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我国民间有非常多的文化遗产,有的因为“申遗”成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有的也逐渐的濒临消亡。在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舞蹈、戏曲、手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佛山文化,值得我们保护并传承后世。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佛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狮舞(民间舞蹈)广东醒狮源于佛山南海。相传明朝初年,人们用竹篾扎狮、舞狮来驱赶危害百姓的独角怪兽,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庙会等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醒狮采用“灯色扎作”工艺,狮面以拟人化的装饰,有关公面(红面白须),张飞面(黑面黑须),刘备面(黄面白须)等造型;狮身宽四尺、长丈余,缝有各式图案的“狮被”。醒狮融武术、舞蹈、杂技等于一体,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动作。主要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套路,其中采青为醒狮的精髓。
粤剧(传统戏剧)曾名“广东梆黄”,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用广州方言唱念。以梆、黄为主要唱腔,同时又保留昆、弋等剧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说唱、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采用中西乐器伴奏。在表演、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方面吸收了话剧、歌剧、电影的长处。脚色有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当,在“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六柱制”。传统剧目有五六千个。现省粤剧学校和粤剧博物馆都落户佛山。
龙舟说唱(曲艺)清乾隆年间,由顺德龙江乡的破落子弟首创,流浪歌者肩扛木雕龙,左手挂小锣小鼓,一边吟唱,一边敲打,很有韵味。“唱龙舟”为地道的“草根艺术”,过节、嫁娶、乔迁等,人们都会请“龙舟公”唱曲助兴。这种说唱形式曾广泛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乡镇,内容多为广泛流传的古典民间故事与传说,具有民间文学、古典文学、民俗学价值以及广州方言地区民间音乐的特有韵味。现顺德杏坛会“唱龙舟”的老艺人仅有4人,大多只会演唱其中一小部分曲目。
佛山木版年画(美术)始创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嘉时期。采用雕版、套色印刷(部分再用手工加工)。有原画、木印、工印工笔3种。用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填丹”(作底色)为其特色,被誉为“万年红”,可耐日晒雨淋而保持颜色鲜艳。有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结、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
佛山剪纸(美术)始于明,盛于清光绪年间。用剪、刻、凿等技法,以刻为主。有纯色、衬色、写色三大类。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几大类。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现有1000多个花色品种。
石湾陶塑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是岭南著名的工艺美术品,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有素胎和上釉两大类型。采用车作、围泥、合板、卷筒、印坯、注浆等技艺。雕塑造型方法有贴塑、捏塑、捺塑和刀塑等。传统作品中有人物、动物、山水盆景和实用艺术器皿,主要以儒、道、佛教以及历史人物的陶塑人物为主,俗称“石湾公仔”。石湾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至今窑火不绝。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我国民间有非常多的 文化遗产 ,有的因为“申遗”成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有的也逐渐的濒临消亡。在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舞蹈、戏曲、手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文化内涵,代表着 佛山文化 ,值得我们保护并传承后世。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佛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狮舞(民间舞蹈)广东醒狮源于佛山南海。相传明朝初年,人们用竹篾扎狮、舞狮来驱赶危害百姓的独角怪兽,被认为是驱赶邪佞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庙会等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醒狮采用“灯色扎作”工艺,狮面以拟人化的装饰,有关公面(红面白须),张飞面(黑面黑须),刘备面(黄面白须)等造型;狮身宽四尺、长丈余,缝有各式图案的“狮被”。醒狮融武术、舞蹈、杂技等于一体,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动作。主要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套路,其中采青为醒狮的精髓。 粤剧(传统戏剧)曾名“广东梆黄”,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用广州方言唱念。以梆、黄为主要唱腔,同时又保留昆、弋等剧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说唱、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采用中西乐器伴奏。在表演、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方面吸收了话剧、歌剧、电影的长处。脚色有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当,在“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六柱制”。传统剧目有五六千个。现省粤剧学校和粤剧博物馆都落户佛山。 龙舟说唱(曲艺)清乾隆年间,由顺德龙江乡的破落子弟首创,流浪歌者肩扛木雕龙,左手挂小锣小鼓,一边吟唱,一边敲打,很有韵味。“唱龙舟”为地道的“草根艺术”,过节、嫁娶、乔迁等,人们都会请“龙舟公”唱曲助兴。这种说唱形式曾广泛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乡镇,内容多为广泛流传的古典民间故事与传说,具有民间文学、古典文学、民俗学价值以及广州方言地区民间音乐的特有韵味。现顺德杏坛会“唱龙舟”的老艺人仅有4人,大多只会演唱其中一小部分曲目。 佛山木版年画(美术)始创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嘉时期。采用雕版、套色印刷(部分再用手工加工)。有原画、木印、工印工笔3种。用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填丹”(作底色)为其特色,被誉为“万年红”,可耐日晒雨淋而保持颜色鲜艳。有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结、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 佛山剪纸(美术)始于明,盛于清光绪年间。用剪、刻、凿等技法,以刻为主。有纯色、衬色、写色三大类。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几大类。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现有1000多个花色品种。 石湾陶塑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是岭南著名的工艺美术品,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有素胎和上釉两大类型。采用车作、围泥、合板、卷筒、印坯、注浆等技艺。雕塑造型方法有贴塑、捏塑、捺塑和刀塑等。传统作品中有人物、动物、山水盆景和实用艺术器皿,主要以儒、道、佛教以及历史人物的陶塑人物为主,俗称“石湾公仔”。石湾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至今窑火不绝。
佛山市禅城区有哪些人文特色?
