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

时间:2024-02-22 06:29:27编辑:优化君

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意义

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如下:
1、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3、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摘要】
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意义【提问】
在查【回答】
什么是人民公社时期时间及内容,意义农业及内容,意义【提问】
稍等【回答】
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如下:
1、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3、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回答】
1、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且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回答】
回答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回答】


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意义

亲亲你好;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如下:

1、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3、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

意义: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及其实践,以农村所有制的变革为轴心,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大革命。它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开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一个光辉的起点。

由于多种因素,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也出现了许多失误,但从根本上来说,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这些理论产生于几十年前,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今天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化思想,不但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启示。【摘要】
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意义【提问】
亲亲你好;农业合作化的时间及内容如下:

1、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3、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

意义: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及其实践,以农村所有制的变革为轴心,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大革命。它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开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一个光辉的起点。

由于多种因素,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也出现了许多失误,但从根本上来说,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这些理论产生于几十年前,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今天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化思想,不但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启示。【回答】
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从互助组向初级社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互助组一般规模较小,由三五户或十几户农民组成,其成员各自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劳动过程中换工互助,有的还实行某些技术分工。

互助组是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推进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合作化的长处在于可以快速动员、组织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从农业合作化向农业集体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推进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实现农业机械化。

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没有农业机械化,农业工业化是不可想像的。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一定的基础,个体小农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出现机械化的。

正是农业合作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和现实。因为无论是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是化肥的使用,都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或者才能大量使用。【回答】


为什么要实行农业合作化?

第一,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建国后,我国在新解放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其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给各家各户、个体经营为主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又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了互助合作,但是,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解决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国家得到充足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并使工业品得到广阔的市场。其次,可以从根本上割断城市资本主义与乡村富农和小农经济的联系,从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如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食比1952年增加31%,而当年粮食收购计划却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私人粮商、粮贩乘机操纵市场,投机活动猖獗。第三,还在于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等问题,表现在:(一)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二)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如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租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52%,租入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8.69%。(三)高利贷重新出现。1952年山西忻县调查,在2486户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占农户总数的0.8%,放款月利率在5%以上,最高达10%,债主全部是中农。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把个体小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进行农业合作化。第四,是因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决定作用,而且还关系到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事实证明,农业合作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把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避免了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通过合作化,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工业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此外,从农民本身讲,只有把分散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合作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最后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上一篇:电脑桌面变宽怎么恢复

下一篇:魔兽世界怀旧服秘银矿哪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