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系统的两院院士有哪些?
中国石油石化系统共有院士46名(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永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
毛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化工专家
王玉普: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工程管理专家
王基铭: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管理专家
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开采专家
田在艺: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关兴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孙龙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然气开发专家
何鸣元: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时铭显: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装备专家
李大东: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专家
李庆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物理勘探专家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李鹤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管工程专家
杨启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学工程专家
汪燮卿: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机化工专家
沈忠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钻井专家
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工程专家
邱中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陆婉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与石油化学家
陈俊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
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家
罗平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工程专家
侯芙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炼油及石油化工专家
侯祥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胡文瑞: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工程管理专家
胡见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胡永康: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炼制专家
徐承恩:中国工程院院士,炼油工艺设计专家
翁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球物理专家
袁士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专家
袁晴棠: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专家
郭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流体力学,生物力学和油田开发工程专家顾心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机械专家
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勘探专家
曹湘洪: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曾恒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石油工程专家
童宪章:中国科学院院士,油田开发专家
童晓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
舒兴田: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化工专家
蒋士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化纤工程技术专家
韩大匡: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专家
翟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戴金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址具体在哪里?
青岛校区: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东营校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学校始建于1953年,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5024亩,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该校文化: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徽确定。校徽以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为核心元素,外环弧形上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标准字校名。核心元素“创造太阳”:雕塑的圆球象征太阳,周围的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长管道是油气集输管线。人物象征着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园丁,她高高举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指引万千石大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勇于攀登。从正面看这个人,她的衣服有个飘带,有两层寓意:一是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样子。整个雕塑还意味着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雕塑的设计思路主要源于老校长杨光华先生倡议,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展示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价值理念,即以石油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为己任,以科技知识为国家奉献能源为使命的深刻内涵。雕塑的设计者为前广州雕塑院的院长、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在哪
中国石油大学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青岛、东营校区。具体地址如下:1. 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2. 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拓展资料: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简称中石大(CUP),创建于195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2. 学校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2005年1月,石油大学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学(北京)也相应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 截至2015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校区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校园总面积496.5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面积7200余亩;下辖13个二级学院(部),开办2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89人,其中教授232人,副教授317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714人、硕士研究生5538人、博士研究生1142人、留学生800余人,在校生总数1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