佛山市禅城区的人文特色有:北帝诞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行通济“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与“通济行”。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至今已延续400多年。传统秋色著名的佛山传统秋色,早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佛山秋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以民间生活、爱好、风情为依据,是表演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色”:车色、马色、飘色、水色、地色和灯色;“品”:扎作工艺品、仿古工艺品、花卉工艺品、果品工艺品、鳞蚧工艺品五个门类。两广地区盛行的民间花灯巡游活动,就是出自佛山秋色。剪纸艺术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融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有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粤剧粤曲粤剧粤曲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石湾陶艺石湾陶艺一直是石湾窑赖以维持的经济来源的一脉支流。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器的制作,陶艺根本没有依存的余地,充其量不过是石湾窑的锦上之花而已。从来没有人去记录石湾窑每年生产若干万个瓦煲的数字,但石湾陶艺的每一件佳作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它的"瘦骨仙""弥勒佛"以至离奇古怪的"金蟾"、"福狮"都令人念念不忘。"石湾公仔"成了口碑,成了文化的积淀。
佛山秋色欢乐节的介绍
佛山秋色欢乐节,历史悠久,是承载着广东佛山民间智慧的欢乐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明永乐年间发展起来,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的形式来展出,包括有彩灯扎作、头牌花车、化妆造型及各种表演艺术、民间音乐,并表演舞龙、舞狮、十番、锣鼓柜等助兴,年复一年,技艺越来越高超,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代表活动。近两年来,佛山秋色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市民期待的民俗狂欢节。
佛山秋色欢乐节的秋色回顾
时间退回600多年前。一个秋收喜悦时节的夜晚,佛山巷陌里的一群孩童用茭笋壳扎成龙形,并在龙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杆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自此以后,每年秋收时节,佛山人都会聚在一起,带着鲜蔬瓜果,载歌载舞,游行城中,形成了属于佛山人的民俗盛事——— 出秋色。●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至2014年,佛山有详细记录的大型秋色巡游共举办了15次。●建国以来最早的一次大型秋色在1956年春节举行,没有巡游,仅有展览。●上世纪80年代到2009年,秋色巡游几乎没有固定时间。2010年起,办成欢乐节,每年举办一次。 时间主题11956年春节佛山秋色、剪纸、盆栽观赏会21957年中秋佛山秋色、灯色展览会31960年国庆 文艺大游行41979年民间秋色巡游活动51982年11月佛山秋色赛会61988年龙年大型秋色盛会 71989年元旦佛山市秋色艺术大展81993年佛山秋色展演巡游盛会91999年12月31日“历史名城,世纪豪情“喜迎2000年佛山秋色欢乐节 102009年11月6-8日”魅力佛山,秋色辉煌“2009秋色大巡游112010年9月21日-10月3日 ”欢乐秋色,智慧佛山“2010佛山秋色欢乐节12 2011年9月30日-10月2日 2011佛山秋色欢乐节13 2012年11月23日-25日 2012佛山秋色欢乐节142013年11月8-10日2013佛山秋色欢乐节152014年11月7日-9日2014佛山秋色欢乐节 2014年秋色巡游将于11月7日~9日晚间举行。