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压是指盛夏期间中心位置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空的高压反气旋,在500hPa高度上,青藏高压的势力大为削减,这层为高压变为低压的过渡层。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在夏季,高原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其温度远高于周围大气温度,相对于环境大气,青藏高原便成为一个热源,感热和潜热的形式不断向它上方大气输送热量,使其上方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大气温度。从高原表面直到对流层顶这样深厚的气层内,都维持着高温的特征。这决定了青藏高原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是高压,而接近高原的表面为低压。
青藏高原上高空为热辐散,低空为热辐合,带动空气自下而上做大规模的上升运动。高原上空的上升运动可能主要来源于高原上空的对流活动。
高原上雪山湖泊是对流云重要的水汽来源,水汽在上层凝结释放潜热加热高空空气,高原地区夏季午后及夜晚对流云盛行并多夜雷雨。
青藏高压的位置变化有两种原因:一是不受外界影响的自身摆动,这种摆动一般幅度不大;二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引起高压的移动,真正大范围的移动属于后者。
青藏高压产生于青藏高原的加热作用,其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青藏高压中心的位置,春季到夏季,它从高原的东南方移动到高原上空。6月份高压中心位于高原南部28°N~29°N,98°E和88°E是出现频数大的地区;7、8月份,高压中心随热赤道的北移向北移动了约5个纬距,在31°N~35°N范围内,100°E及85°E出现频数大;到了9月份随季节变化,主要高压中心又退到高原的东南部。
青藏高原上方的大气在冬季相对于同高度的周围大气是冷源,在高原上空形成冷性高压,高原上盛行反气旋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高原上盛行气旋性环流。这种高原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的盛行风系为“高原季风”。
梅雨期间120°E逐日经圈环流图上存在一个季风垂直环流圈,方向与哈德来环流相反,每当季风垂直环流强的年份,中国就是梅雨期多雨的年份,而这个季风垂直环流的强弱由青藏高原春夏两季的加热决定,加热明显的年份,季风垂直环流强,反之就弱。所以中国江淮流域的梅雨主要取决于青藏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