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原文出自于战国周公旦的《周礼·考工记·匠人》。原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白话译文: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夏后氏的世室,堂前后深七步,宽是深的四倍为二十八步。堂上四角和中央分布有五个室,每室四步见方,每边都有三个四步见方;每边都有四道墙,每道墙厚三尺,每边都有四个厚三尺。堂的四周有九层台阶。每室的四方各开一门,每门两旁有两窗相夹。用蛤灰把墙涂饰成白色。门堂是正堂的三分之二,堂后的室是正堂的三分之一。扩展资料:《周礼》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而《考工记·匠人》一章所载的则是王城规则制度。这个制度正是西周开国之初,为以周公营洛为代表的第一次都邑建设高潮而制订的营国制度之一据此制。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翻译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稷。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匠人营国》提到的数字或
“左祖右社”,说明“祖”、“社”的分布位置。“祖”为宗庙,是周王奉祭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此为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祖” 祭王室祖先,代表天命的神权。“社”祭祀土神和谷神,代表国土。周人把社设在主轴线的右前方,与朝紧密联系,又和宗庙相对,表明国土为王室所有,王以太宗子身份,有总揽天下土地,人民的权利。这种设计强调了宗法血缘制度中的王权,体现了整个城邑的礼制思想。“前朝后市”中的“朝”,理解为“外朝”,即是处理狱讼、颁布法令等等的重要场所。并且外朝与宗庙相连,宗庙大典时联系到外朝,所以也是整个仪式的组成部分。“市”为商品交换的市场。“前朝后市”则是说在王城前为“朝”后为“市”。“朝” 是王权的象征,它的位置与“市”相比显然比较突出,将它置于王城的中线上更突出了它的尊严性。而“后”则是城内的集贸地点,将它设置宫北,说明市的重要性次于朝、祖、社。当时的商业并不发达,市也是后立的,从礼制上说,应该次于朝、祖、社。就城邑性质而言,它是政治城堡,经济职能不显著,但为了满足贵族王室进行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专为他们而设计了市,它只是王室生活服务设施,居于从属地位。与数字有关的称谓,应该略作解释和换算。匠人所营之国方九里,自然是四面见方,每面皆是9里,周时1里为300步(《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1步为6尺(《论语》马融注引《司马德》),则1里应为1800尺。世传周代铜尺7种,长度22.5厘米至23.1厘米不等;骨尺1种,长21.92厘米;缕牙尺长23厘米。据商鞅方升测算,晚周1尺当为23.1厘米。据《隋书·律历志》的记载推算,亦当为23.1厘米。这里就以1尺为23.1厘米计算。则9里之长应为3742.2米。匠人所营之国四面见方,则周长应为14968.8米(下文皆以周时一尺折合23.1厘米计算)(注: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附录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亦见《中国古代度量衡图案》,1984年,文物出版社。)。
这里还应对《匠人营国》所说的“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再作解释和换算。郑玄说:“经纬谓涂也。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谓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此则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幅广三寸半,绠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按照郑玄这样的解释,这所谓的九轨为72尺,每6尺为1步,就是说当时的道路的宽度为12步。换算成今制,则为16.632米。
按照《匠人营国》的规定,诸侯之国的都城也应有经涂,就是经纬的道路。诸侯之国的经涂只能和王朝的环涂相比照。环涂窄于经涂,只有7轨。按每轨8尺计算,应为56尺。换算成今制,应为12.936米。
请简述古代宫殿布局左祖右社的含义?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
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喜气洋洋,手中无粮慌慌张张”、“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