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一、知识梳理:
(一)认知基础:
从四年级开始,已经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同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
1.把图形沿一个方向平移,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2.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
1.利用已有的经验,学习找规律的知识。包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2.采用作图、列举等方法,确定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五)学习重点: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六)难点点拨:
1、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比平移的次数要多1
因为第一次被覆盖的图像并不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所以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比平移的次数要多1。
2、一些不规则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被图像覆盖的总次数的计算
遇到不规则图形时,我们要考虑图形是整体移动的。看它每一次整体向右或向下平移时,每次覆盖的个数。如:
这个图形整体在向右平移时,每次覆盖3格,所以被覆盖的次数是16-3+1=14(次);向下平移时,每次覆盖4格,所以被覆盖的次数是7-4+1=4(次),被覆盖的总次数就是14×4=56(次)。
3、在月历卡中用一些图形框数,框出不同和的个数的计算
因为月历卡中的日期组成的图形往往不是一个长方形,而是某一行只有几个日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办法来解决。如: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用形如 的长方形框,每次框出6个数,一个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框不能旋转)
解法1:这里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可以单独考虑。第一行只有3个数字,只能框出1种和。最后一行有6个数,所以有6-3+1=4(种)不同的和。第二行到第四行整体考虑,有7-3+1=5(种)3-2+1=2(种)5×2=10(种)不同的和。
解法2:第一行单独考虑还是1种,最后一行因为只缺1个数字,我们可以假设填补上一个数字,那么第二行到第五行就可以整体考虑,最后再减掉假设的那一种情况,有7-3+1=5(种)4-2+1=3(种)5×3=15(种)15-1=14(种)不同的和,所以一共也有14+1=15(种)不同的和。
至于选择单独考虑还是用假设填补的方法,根据题目的情况而定。
4、一排座位中,几人位置不固定时,不同坐法的计算
如:学校会议室每排有20个座位。张老师、李老师、钱老师打算坐在第一排三个相邻的座位上。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这个题目中如果三位老师的入座顺序是固定的话,就有20-3+1=18(种)坐法,但是他们的入座顺序不固定,同样是三个座位,给三位老师座,那么就有3×2=6(种)坐法,所以一共就有18×6=108(种)坐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总结
五下数学概念 沿中心线对折,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对称图形。2.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3. 连接对应点的连接线是互相垂直的。4. 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5.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6.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7.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8.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9.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0.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12.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13.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14.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5.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6.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7. 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8.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9.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0.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1.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22.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23.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5. 长方体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6.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任意一个面积×6)27. 正方体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28.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9.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 ,m3 30.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31. 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 V=abh 32. 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3a33.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34. 1dm3=1000 cm3 1 m3 =1000 dm335. 1L=1000ml 1L=1 dm3 1ml=1 cm336.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37.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3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39.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40.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41.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4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43. a÷b=b分之a b≠044.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45.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像 , ,……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46.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47. 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48.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49.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50.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51. 6、12、18••••••是3和2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52.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分母分数,叫做通分。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5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54.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减。55.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56.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57.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最多,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58.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59. 复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别。
小学数学五年级位置知识点总结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延伸简介: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五年级数学重难点归纳有哪些?
五年级数学重难点归纳如下: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3、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6、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