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调研试卷 (闭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为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题号下表格,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2.使用粗糙石器,并已开始会使用天然火的是: 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4、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A、棉花与水稻 B、棉花与玉米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6、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 A.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B.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D.管仲在齐国的变法 7、传说中最后一位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首领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8.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9.西周的众多诸侯产生方式是: A、奴隶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0.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11. “因材施教”体现的是谁的教育思想: A.孔子 B.老子 C.孙子 D. 墨子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13.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春秋》 B. 《道德经》 C. 《孙膑兵法》 D. 《孙子兵法》 14.右图的数学等式反映了谁的悲惨生活: A、奴隶 B、奴隶主 C、农民 D、地主 15.与今天农历的起源有关朝代是: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16.“CHINA”的含义除了“中国”外,还有一层含义与以下哪项物品有关: A.司母戊大方鼎 B.瓷器 C.指南针 D.水稻 17. 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18. 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是: A. 开封 B. 咸阳 C. 南京 D. 呼和浩特 19.“……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 *** 况? A.江南地区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 20.(结合右边时间轴)西汉持续时间是: A.211年 B.193年 C.210年 D.194年 二、材料解析题(共38分) 21.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汉 姓 元 长孙 陆 贺 刘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3分)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5分) 23.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哪个字母是表示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场?(2分) ⑵结合右图将下列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12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和路线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 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⑴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 (2分) ,当时东起中国 (1分) ,西至 (1分) 。 ⑵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 ⑶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1分)?说出你的理由(4分) 三、探究与实践(共22分) 24.雪山同学学完第10课“秦王扫六合”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后,决定设计一张表格,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史实(见下面),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应如何完成?(主要史实只需将相应字母代号填入你设计的表格中即可,共10分) A:治理黄河 B:焚书坑儒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E:统一货币、度量衡 F:统一文字 G:允许诸王分封自己土地,削弱诸侯国势力 H: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5. 以下图片是黄石东方山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 ⑴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2分)?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从不同方面说出两点,共4分)? ⑵如果邀请你参加这次研讨会,你有什么感兴趣问题准备在会上提出来研究讨论?(只提一个问题,不需解答;提问要符合研讨会主题,具有思维价值;2分) ⑶围绕所提问题,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至少说出两条途径, 共4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要求 题型 题号 参考答案和评分要求 意见反馈 选择 1~20 BACDA ACACD,ABDAA BCDAC。 材料题 21 ⑴孝文帝 (3分)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3分)(答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亦可酌情给分) ⑵①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3分) 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1分) 22 ⑴ B (2分) ⑵①魏 洛阳 ②刘备 成都 ③吴 建业(每空2分, 共12分) 23 ⑴丝绸之路(2分) 长安(1分) 大秦(1分) ⑵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2分)和文化交流(2分) ⑶有(1分) 理由: 例①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重要交通通道(2分) 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只要言之有理,并正确表述两层符合题意的相关理由即可得分) 问答题 24 要求:①表格设计:正确并完整得2分 ②内容:(每个字母填写正确得1分,共8分)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H G 经济 E A C 文化 B F D 或 政治 经济 文化 秦始皇 H E B F 汉武帝 G A C D 25 ⑴纸(2分) 优点: 例①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2分) ②经济,相比竹简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等(2分) (只要能结合图片中竹简有比较地正确表述出两点优点,即可得分) ⑵提问只要围绕纸的发明相关的问题,具有思维价值,表述清晰正确即可得2分 ⑶(答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两条途径即可得分)(共4分) 例如:可通过①社会上专业的文物馆、博物馆、②有关大学专业研究所③以及互联网等等途径,搜集与探究问题(关于纸的发明和作用)有关的文物、图片、影片、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七年级历史题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末练习
1、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
3、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4、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铜车马 D、盂鼎
5、"国人暴动"发生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 )
A、形成 B、发展 C、鼎盛 D、瓦解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9、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0年
11、"焚书坑儒"这一严重破坏文化的事件发生于: ( )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汉
1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吸取秦亡教训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王国势力强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的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5、发明于汉武帝时期的播种工具是:( )
A、犁壁 B、水排 C、耧车 D、耕犁
16、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凶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7、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交往的历史开始于:( )
A、甘英到达波斯湾 B、罗马人身着中国锦衣绣服
C、中国丝织品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D、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18、最早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在我国的:(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9、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0、下列人物中两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最杰出的代表是:( )
A、范缜 B、王充 C、董仲舒 D、张衡
21、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2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23、下列四个成语中,不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2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8、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 )
A、500年 B、800年 C、近1000年 D、1100年
29、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 )
A、《论衡》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考古发掘表明,我国原始社会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2、元谋人距今年代为 ,北京人距今年代为( ),山顶洞人距今年代为( ) 。
3、西周为巩固奴隶主政权实行了( )制,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 )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 )。
5、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写的不朽的抒情长诗名为《 》。
6、西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
7、汉武帝时,派( ) 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使( )地区正式归汉朝中央政权统治。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8、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 ( )、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9、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 。
10、北朝农学家( ) 著的《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11、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被称为"书圣"的是( )。
12、按朝代顺序排列下列王朝:
西汉 西周 商 夏 战国 春秋 东汉 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三、连线题:(共8分)
春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孙子
战国 "民为贵,君为轻" 董仲舒
西汉 "温故而知新" 孟子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孔子
四、列举题:(共12分)
1、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者和亡国者。(6分)
2、列举汉武帝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措施。(6分)
五、材料题:(共4分)
材料:"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的话?
