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
数学是无穷率的世界,从数学的世界里可以演化出很多奇妙的东西。下面是由整理的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一)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二)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三) 数学智力题目 1.设洛杉矶到纽约距离为s, 小鸟的飞行时间即两辆火车相遇时间 s/(15+20), 所以小鸟的飞行距离为 s/(15+20)*30答案为洛杉矶到纽约距离的6/7 2.一个罐子放1个红球,另外个放别的球 最大概率是1/2+1/2*(49/99)=74.7475% 3.依次从四个罐子中取出1、2、3、4个药丸,结果不用说了吧! 4.因为照镜子的时候镜子的摆放是纵向的,而镜子是对称面,所以在纵向上不会颠倒,只在横向上有颠倒。试想若镜子平铺在地板上,人站在上面的话,镜中的人就是大头朝下而左右正常了。 5. 3个以上的人戴,自己去想。几次就有几个人戴 6.把大圆剪断拉直。小圆绕大圆圆周一周,就变成从直线的一头滚至另一头。因为直线长就是大圆的周长,是小圆周长的2倍,所以小圆要滚动2圈。 但是现在小圆不是沿直线而是沿大圆滚动,小圆因此还同时作自转,当小圆沿大圆滚动1周回到原出发点时,小圆同时自转1周。当小圆在大圆内部滚动时自转的方向与滚动的转向相反,所以小圆自身转了1周。当小圆在大圆外部滚动时自转的方向与滚动的转向相同,所以小圆自身转了3周。 数学家名言 1、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2、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 3、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 4、数学是最精密的科学,它的全部结论都能绝对地证明。但所以会如此只是因为数学并不试图得出绝对的结论。所有的数学真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6、我曾听到有人说我是数学的反对者,是数学的敌人,但没有人比我更尊重数学,因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业绩。 7、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8、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9、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10、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23、数学家就像恋人,给予一个数学家最少的原理,他将从中得出一个你必须认可的结论,从这个结论他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
数学的手抄报内容
数学趣味小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πd=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c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常见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3600秒 1分钟=60秒 1秒=1000毫秒 初级数量关系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命题逻辑语义公式 根据谓词逻辑的语义推导规则,语义应该具有一致性,就是对于一个命题逻辑语句集f,当且仅当至少存在这样一种解释i,f的一切元素在i之下都是真的,那么,f是语义一致的 。在命题逻辑语义学内,一个赋值不能同时把真和假给予某个命题原子式。在命题逻辑语义学中,在同一解释下,一个集合不能既属于某个谓词的外延又不属于该谓词的外延。 数学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数学手抄报的资料内容
数学确属美妙的杰作,宛如画家或诗人的创作一样 —— 是思想的综合;如同颜色或词汇的综合一样,应当具有内在的和谐一致。以下是数学手抄报的资料内容,欢迎阅读。 初中趣味数学知识 1、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2、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 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 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3、 一架飞机从a城飞往b城,然后返回a城。在无风的情况下,它整个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每小时100英里。假设沿着从a城到b城的方向笔直地刮着一股持续的大风。如果在飞机往返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的速度同往常完全一样,这股风将对飞机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有何影响? 怀特先生论证道:“这股风根本不会影响平均地速。在飞机从a城飞往b城的过程中,大风将加快飞机的速度,但在返回的过程中大风将以相等的数量减缓飞机的速度。”“这似乎言之有理,”布朗先生表示赞同,“但是,假如风速是每小时l00英里。飞机将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从a城飞往b城,但它返回时的速度将是零!飞机根本不能飞回来!”你能解释这似乎矛盾的现象吗? 答案 怀特先生说,这股风在一个方向上给飞机速度的增加量等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给飞机速度的减少量。这是对的。但是,他说这股风对飞机整个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不发生影响,这就错了。 怀特先生的失误在于:他没有考虑飞机分别在这两种速度下所用的.时间。 逆风的回程飞行所用的时间,要比顺风的去程飞行所用的时间长得多。其结果是,地速被减缓了的飞行过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而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要低于无风时的情况。 风越大,平均地速降低得越厉害。当风速等于或超过飞机的速度时,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变为零,因为飞机不能往回飞了。 4、 《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 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雄、兔各几何? 原书的解法是;设头数是a,足数是b。则b/2-a是兔数,a-(b/2-a)是雉数。这个解法确实是奇妙的。原书在解这个问题时,很可能是采用了方程的方法。 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 2x+4y=a 解之得 y=b/2-a, 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数学名言 NO1.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NO2.看《数学形成思想》,不要看《数学变成死相》。 NO3.看《数学中的语言》和《数学中的模式(题型)》。 NO4. 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NO5. 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NO6. 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NO7.浮躁的人容易说:学数学没有用,应该学一些有用的;——是你自己没用了吧!? NO8.浮躁的人容易问:我到底该怎么学;——别问,学就对了。 NO9.浮躁的人容易问:上课到底把老师的板书记下来好还是跟着老师的思维不记笔记好?——告诉你吧,都好——只要你学就行。 NO10 浮躁的人分两种:a)只观望而不学的人;b)只学而不坚持的人。 NO11请不要做浮躁的人。 NO12 把新奇的解题方法挂在嘴边,还不如把常规的解题方法记在心里。 NO13 数学不仅仅是解题。 NO14 学习解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研究例题。 NO15 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认为自己解过的题已经足够多了。 NO16 请阅读《数学教材》,掌握数学的标准用语。 NO17看得懂的例题,请仔细看;看不懂的例题,请硬着头皮看。 NO18. 别指望看第一遍书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 NO19.不要停留在基本题型这个摇篮上,要学会把基本题型当成零件“组装”出来的综合题。 NO20.不要因为数学中的一些词语与自然语言中的词语看上去相同,就认为它们的意义完全一样。 NO21.学习数学的秘诀是:解题,解题,再解题。 NO22.记住:数学中的概念、对象不只是数学专有的,在其它学科中不要忘了“用数学”。 NO23.请把书上的例题亲自做一遍。 NO24.请找一些习题,把在书上学到的解题方法用上去! NO25.请重视解题中的细节错误,并在考试前提醒自己。 NO26. 经常回顾自己以前解过的题,并尝试新的解法,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进去。 NO27.不要漏掉书中任何一个练习题——请全部做完并记录下解题思路。 NO28. 当你在一个解题思路上完成一半却发现自己的方法很拙劣时,请不要马上丢弃,至少要在用新的更好的方法解完题之后,回过来重新分析一下前面的思路。 NO29.决不要因为题目“很小”就不遵循某些你不熟练的解题规范——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一次记住的。 NO30.每学到一个数学难点的时候,尝试着对别人讲解这个知识点并让他理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NO31.保存好你解过的所有习题——那是你最好的积累之一。 NO32.请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