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儒林外史匡超人主要事件概括如下:1、匡超人是温州府乐清县人,他原本是一个农村少年,自小上过几年学,因家贫无力读不成了,跟一个买柴的客人到省城帮忙记帐。不料客人折本倒闭,匡超人不得不靠给人拆字混日子,这时他才二十二岁。2、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一日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的转折时期。3、后来潘三利用匡超人为自己服务。如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而潘三也很豪爽的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匡超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起来。接下来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潘三确实没有亏待匡超人,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取了亲。潘三被捕后,匡超人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方。这个昔日的纯朴少年已经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鲜明角色,“匡超人的故事”讲的是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匡超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质变时期三个阶段。一、《儒林外史》全书56回,用了6回的笔墨写了匡超人的故事: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惨遭祸事。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二、这6回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少年时期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都侧重于表现他事亲孝顺这一面。2、转折时期匡超人流落他乡,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他在杭州遇到马二先生,受其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自己也以名士自居,走上了追名逐利之路。3、质变时期认识潘三之后,匡超人慢慢“质变”: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委实变成一个衣冠禽兽,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儒林外史》匡超人主要情节是什么?
匡超人主要情节如下:匡超人本是个勤谨纯良的农家青年,因家寒无力读书,跟商人记账,流落杭州。马二先生在慷慨解囊资送他回乡的同时,给他指点了一条举业求官的道路,还捡了几部八股选本,塞在他的棉袄里。回乡后边磨豆腐做小生意,照料生病的老父,边读书作文章,受到潘保正和李本瑛知县的赏识和栽培,不久考中秀才。“科第取来,心只系乎两榜”,还想成为举人、进士,加速了他的蜕变的进程。他再到杭州时,与景兰江、赵雪斋等西湖斗方名士为伍,知道除马二指点的那条荣身之路以外,还有靠吹牛撒谎、附庸风雅来攀高结贵、抬高身价的“终南捷径”,很快就把斗方名士的那套本领全部学会。吹起交游来,现任中堂大人百官不见唯独请他“坐在床沿上”攀谈。扯起八股选本来,“共是九十五本”,连“外国都有的”,甚至不惜诋毁恩人马二,以抬高自己。后又与衙吏潘三狼狈为奸,成为潘三包揽词讼、假造文书的得力帮手,甚至替人代考充当“枪手”,干下许多卑鄙无耻的勾当。正当他道德沦丧的时候,却被“题了优行,贡入太学”,司监察的李给事中把外甥女配给他,他厚颜无耻地用“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为自己的停妻再娶开脱。其发妻郑氏在家乡吐血夭亡,而他在京城“珠围翠绕,燕尔新婚”,完全滚进统治者的怀抱。人物形象匡超人的形象变化是内外因结合杂糅、畸形社会价值观影响形成的结果。如果没有社会价值观的畸形和科举之路的压迫,匡超人未必就会将自身性格中负面、阴暗的那一部分释放出来,成为一个纯粹的利益至上主义者。从这个角度而言,匡超人与《红与黑》中的于连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二者都有着善良勤奋的本心,都在外界的影响下诱发出自己性格中贪婪阴暗的一面。足可见,匡超人的形象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过程,这其中也或多或少寄托着本书的创作理念和作者宣扬的价值观。
匡超人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情节是什么?
匡超人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情节如下:1、匡超人年少时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书中描述:他在马二先生资助下回到家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亲卧病在床,他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2、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入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书中写到:虽然马二先生教他懂得了读书人应以文章举业为主,但这条路终究是难走的,况且此时的恩师李本瑛已被人诬告摘了印,无人提携,于是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3、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有所成,习得一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书中叙述: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匡超人对着景兰江和蒋书办攻讦曾经给他许多帮助的潘三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潘三固然作了许多坏事,现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却不应弃之不理。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人物评价匡超人变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其蜕变的根源。吴敬梓对他予以讽刺,目的是对造成这样畸形发展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给以揭露。吴敬梓虽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但他能够在清朝的盛世的现实环境中正视封建社会的危机,这正是他的思想跳出流俗的表现,也正是《儒林外史》能够成为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的原因。
匡超人人物形象及事件是什么?
匡超人人物形象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吴敬梓在小说中细致的描写了他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的过程。匡超人思想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质变时期三个阶段。匡超人和潘三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而潘三也很豪爽的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匡超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起来。接下来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人物评价匡超人变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其蜕变的根源。吴敬梓对他予以讽刺,目的是对造成这样畸形发展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给以揭露。匡超人是吴敬梓用最深沉的感情写出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吴敬梓在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方法,细致地勾画出一个比较纯朴善良的农村青年精神生命的毁灭,一出真正人格沦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