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延性的作用
结构延性能够增加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结构延性是指材料或者结构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大变形而不断裂或者垮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建筑物往往会遭受到巨大的水平荷载,如果没有足够的结构延性,就容易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结构延性,并采用相应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来提高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也可以通过改进结构和加固设施等方式来提高其结构延性,以提升其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
结构延性的概念、影响因素
结构、构件或截面的延性是指从屈服开始至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以后而承载力还没有显著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也就是说,延性是反映它们的后期变形能力。“后期”是指从钢筋开始屈服进人破坏阶段直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下降到最大承载能力的85 %)时的整个过程。
影响延性的因素,对框架结构而言一般就是对梁、柱、节点的延性考虑,不同构件条件因素各有考虑。我的理解好像考虑延性大都要从抗震要求角度去看。
结构延性及构件延性的衡量标准分别是什么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屈服以后,具有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如结构(或构件甚至材料)超越弹性极限后直至破坏产生的变形愈大,延性能力愈好。如超越弹性极限后随即破坏,则表示其延性性能差,称它为脆性。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大部分抗震结构在中震作用下都进入塑性状态而耗能。【摘要】
结构延性及构件延性的衡量标准分别是什么【提问】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屈服以后,具有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如结构(或构件甚至材料)超越弹性极限后直至破坏产生的变形愈大,延性能力愈好。如超越弹性极限后随即破坏,则表示其延性性能差,称它为脆性。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大部分抗震结构在中震作用下都进入塑性状态而耗能。【回答】
构件的延性性能,常以构件的极限变形与构件出现塑性铰时的变形的比值来衡量。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屈服变形定义为钢筋屈服时的变形,极限变形一般定义为承载力降低10%~20%时的变形。当受拉钢筋屈服以后,即进入塑性状态,构件刚度降低,随着变形迅速增加,构件承载力略有增大,当承载力开始降低,就达到极限状态。构件延性比是指极限变形(转角钆或挠度)与屈服变形(转角或挠度)的比值。这项指标值愈大,则表示该构件的延性性能愈好。
结构的延性性能通常以最大承载力的80%~90%时的结构顶点位移△。与结构开始出现塑性铰时的结构顶点位移的比值来衡量。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某个杆件出现塑性铰时,结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但结构刚度只略有降低;当出现塑性铰的杆件增多以后,塑性变形加大,结构刚度继续降低;当塑性达到一定数量以后,结构也会出现“屈服”现象,即结构进入塑性变形迅速增大而承载力略微增大的阶段,是“屈服”后的弹塑性阶段。“屈服”时的位移定义为屈服位移;当整个结构不能维持其承载能力,即承载力下降到最大承载力的80%~90%时,达到极限位移。结构延性比卢通常是指达到极限时顶点位移与屈服时顶点位移的比值。这项指标值愈大,则表示该结构的延性性能愈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