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小板体积(11.8)偏高怎么办
判断骨髓造血功能: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计数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血小板平均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血小板平均容积首先升高,然后血小板计数随着升高。
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
(11.3±1.7)fl(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异常: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阵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疾病。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化疗。
(3)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化: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周围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者MPV增高,由骨髓病变使血小板减少者MPV减低,在感染病人中,局部炎症时MPV正常或增大,败血症时则有一半MPV减低,如果MPV随血小板数量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MPV越小,提示骨髓抑制越严重。
如血小板正常,没有异常,轻微异常,意义不大。血小板平均容积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白血病等.如果血小板平均容积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表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对身体一般没有影响的。
平均血小板体积11.3偏高什么意思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采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后得到的一项临床检测指标,属于血常规检查。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化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参考值:6.0~11.5所以11.3属于偏高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周围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者MPV增高,由骨髓病变使血小板减少者MPV减低,在感染病人中,局部炎症时MPV正常或增大,败血症时则有一半MPV减低,如果MPV随血小板数量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MPV越小,提示骨髓抑制越严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阵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疾病。参考资料
平均血小板体积高是什么意思?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个头偏大。血小板是一个正常的血细胞,但是血小板理论上不是一个一个造出来的。白细胞、红细胞是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这样分裂出来的,而血小板其实是巨核细胞的细胞浆,巨核细胞是骨髓当中个头最大的细胞,细胞浆里面有很多颗粒,这些胞浆脱落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血小板。因此血小板不会大小个头特别均一,但是这些血小板发挥功能的状态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栓子来堵塞血管破口的。所以血小板的功能其实跟体积关系不大,而主要是跟血小板的数目和功能有关系。
当创伤发生的时候,机体会发出一些信号,血小板会聚集在创伤的发生地,先聚集形成一个血小板团,轻轻堵塞在创口上,这样血流就会变慢,出血就会终止,在这个基础上有可能再形成一些纤维蛋白原的聚集。通常血小板的数目明显减少的时候,功能是受到影响的,但是数目和功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很多患者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的时候,会有一种可能,就是更容易见到个头偏大的血小板,但这有多大的临床意义,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怎么回事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有些人并不知道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什么,现在我给大家说一下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怎么回事1.首先,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一项临床检测指标,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2.其次,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参考值:9--13fl。3.最后,导致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的因素有很多的:感染、营养性疾病、遗传等都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而且如果其他项没有异常的话,单纯的血小板体积偏高没有任何诊断价值,不用担心。注意事项关于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这个问题需要了解,血小板体积受影响因素很多,常常受到其他因素一项而出现偏差,如果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体积高一点不要紧。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问题?
血小板反映的是人体的止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主要是用来止血。血小板偏高有很多种病因,具体如下:
1、可能是病毒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增多;
3、血液病像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有骨髓纤维化早期,也可以引起小板增多;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也是会出现血小板增多。
所以血小板增多有很多种病因,但不是说血小板轻度增多,就一定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血小板增多,也是需要先到医院去就诊。临床上其实最多见的是,对于女性来说是缺铁性贫血,可以引起血小板轻度增多,一般血小板不会超过450×10^9/L。这时候如果进行补铁治疗,血小板就会恢复到正常。但有些情况下血小板超过450×10^9/L时,这时就要进一步检查具体病因。像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统增殖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小板比较严重的增多,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引起血小板严重增多。自身免疫病的血小板增多还相对要轻,但不管怎么样血小板增多时,需要先到医院血液科进行就诊,然后进一步查明病因。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偏高,即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由细胞因子驱动(反应性)机制引起,或者有不依赖生长因子(自发性)的克隆性/肿瘤性巨核细胞过度生成引起血小板增多,如骨髓增殖性肿瘤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是指不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情况下,由于内科或外科情况导致血小板增多,当这些情况缓解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自发性血小板增多是指确诊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患者同时伴有血小板增多。扩展资料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见于感染、手术后、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急性失血或铁缺乏、创伤、非感染性炎症等,这些病因导致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如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释放增加,导致血小板增多。2、自发性血小板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可能与促血小板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改变和下游通路激活有关。5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3%~5%患者有MPL基因突变,15%~25%患者有CALR基因突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小板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