2、作者写过什么书?内容如何?
六、简答题:(共14分)
1、你认为秦始皇采取的哪些政策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8分)
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历史问题解答。
清朝初年,关内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地自然灾害频发,战争连年不断,天灾人祸迫使民众出关逃难。为了解决东北地区人口短缺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清政府实行了移民戍边政策。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迁入的农民就达到1000多万人,这些移民人口的迁入给东北带来了各自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胶东文化、豫东文化、燕赵文化、晋商文化、安徽文化、江浙文化、两湖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这些新的文化与在北传统文化交融,奠定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基础。总之,清朝初年的移民戍边政策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摘要】历史问题解答。【提问】【提问】41题的全部【提问】[开心]亲 可以转文字发给老师吗 这样子更好帮您解答更快的帮您处理亲【回答】这不是文字么【提问】我还要一个个把字打出来吗……【提问】老师看不清 亲 你看看可以怎么转换一下【回答】所以你现在是在写么?还是没看懂哇【提问】看不清老师 老师待眼镜 非常抱歉同学【回答】第2问和第三问写出来就行,第1问就不用了【提问】可以拍清楚一点吗 老师帮你解答一下 再休息【回答】清朝初年,关内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地自然灾害频发,战争连年不断,天灾人祸迫使民众出关逃难。为了解决东北地区人口短缺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清政府实行了移民戍边政策。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迁入的农民就达到1000多万人,这些移民人口的迁入给东北带来了各自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胶东文化、豫东文化、燕赵文化、晋商文化、安徽文化、江浙文化、两湖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这些新的文化与在北传统文化交融,奠定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基础。总之,清朝初年的移民戍边政策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回答】1947年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中国政府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将延安北上的人民军队和革命干部转战北大荒,开发北大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继承发扬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延安、南泥湾精神,面对荒原的恶劣环境和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肩负“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重任,创建了一批机械化农场。到1955年,共建成农场54个,开垦耕地336.8万亩,拥有职工2.9万人,为日后的黑龙江垦区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对东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北大荒的开发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开垦耕地面积达到了336.8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垦区之一。其次,在北大荒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青年和知识分子参与其中,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此外,开发北大荒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回答】
历史问题解答
本题要求围绕“新中国外交中日关系”的话题,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论述。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外交思维和逻辑主要是革命式的,强调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种外交思维和逻辑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新中国对于独立自主和国际和平的追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思维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从“命运共同体”到“参与式外交”,再到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变化的外交理念。其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外交上一直以维护国家利益、主权独立和和平发展为目标和宗旨,同时也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为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在中日关系方面,中国也一直秉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尽力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虽然中日关系历经波折,但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仍在不断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也日益增多,这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中国外交思维和逻辑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在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秉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摘要】历史问题解答【提问】宝子可以详细的说一下问题吗【回答】【提问】张竹君女士作为近代杰出女权运动的先驱,她不仅是一位医学家,更是一位女性解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事迹体现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科学精神,以及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的科学精神。首先,张竹君女士的事迹体现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科学精神。她创办医院,开展医疗工作,不仅服务于社会,也为后来的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她还收养了20多名孤苦儿童,并将他们抚养成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用之才。这种慷慨奉献、育人爱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次,张竹君女士的事迹体现了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的科学精神。她参与了日俄战争和淞沪抗战等多个抗战救护活动,组织、率领救护队员前往前线,为受伤的士兵提供救治。她还成立了中国赤十字会,在抗击疾病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集众智、协同作战的精神,彰显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也为我们今天在团队中协同工作提供了启示。【回答】【提问】【提问】下面那个地图的我恐怕帮不了你了。【回答】可以【提问】本题要求围绕“新中国外交中日关系”的话题,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论述。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外交思维和逻辑主要是革命式的,强调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种外交思维和逻辑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新中国对于独立自主和国际和平的追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思维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从“命运共同体”到“参与式外交”,再到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变化的外交理念。其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外交上一直以维护国家利益、主权独立和和平发展为目标和宗旨,同时也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为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在中日关系方面,中国也一直秉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尽力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虽然中日关系历经波折,但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仍在不断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也日益增多,这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中国外交思维和逻辑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在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秉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