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记中的小故事
《史记》是 历史 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那你知道关于史记中的小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史记中的 小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史记中的小故事:鲁国内乱
鲁武公在位时,和长子括、少子戏向西行进去朝拜周宣王。宣王特别喜欢戏,就想立戏为鲁国太子。周朝的大夫樊仲山甫劝谏宣王说:“长期以来王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废弃长子而立少子,不符合于礼制;不符合礼制,必然触犯先王之命;触犯先王之命必然被诛杀:因此发布 命令 说不可以违背礼制。命令难以实行,政令就没有权威;命令被实行而又违背礼制,人民将不服从主上。使下级服务于上级,年轻者服务于年长者,这才符合礼制。现在天子您立诸侯的继承人,立他们的少子,是教给人民违犯礼制。如果鲁国遵从您的命令,诸侯也仿效而行,先王之命必然阻塞难行;如果鲁国不遵从您废长立少的命令,您必要诛伐鲁国,您就等于自己诛伐先王之命。那时您诛伐鲁国是错误,不诛伐也是错误,请您慎重考虑。”宣王固执己见,没有听从大夫樊仲山甫的建议,终于立戏为鲁太子。武公回到鲁国就去世了,戏于是继位,就是懿公。
公元前807年,懿公兄弟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人发动叛乱,进攻并杀死了懿公,立伯御为国君。伯御共在位十一年,周宣王认为鲁国是在违反自己的命令,于是举兵伐鲁,同时为死去的懿 公报 仇,经过几番交战,周军最终杀死了伯御,然后询问鲁国公子中谁能启发训导诸侯,让他做鲁国嗣君。樊穆仲说:“鲁懿公的第弟称,庄重恭谨,敬事神灵,敬重长者;处理事务执行法规时,必定咨询先王遗训和正确 经验 ,不敢违犯先王遗训和正确经验,他这个人可以值得考虑一下。”宣王听了之后认为他很合适,便说:“好,这样就能训导治理其民众了,就选他了。”于是宣王立称为鲁君,他就是孝公。
关于史记中的小故事:趁火打劫
齐国的众位将领看到燕国发生内乱,就对齐湣王说:“大王,如果我们趁这个机会出兵奔赴燕国,一定能把燕国打垮。”齐王便派人对燕太子平说:“我听说太子主持正义,将要废私立公,整顿君臣的伦理,明确父子的地位。我的国家很小,不足以作为您的辅翼。即使这样,我们也愿意听从太子的差遣。”
太子平于是邀集同党聚合徒众,和市被包围了王宫,攻打子之,但冲了几次都没有攻克。这时候,市被突然倒戈,竟然和百姓一起攻打太子平。由于太子的军队实力强大,结果市被战死,被陈尸示众。燕国国内连续几个月的祸乱,死去了好几万人,民众非常恐惧,百官离心离德。孟轲就对齐王说:“现在去###燕国,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纣那样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失掉啊。”齐王觉得孟轲的话有道理,于是命令章子率领军队,并且偕同北方边境的士卒,燕国。燕国的士兵军心涣散,既不迎战,也不关闭城门。最后,燕君哙被杀死,齐军大胜而回。
关于史记中的小故事:借道伐虞
献公二十二年,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来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说:“大王,您千万不能把道路借给晋国,如果那样做我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虞君说:“爱卿你多虑了,晋国国君与我是同姓,怎么会###我呢?”宫之奇见他不听,便具体解释道:“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逃走了,因此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文王的卿士,他们功勋卓著,这些都 收藏 在保存盟书的府库里。晋君与虞君、虢君都是同姓,而且细究起来,他与虢君的亲缘关系比虞国更近,现在晋国既然连虢国都想灭掉,又怎么会爱惜虞国呢?难道虞国与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与晋君的关系更密切吗?桓叔、庄伯的家族有什么罪,献公把他们全部灭绝了。可见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就好比嘴唇与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也就失去了依靠,不会安然无恙地存活了!”