巡游包含28个参演单位、30多个表演项目、6辆彩车和1辆表演彩车,共有1000多人参加。今年的秋色共有四大亮点。 亮点1大头佛“闹”信号灯憨态可掬的大头佛、调皮可爱的舞蹈动作……今晚的秋色巡游将以《佛宝戏灯》作为开场舞,把信号灯、大头佛、舞狮三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拉开巡游的序幕。亮点2四大名镇彩车首登场今晚亮相巡游队伍中的彩车共有6辆,包括有《名镇神韵》、《连年有余》、《风调雨顺》、《岭南天地》、《缤纷秋色》、《百花齐放》。其中,《名镇神韵》彩车上齐聚了四大名镇的代表物——佛山醒狮和少年黄飞鸿、景德镇陶瓷、朱仙镇木版年画、汉口镇帆船。亮点3四大名镇民俗表演齐争艳今晚秋色巡游中,四大名镇还带来了各自的民俗表演节目,其中河南朱仙镇的《盘鼓舞》表演,整个舞蹈气势如虹。这个舞蹈的最大特色是动之如涛,舞中有舞,配乐强劲有力。湖北汉口镇的《高龙》表演则是动作传情。“高龙”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一般舞龙不同,由一个高龙头和12节或13 节龙身、龙尾组成,主要通过叩、扫、举、抖、顶、托等舞技表情达意。江西景德镇的《手狮舞》是人手一狮即能成群结队作灯彩游戏,又能分开做双狮对舞的表演。手狮舞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用手摆弄狮子,还要配合舞蹈动作,对体力考验很大。亮点4十人齐抬“荷花龙”今晚的压轴节目《龙狮盛世》除了有往年的“金龙”和“银龙”表演,还增加了一条“荷花龙”。“荷花龙”,顾名思义,龙身都是荷花的形状,配上LED灯光,整条龙在夜晚中显得欢腾柔美。不过这条龙并不好舞动,负责舞龙彩排的教练张志华介绍,“荷花龙”的重量是普通舞龙的十倍,单是一个龙头就有十几斤,每节龙身还装有LED灯和电池。舞龙手们要在两分钟内表演出八个动作,为了保证表演效果,还专门邀请了“麦边舞龙队”的成员来表演。同时,还有6名舞蹈人员手持大荷叶在旁边陪衬,寓意“六叶扶持”。 2013年——— 回归传统本届佛山秋色欢乐节,除了保留往届秋祭、乡饮酒礼和秋色巡游三大环节外,特别增加了“秋色赛会”环节。何谓“秋色赛会”?原来,在传统秋色活动中,民间自发制作各种秋色工艺品,供民众评选,称之“秋色赛会”。近年秋色巡游活动中的扎作均统一安排制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作为民间扎作技艺竞赛的“赛会”性质。今年秋色欢乐节的“秋色赛会”环节,征集内容包括各类型的表演形式及秋色扎作艺术品。消失多年的“担头”、“台面”(即仿真秋色)扎作重返巡游。表演者用竹箕、方桌等盛上各钟鱼类、点心、蔬菜、瓜果等,推着沿途“叫卖”,让现场观众难辨真假。2012年秋色欢乐节佛山秋色欢乐节系列活动11月3日开锣,我市将于11月3日至12月2日举办2012年佛山秋色欢乐节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包括佛山体育嘉年华、2012年佛山秋色欢乐节、第十届佛山美食节三大项。 2011年秋色欢乐节2011佛山秋色欢乐节定于9月30日晚开幕,连续3天(9月30日-10月2日),2011年9月30日晚的秋色巡游表演,是佛山阔别夜晚巡游11年来,首次恢复晚上巡游。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9月30日举行的秋色欢乐节将提前到29日举行。9月29日晚8时,祖庙门前秋色巡游将正式开始,《欢乐颂》、《秋色赋》、《群英会》、《舞华章》四个篇章的表演将为您带来不同感受,传统彩灯与现代LED交相辉映,佛山传统秋色项目与外省民俗表演同台献艺……一、秋祭9月30日上午10时在祖庙三门前举行秋祭仪式。仪式隆重、简朴,突出佛山本地元素,彰显北帝文化。将邀佛山市各行各业代表、对佛山经济社会建设有重大贡献人员及耆老贤达约300人出席,其中耆老贤达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二、秋色巡游本次秋色巡游活动,将以传承性、观赏性、互动性作为亮点。传承性上,将以传统秋色赛会的巡游结构作为巡游队伍的总架构,希望焕起佛山市民的本土认同感。观赏性上,将精选技巧性、独特性强的巡游项目,将外国人的面孔融入最传统的中国特色项目中,抽取传统精神,用现代的技术与形式设计扎作项目,利用强烈的文化对比和视觉对比,带给市民欢乐与惊奇。互动性上,在巡游表演的各项目中设立与市民互动的环节,提升现场市民的参与感。三、乡饮酒礼9月30日晚6时在祖庙万福台举办乡饮酒礼暨2011年秋色欢乐节开幕式,将邀请省、市领导、海外乡亲、荣誉市民、各界人士代表出席。乡饮酒礼结束后领导嘉宾于祖庙门前嘉宾席观看秋色巡游。四、秋色祈福为传承北帝文化,在祖庙内设立专门的祈福区域,向市民提供祈福签名、祈福彩灯、祈福树等多种祈福项目,为市民表达美好心愿和祝福提供必要场所,弘扬和谐文化。