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的种植方法 九王的种植方法简述
1、种植九王,苗床选择中性沙壤土,精细整地,春秋均可播种。
2、栽植深度以不埋没叶鞘为度,定植后浇水,新叶长出时适当追肥并浇水。
3、夏季注意排水防涝,清除田间杂草,入秋时,应分期追肥、浇水,促植株生长。
4、秋末,生长缓慢,应控制浇水,防止恋青,夏季不宜收割,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结子。
皇太极排老八却是四贝勒,多尔衮排十四,为何大家称他九王?
皇太极确实是努尔哈赤第八子,至于说他排行老四,是因为他在四大贝勒中排第四。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大贝勒,分别为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四位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尽管皇太极排在最后,但并不代表他权力最小、地位最低。当时努尔哈赤的意思是:“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实际上努尔哈赤真正的第四子为爱新觉罗·汤古代,于清崇德五年去世。除了皇太极以外,还有一个人的称呼令人不解,那就是他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这个很多人都不会搞错,但问题是,大家却称呼多尔衮为“九王”,为何不是“十四王”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朝的宗室爵位制度。众所周知,清朝爵位最高的是亲王,其次是郡王,接着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等。但是在大清建国前,也就是后金时期,“和硕贝勒”就是最高的封号,相当于清朝时期的亲王。努尔哈赤时期,除了有上面介绍的四大贝勒以外,其实还有四小贝勒,分别为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和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第六子)。在这八位贝勒中,年纪最小的是多铎,其次就是多尔衮,因此根据年纪来算,多尔衮就是七贝勒。后来到了皇太极时期,他又封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德格类(努尔哈赤第十子)为贝勒。这二人都比多尔衮年长,所以按长幼顺序称呼,多尔衮就变成了九贝勒。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同时决定使用亲王、郡王等爵位来代替原来的贝勒封号,于是多尔衮就从九贝勒,变成了“九王”。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才会称呼他为九王,正式场合还是称呼他为“睿亲王”。虽然当时称呼的时候,会根据长幼顺序,但这并不代表,诸王的实际权力也是如此。就好比皇太极是四贝勒,可最后却是他继承汗位。同样,多尔衮虽然只是九王,但他的势力远超很多人。皇太极称帝之后,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在诸王当中,除了济尔哈朗是皇太极堂弟,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岳讬是代善长子外,其他人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这时候按照诸王真正的权势地位排列,应该是代善第一、济尔哈朗第二、多尔衮第三。或许有人会说,之前排在皇太极之前的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呢?还有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封的两位贝勒阿巴泰、德格类又到哪里去了?他们之中应该有人势力比多尔衮强才对啊。答案是阿敏和莽古尔泰,都因为犯错而被处置。阿巴泰与皇太极关系恶劣,便遭到冷待,势力自然不强盛。至于德格类,当时他已经去世了。皇太极在的时候,会有意打压多尔衮,但他驾崩后,多尔衮势力一步步提升。首先是地位最高的代善,他无意争权夺利,所以自动退出核心圈子。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则因为拥立顺治皇帝有功,得到了辅政大权。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却因为夺位失败地位下降,最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死于狱中。虽说济尔哈朗与多尔衮都有拥立之功,但他只是皇太极的堂弟,也就是顺治帝的堂叔,论血缘关系不如多尔衮亲。另外不管是功绩,还是个人能力,多尔衮都要胜过济尔哈朗,因此到了顺治初期,多尔衮已经凌驾于诸王之上。没过多久,济尔哈朗的权力就被架空,多尔衮名义上为摄政王,实际却成为大清真正的掌权人。这位当初大家眼中的九王,最终逆袭成为同届贝勒中,除皇太极以外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