省的长官刘敏向他提及此事,楚材说:“和睦友善地对待亲戚,只能用钱财帮助一下。 假如让他们去做官而违法,那我是不能徇私情的。”甲辰年夏天五月,(耶律楚材)逝世在职位上。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 . C (释:消除。) 5 . A (从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上看, B 项中的“因语以宗亲恩义”应从其所在的切分单位内断开出来; C 项中的“同归”和 D 项中的“臣相亲狎”不可单独断开,应归并到其前面的切分单位内。) 6 . B (“喜欢表现自己”,“知道后就向皇帝进言”,这两种情况都不对。 是皇帝向他咨询时,他才表达自己看法的。) 7 .( 1 )太宗命令中书令耶律楚材整顿各种政务,选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辅佐官员,天麟也在其中,赐名蒙古台。 (译出大意 3 分,“厘正”“贤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 2 )何况臣见识才能都浅薄,年老力衰,哪里还能任职执政?恐怕徒然留给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诏命。(译出大意 3 分,“年力衰惫”“徒”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 十四岁时,入朝觐见太宗,因而留任宿卫。天麟好学不倦,对于各国文字书籍无不学习。 太宗命令中书令耶律楚材整顿各种政务,选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辅佐官员,天麟也在其中,赐名蒙古台。宗宗征讨西域,任命天麟为断事官。 宪宗六年,派遣天麟出使海都,海都拘留了他很久,后来守边的将领劫持皇子北安王前往海都处,暂居在天麟的住所。天麟逐渐与海都的执政大臣相亲近,因而告谕他们宗族相亲的道理,以及臣子去逆归顺避祸求福的道理,海都听到后懊悔感悟,于是遣送天麟和北安王一同返回。 天麟被海都拘留二十八年,终得以返回,世祖大喜,赏赐他甚为优厚。任命他为中书左丞,兼断事官,天麟推辞说:“臣出使没有功绩,幸而蒙陛下赦免不杀我,怎么可以再求荣宠?何况臣见识才能都浅薄,年老力衰,哪里还能任职执政?恐怕徒然留给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诏命。” 世祖赞许他的诚恳,褒奖慰劳许久,终于同意他辞职。 有人诬告丞相安童曾经接受过海都的官爵,世祖很恼怒,天麟上奏说:“海都是皇室宗族,虽偶尔有不顺的言谕,却不能与仇敌相比,安童不拒绝海都的官爵,是要解开他的疑心,引导他以臣子顺从君主。” 世祖的愤怒终于平息下来。江南地区的道观,偶尔藏有宋朝皇帝的遗像,有位僧人素来与道士互相仇恨,揭发了这件事,准备对道士处以极刑,世祖将此事询问天麟,天麟说:“辽国皇帝皇后在西京的铜像,至今还有保留的,没有听说有禁令。” 事情于是作罢。天麟七十余岁时,世祖将自己用的金龙头拐杖赐给他,说:“卿年老了,出入宫廷,可以拄着此杖。” 当时权臣执政,气焰嚣张,没有人敢说话。唯独天麟指出他的邪恶,无所顾忌,人们都佩服天麟的忠诚正直。 成宗皇帝即位,加封他为荣禄大夫、司徒,成宗在玉德殿举行盛大宴会,召天麟参加宴会,赐给他皇帝用的药,命令左右向他敬酒,颇有醉意,成宗命令用自己的车子送他回家。武宗皇帝即位,进官平章政事。 至大二年秋八月去世,享年九十二岁。赠予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号忠宣。 儿子石珪,历官治书侍御史,改任枢密副使,复任侍御史,任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为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去世。二儿子石怀都,最初承袭官职为断事官,屡次升迁后任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抚使。 孙子哈蓝赤,袭职为断事官。 5. 《耶律楚材传》的译文 耶律楚材,契丹族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三朝重臣。 耶律楚材,姓耶律,名楚材,是契丹族后代,辽皇族的子孙,生于1190年。其父耶律履,金朝官员,60岁得子。当时金朝已开始没落,耶律履感慨地对人说:“吾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他借用《左传》中楚国虽有人才,但被晋国所用的典故,为其子取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成年之后,果然不负父望。他博学多才,思路敏捷,下笔成文,一挥而就。历、医卜、杂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 1218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从军参政,官至中书令(宰相)。 耶律楚材身材高大,满面胡须,当时有“长髯人”之称。他勇略过人,正直廉洁,在朝廷内外威信很高。元朝的一些重要典章制度,大都出自耶律楚材之手。成吉思汗非常赏识耶律楚材的才华,他曾说过:“此人天赐我家,而后国君庶政当悉委之。” 此后,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乃马真皇后先后当政,军政大事均交由耶律楚材管理。 耶律楚材死时,不但很多士大夫涕泣相吊,连蒙古族的一般老百姓都痛哭失声。根据耶律楚材的遗愿,他被安葬于燕京故里的瓮山(今日颐和园万寿山的前身)脚下。
耶律楚材传的原文
