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信

时间:2023-05-22 16:56:17编辑:优化君
教育经历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79-1980年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

工作经历

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为IEEEFellow会士。

2011年08月10日,周孝信任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组长。

2013年4月12日,第一期“中国电科院讲坛”特邀名誉院长周孝信院士作题为“关于中国电网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04月24日,周孝信领衔挂帅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2021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周孝信

科研成就

周孝信主持开发中国第一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大型软件,在中国各地电力系统广泛应用。

30多年来,周孝信参加或主持中国多项大型超高压输电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在中国第一条33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第一条±50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等电力系统工程中提出并采用新的分析模型、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

70年代开始研究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先后在中国首次提出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的各种数学模型和建模方法。其中可计算任意复故障的数学模型,突破原有计算对故障类型和同时故障重数的限制,使中国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周孝信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了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用户自定义建模方法,比中国以外已有方法更实用、方便,更受用户欢迎。

周孝信主持开发了中国第一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大型软件,已在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应用并输出中国以外。

周孝信主持并参加了中国超高压输电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的潜供电流新算法并被采用。

周孝信负责组织并参加了中国第一条±500千伏葛洲坝到上海直流输电工程研究和调试,提出了计入控制系统作用的分析模型和方法。

周孝信主持完成了“2000-2050年中国电网远景规划研究”,预测了未来30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趋势。

周孝信在中国首次进行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研究,实现了该新型输电系统的仿真分析。

90年代周孝信开始新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ACTransmissionSystem,FACTS)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研究。

周孝信主持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等重点研究项目,致力于研究电力电子技术、数字仿真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以适应21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

1981年,参加编著的《电力系统计算》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85年,因“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因“可控串补”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因“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机械电力技术奖。

2010年,周孝信院士的“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3]

截至2018年,周孝信一共培养了29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根据全国图书联盟,培养的学生如下:邱健、王海宁、王志冰、施浩波、刘敏、刘思革、郑超、孙华东、岳程燕、赵建军、黄胜利、李芳、周篁等。[4]

周孝信院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和材料学部主任、太原理工大学双聘院士、华南理工顾问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IEEEPESBeijingChapter主席、IEEEPESGoverningBoardMembers-at-large、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

亲属成员

周孝信院士育有两女——周燕红、周燕平。

周孝信在他的一生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就的背后是他和他的团队不懈地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电科院,奉献给中国的电力事业。周老师年近古稀,仍然可以在中国电科院看到他矫健的身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党员,他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鼓舞着我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评)

上一篇:刘智

下一篇:汪达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