其他活动:佛山武术嘉年华-佛山美食嘉年华 2010年秋色欢乐节2010佛山秋色欢乐节——市民享受视听味觉盛宴2010佛山秋色欢乐节从9月21日至10月3日,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包括秋色大舞台等系列活动举行,活动丰富。2010年的秋色,加入了许多以往没有用过的现代化手段,也增加了很多互动节目,更完整地展示的同时,也让市民更加了解佛山秋色,佛山的文化。现代灯影秀中央大球幕上,出现了经特效处理的激光武术家的造型,同时,球幕两边的水面上,大型水幕喷薄而出,水幕上也出现了武者的形象,水幕前的水面上,八位真实的武者列于两侧,雄壮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响起,球幕、水幕中的武者影象,和真实的武者一同挥洒拳脚,展示武术套路,配合激光灯造出的各种图案,千灯湖上一派雄武热烈的气氛。武术表演过后,烟花齐放,激光灯造出更多绚丽的图案,配合音响效果,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气氛。烟花过后,一个造型前卫的“激光人”出现在球幕前的表演区内,几束激光在“激光人”的拨弄下神奇地变换着造型;“激光人”表演之后,湖面上的大“竖琴”内,“琴师”轻柔地拨动着由激光构成的“琴弦”,“奏”出温柔浪漫的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同时,另一边的水幕前,一对身穿岭南水乡传统服饰的男女舞蹈演员,随音乐翩翩起舞,水幕上出现了朦胧的月光图形,千灯湖上呈现出一幅淡雅的水乡风情画。 接下来,进入大型球幕展示。《传奇佛山》、《魅力佛山》、《华彩佛山》、《智慧佛山》四个篇章,用球幕电影配合水幕、激光表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佛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神奇地穿梭于水幕和球幕之间的龙船、红船和现代巨轮,象征着佛山不同时期的不同侧面,带市民领略了一个既传统又时尚,既具地方特色,又包容并蓄的佛山。大型球幕展示后,整个灯影艺术秀在绚丽的烟花中结束。秋色欢乐墟除大型灯影艺术秀外,秋色欢乐墟也是这一届秋色欢乐节的一大亮点。、美食区内,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吸引着大批市民品尝,各菜系,各烹调方式制成的美食在这里都能找到,让市民在享受视、听盛宴之余,在味觉上也能融入到秋色的欢乐氛围当中。而在非遗展示区内,狮头扎作、剪纸、南海藤编等摊位也很受游人青睐。秋色祈福活动秋色活动,既有庆祝丰收之意,也有祈求祝福来年的美好愿望。岭南一带的拜祭和祈福已经成了人民生活的一个习惯。本届的秋色欢乐节特设了许愿菜和许愿树,市民可以向许愿才诉说自己的愿望,也可以把愿望写到红丝带上,放上许愿树。 2009年秋色欢乐节主题:魅力佛山·秋色辉煌2009年11月6至8日,2009佛山秋色大巡游在佛山五区范围内进行巡回展示。这次秋色巡游是继1999年举行的“历史名城·世纪豪情”佛山秋色欢乐节之后的又一次规模盛大的秋色大巡游活动。这次秋色大巡游由六个篇章构成。第一篇章《名城秋韵》,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传统秋色项目。第二篇章《水乡踏歌》通过水色及地色项目的表演,表现佛山岭南水乡的民俗风情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第三篇章《红豆飘香》通过粤剧、武术等项目的展示,弘扬佛山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彰显作为粤剧、武术发源地的佛山,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第四篇章《和谐家园》通过佛山五区的特色节目及广州、肇庆的表演项目,体现广佛同城、广佛一体化和建设佛山美丽富裕家园的光明前程。第五篇章《魅力佛山》展示了现代气息浓郁的表演项目,反映佛山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代新风尚。第六篇章《秋色辉煌》通过舞龙、醒狮、和平鸽等表演项目,预示佛山人民奋勇前进,昂扬向上的拼搏进取精神,龙腾虎跃的欢乐场面,也象征着佛山人民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实现新的腾飞和跨越。2009年秋色欢乐节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