元史耶律楚材传——《元史》卷一四六 列传第三十三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金制,宰相子例试补省掾。楚材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问以疑狱数事,时同试者十七人,楚材所对独优,遂辟为掾。后仕为开州同知。贞祐二年,宣宗迁汴,完颜福兴行尚书事,留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己卯夏六月,帝西讨回回国。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后皆验。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楚材曰:“否。”卒不蚀。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壬午八月,长星见西方,楚材曰:“女直将易主矣。”明年,金宣宗果死。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孥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治之。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其家赂中使,将缓之,楚材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狱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己丑秋,太宗将即位,宗亲咸会,议犹未决。时睿宗为太宗亲弟,故楚材言于睿宗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楚材曰:“过是无吉日矣。”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时朝集后期应死者众,楚材奏曰:“陛下新即位,宜宥之。”太宗从之。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众以为迂,楚材独从容为帝言。诏自庚寅正月朔日前事勿治。且条便宜一十八事颁天下,其略言:“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监主自盗官物者死。应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报,然后行刑。贡献礼物,为害非轻,深宜禁断。”帝悉从之,唯贡献一事不允,曰:“彼自愿馈献者,宜听之。”楚材曰:“蠹害之端,必由于此。”帝曰:“凡卿所奏,无不从者,卿不能从朕一事耶?”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赀至巨万,而官无储彳侍。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楚材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帝曰:“卿试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帝嘉其谦,赐之酒。即日拜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楚材奏:“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又举镇海、粘合,均与之同事,权贵不能平。咸得卜以旧怨,尤疾之,谮于宗王曰:“耶律中书令率用亲旧,必有二心,宜奏杀之。”宗王遣使以闻,帝察其诬,责使者,罢遣之。属有讼咸得卜不法者,帝命楚材鞫之,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帝私谓侍臣曰:“楚材不较私仇,真宽厚长者,汝曹当效之。”中贵可思不花奏采金银役夫及种田西域与栽蒲萄户,帝令于西京宣德徙万余户充之。楚材曰:“先帝遗诏,山后民质朴,无异国人,缓急可用,不宜轻动。今将征河南,请无残民以给此役。”帝可其奏。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时河南初破,俘获甚众,军还,逃者十七八。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由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楚材从容进曰:“河南既平,民皆陛下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帝悟,命除其禁。金之亡也,唯秦、巩二十余州久未下,楚材奏曰:“往年吾民逃罪,或萃于此,故以死拒战,若许以不杀,将不攻自下矣。”诏下,诸城皆降。甲午,议籍中原民,大臣忽都虎等议,以丁为户。楚材曰:“不可。丁逃,则赋无所出,当以户定之。”争之再三,卒以户定。时将相大臣有所驱获,往往寄留诸郡,楚材因括户口,并令为民,匿占者死。乙未,朝议将四征不廷,若遣回回人征江南,汉人征西域,深得制御之术,楚材曰:“不可。中原、西域,相去辽远,未至敌境,人马疲乏,兼水土异宜,疾疫将生,宜各从其便。”从之。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西域诸国及宋、高丽使者来朝,语多不实,帝指楚材示之曰:“汝国有如此人乎?”皆谢曰:“无有。殆神人也。”帝曰:“汝等唯此言不妄,朕亦度必无此人。”有于元者,奏行交钞,楚材曰:“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从之。秋七月,忽都虎以民籍至,帝议裂州县赐亲王功臣。楚材曰:“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帝曰:“已许奈何?”楚材曰:“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帝然其计,遂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既定常赋,朝议以为太轻,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后将有以利进者,则今已重矣。”时工匠制造,糜费官物,十私八九,楚材请皆考核之,以为定制。时侍臣脱欢奏简天下室女,诏下,楚材尼之不行,帝怒。楚材进曰:“向择美女二十有八人,足备使令。今复选拔,臣恐扰民,欲覆奏耳。”帝良久曰:“可罢之。”又欲收民牝马,楚材曰:“田蚕之地,非马所产,今若行之,后必为人害。”又从之。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先是,州郡长吏,多借贾人银以偿官,息累数倍,曰羊羔儿利,至奴其妻子犹不足偿。楚材奏令本利相侔而止,永为定制,民间所负者,官为代价之。至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庶政略备,民稍苏息焉。有二道士争长,互立党与,其一诬其仇之党二人为逃军,结中贵及通事杨惟忠,执而虐杀之。楚材按收惟忠。中贵复诉楚材违制,帝怒,系楚材;既而自悔,命释之。