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设有电子与信息科学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安全系;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电路与系统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系统测评(甘肃省)分中心、甘肃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系设置一级学院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科学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安全系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570人,其中本科生1133人,研究生437人。在职教职员工135人,有专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正高职10人,教授副高职28人,博士生导师9人,国家入选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甘肃省高层次领军人物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
学科体系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生物医学工程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5个本科专业。学院有甘肃省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甘肃省重点学科1个。自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信息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
机构设置
系
电子与信息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
通信工程系
教学部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部
实验中心
基础电子学实验中心
研究所
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
电路与系统研究所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
生物医学信息研究所
教学科研平台
教育部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985西部地区科学计算与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平台
国家保密局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甘肃省)分中心
甘肃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甘肃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甘肃省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重点学科
人才培养继往开来,学院将以建设具有工科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学院为目标,秉承“笃理博学、日新日高”的院训,坚持“明确定位,凝练方向,科学发展,特色强院”的指导思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一流的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专业划分
★信息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甘肃省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设计、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研究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C语言、C++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非线性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微波原理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及相关实验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线性与非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与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系统开发、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及相关实验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坚实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开发基本技能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训练,能从事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研制开发及测试维护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电子线路、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面向对象技术、软件工程、接口与通讯、计算机网络及相关实验等。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与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息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及相关实验等。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先进的电子商务理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设计与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银行等。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人才。主要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论、编码理论、c语言、c++语言、密码学等。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应用技术
(Computer Applie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
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几十年来,本专业内容发展迅速,已从单纯处理数据发展到处理数据、媒体和技术,从科学计算拓展到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各个部门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学科研究范围
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与CAD,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应用技
术,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三、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
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它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与应用课题;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学位获得者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和教学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1.网络与多媒体信息处理
2.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3.数字通信与智能网络
4.计算机网络
五、导师队伍
屈志毅教授、张瑞生教授、申永军教授、刘礼副教授、马义忠副教授、张景春副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三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生产)、维护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几十年来,本专业内容发展迅速,软件上已从机器语言发展成高级语言,从手工性程序设计发展到软件工程;理论上已从对单纯的计算模型的研究深人到对计算机系统理论、软件理论、计算复杂性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
二、科学研究范围
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理论,软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计算复杂性理论,算法设计和分析,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等。
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软件自动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与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并行处理与高性能软件,网络计算,信息安全,多媒体软件技术等。
三、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计算机软件或理论和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能胜任计算机科学软件或理论的教学、科研、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数学及其应用
2.软件工程与技术
3.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4.数据库量子信息
5.软件复用技术
6.智能软件
7.软件自动化
8.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五、导师队伍
徐德启教授、赵书城教授、李廉教授、李永礼教授、陈晓云教授、王继民教授、林和副教授、蒙应杰副教授
科研成就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文章200余篇。在国家入选者胡斌院长带领下,学院确立了普适情感计算、化学与生物信息计算、开源可信软件、视神经计算与智能生物信息处理、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非侵入式智能光学传感等6个重点研究方向,力争使学院的科研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和突破。
学术交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已经先后与国内外十几所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举办学术会议,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等各种交流活动,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历任领导职务姓名职称任职时间院长赵书城教授2000.5—2003.9李廉教授2003.10—2008.11书记孙朝晖研究员2000.5—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