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话,最终还是答应了晋国的请求。宫之奇知道虞国早晚会被晋国灭亡,为了避免灾祸,他便率领自己的家族离开了虞国。这年冬天,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被迫逃到了周京。晋军得胜归来,军心高涨,在班师回国的路上,又顺便袭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献公把他们作为自己女儿的陪嫁,送到了秦国。他还派专人主持虞国境内山川之神的祭祀。大臣荀息把此前用来贿赂虞公的屈地出产的名马牵了回来,奉还给献公。献公笑着说:“马还是我的马,就是齿龄老啦!”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告,最终做了亡国之君。
猜你感 兴趣 :
1. 《史记》中的故事
2.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3. 关于史记中的小故事
4. 史记中经典的小故事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有哪些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有哪些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有哪些1 图谋弑君 汉七年,刘邦从平城回京,途经赵国,到了女婿家自然要住下休息了。赵王张敖早晚脱下外衣,戴上袖套,亲自为汉高祖进献食物,态度十分谦卑,颇有女婿的礼貌。然而刘邦他出身就是一个社会混混,可能随便惯了,就喜欢两脚前伸,两膝微曲岔开腿坐着。这是个较随便也比较舒服的坐姿。可是在古代却是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如此的,会被认为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礼记》就有一条规定,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和现在跪着差不多。尽管有礼教的要求,可是刘邦一时却改不过来,而且好摆老丈人的架子,动辄就对赵王破口大骂,态度极其傲慢。赵国的相国贯高以及大臣赵午等人都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是张耳从前的门客,他们生性豪气,看到这种情况,便恼怒地说:我王真是懦弱啊!现在,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就率先称王。如今,大王对刘邦非常恭敬,而他却傲慢无礼。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请让我们为您杀了他吧!张敖听了这话,很是不高兴,他把自己的手指咬出了血,以此表明自己对汉家的忠心,并且告诫臣下说:你们的话是错误的!先王亡国以后,完全是依靠着高祖才得以复国的。先王的德泽能流传给子孙们,点滴之间都是高祖的恩赐。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再提及此事。退朝以后,贯高、赵午等人私下里议论说:这件事实在是我们的.不对!我王为人忠厚,不肯背弃恩德。再者,我等为人的原则是不受他人的侮辱,如今,我等怨恨刘邦侮辱我们的大王,所以想要把他杀掉,这又何必玷污我等的大王呢如果我等杀死了刘邦,那么便归功于大王;如果刺杀行动失败,我等就单独受罪罢了。 汉八年,刘邦从东垣回京,途经赵国。贯高等人就在柏人县馆舍的夹壁中隐藏了武士,准备刺杀刘邦。刘邦到了柏人,打算留宿,但是忽然之间感到心慌,便问随从:这个县叫什么名字有人回答说是柏人。于是,刘邦说:柏人,意思就是受制于人!结果,他没有在这里留宿,连夜离开了。武士们苦守了一夜也没有等到,只好作罢!没想到刘邦的第六感这么厉害,竟然让贯高天衣无缝的计划付之东流了,可见人算不如天算!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有哪些2 圣人离职 孔子治理鲁国颇有成效,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它的国君齐景公和大臣们感到害怕。有个齐国大臣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而我国离它最近,会被最先吞并。我国为什么不先送给鲁国一些土地呢这样,我国可以讨好它,或许还可以继续存在。大臣黎锄则对齐景公说:请您先试着阻止鲁国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也不算迟啊。于是,齐景公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从国内共挑选了十八名漂亮的少女,给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了表演《康乐》之舞,并且附带上身上装饰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彩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故意没有将其带入城内。一天晚上,月明星稀,十八位美女在鼓乐的伴奏下,舒展腰肢,翩翩起舞,惊动了四周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季桓子得知了这个消息,非常兴奋,身着便装再三前去偷看。齐使告诉他这是齐王送给他的礼物。他更是喜不自胜,打算接受这些礼物,便告诉国君要外出巡游。他们以此为名,整日在城南观赏齐国美女和纹马的表演,连国家政事都懒得管了。子路见此情形,对孔子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现在就要郊祭了,当政者如果能够按照礼法把祭肉分给诸位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不久,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的礼物,竟然一连三天不过问政务;郊祭结束,他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见鲁国已经无药可救,便忍痛离开了鲁国,在屯这个地方住宿过夜。鲁国的大夫师己赶来为孔子送行,安慰孔子说:先生您是没有罪过的。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他便开口唱到: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让人国破身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晚年!师己回去以后,季桓子问他说:孔子都对您说了些什么师己如实地回答。季桓子长叹一声,说到:孔先生是在怪罪我接受齐国的那一群女乐啊!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有哪些3 效忠汉王 楚军在齐国境地惨败后,项王的处境就十分危险了,他担心腹背受敌,就派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人武涉前往齐地规劝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无道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换来了和平,让百姓有安居乐业的环境,这也是咱们灭秦的目的。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攻打我楚国。他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贪心到这种地步,太过份了。况且汉王是个小人不可信任,他自己落到项王的手中已有多次,是项王的怜悯才使他活下来。然而他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个不可亲近、不可信任的家伙。现在您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恐怕最终还是会被他暗算。您所以能够保住性命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汉王需要您的支持。当前刘、项争夺天下,您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汉王下一个该消灭就是您了。您和项王是旧相识,为什么不联楚反汉,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现在您错过这个时机,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聪明人,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韩信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拒绝了他的好意说:我曾经侍奉过项王,他封给我的官不过就是个郎中,那是个职位吗不过是个持戟保护他的卫士,建议也听不进去,计谋也不被采纳,所以我离开楚投奔汉王。汉王授予我上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的战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即使到死也不会变心。请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吧!没多久韩信率领大军出发援助汉王了。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如下:1、勾践卧薪尝胆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2、破釜沉舟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3、纸上谈兵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4、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5、毛遂自荐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6、鸿鹄之志陈胜把押解他们的官员杀了,接着,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就这样,在生死攸关之际,陈胜、吴广发动反秦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燃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烽火。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后,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了“鸿鹄之志”这句成语,比喻胸怀远大志向。7、约法三章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8、韦编三绝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9、一字千金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10、掩耳盗铃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史记最有名的十大故事?
1、勾践卧薪尝胆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2、破釜沉舟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3、纸上谈兵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4、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5、毛遂自荐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6、鸿鹄之志陈胜把押解他们的官员杀了,接着,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就这样,在生死攸关之际,陈胜、吴广发动反秦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燃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烽火。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后,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了“鸿鹄之志”这句成语,比喻胸怀远大志向。7、约法三章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8、韦编三绝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9、一字千金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10、掩耳盗铃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