楚材不肯解缚,进曰:“臣备位公辅,国政所属。陛下初令系臣,以有罪也,当明示百官,罪在不赦。今释臣,是无罪也,岂宜轻易反覆,如戏小儿?国有大事,何以行焉!”众皆失色。帝曰:“朕虽为帝,宁无过举耶?”乃温言以慰之。楚材因陈时务十策,曰:“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皆切于时务,悉施行之。太原路转运使吕振、副使刘子振,以赃抵罪。帝责楚材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为好人,何故乃有此辈?”对曰:“君父教臣子,亦不欲令陷不义。三纲五常,圣人之名教,有国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也。岂得缘一夫之失,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帝意乃解。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以银一百四十万两扑买天下课税,楚材曰:“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奏罢之。常曰:“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任尚以班超之言为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论。后之负谴者,方知吾言之不妄也。”帝素嗜酒,日与大臣酣饮,楚材屡谏,不听,乃持酒槽铁口进曰:“曲蘖能腐物,铁尚如此,况五脏乎!”帝悟,语近臣曰:“汝曹爱君忧国之心,岂有如吾图撒合里者耶?”赏以金帛,敕近臣日进酒三钟而止。自庚寅定课税格,至甲午平河南,岁有增羡,至戊戌,课银增至一百一十万两。译史安天合者,谄事镇海,首引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又增至二百二十万两。楚材极力辨谏,至声色俱厉,言与涕俱。帝曰:“尔欲搏斗耶?”又曰:“尔欲为百姓哭耶?姑令试行之。”楚材力不能止,乃叹息曰:“民之困穷,将自此始矣!”楚材尝与诸王宴,醉卧车中,帝临平野见之,直幸其营,登车,手撼之。楚材熟睡未醒,方怒其扰己,忽开目视,始知帝至,惊起谢,帝曰:“有酒独醉,不与朕同乐耶?”笑而去。楚材不及冠带,驰诣行宫,帝为置酒,极欢而罢。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岁辛丑二月三日,帝疾笃,医言脉已绝。皇后不知所为,召楚材问之,对曰:“今任使非人,卖官鬻狱,囚系非辜者多。古人一言而善,荧惑退舍,请赦天下囚徒。”后即欲行之,楚材曰:“非君命不可。”俄顷,帝少苏,因入奏,请肆赦,帝已不能言,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适宣读赦书时也,翌日而瘳。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以太乙数推之,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奥鲁剌合蛮以货得政柄,廷中悉畏附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癸卯五月,荧惑犯房,楚材奏曰:“当有惊扰,然讫无事。”居无何,朝廷用兵,事起仓卒,后遂令授甲选腹心,至欲西迁以避之。楚材进曰:“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将乱。臣观天道,必无患也。”後数日乃定。后以御宝空纸付奥都剌合蛮,使自书填行之。楚材曰:“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诏。”事遂止。又有旨:“凡奥都剌合蛮所建白,令史不为书者,断其手。”楚材曰:“国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况截手乎!”后不悦。楚材辨论不已,因大声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皇后亦岂能无罪杀臣也!”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皇后哀悼,赙赠甚厚。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至顺元年,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子铉、铸。铸字成仲,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楚材薨,嗣领中书省事,时年二十三。铸上言宜疏禁网,遂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戊午,宪宗征蜀,诏铸领侍卫骁果以从,屡出奇计,攻下城邑,赐以尚方金锁甲及内厩骢马。乙未,宪宗崩,阿里不哥叛,铸弃妻子,挺身自朔方来归,世祖嘉其忠,即日召见,赏赐优厚。中统二年,拜中书左丞相。是年冬,诏将兵备御北边,后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之北。至元元年,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二年,行省山东。未几征还。初,清庙雅乐,止有登歌,诏铸制宫悬八佾之舞。四年春三月,乐舞成,表上之,仍请赐名《大成》,制曰“可”。六月,改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五年,复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十年,迁平章军国重事。十三年,诏监修国史。朝廷有大事,必咨访焉。十九年,复拜中书左丞相。二十年冬十月,坐不纳职印、妄奏东平人聚谋为逆、间谍幕僚、及党罪囚阿里沙,遂罢免,仍没其家赀之半,徙居山后。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五。子十一人:希征,希勃,希亮,希宽,希素,希固,希周,希光,希逸淮东宣慰使,余失其名。至顺元年,赠推忠保德宣力佐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懿宁王,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