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五丈原在哪里?
三国时期五丈原在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地势地貌:五丈原属黄土台原(塬),位于渭河阶地两侧,山前洪积扇前缘。渭河南岸可能由于阶梯断层所致,形成了梯状古地貌,至今仍呈阶梯黄土原地貌景观。其组成物质,顶部为上更新统时期及中更新统时期黄土组成,并夹有14层古土壤(地表可见到9层),底部约120米以下为下更新统时期河冲、洪积物质。主要是亚粘土或亚砂土夹砂或砂砾石层。
三国中五丈原是现在怎么地方啊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相关介绍:五丈原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扩展资料相关背景: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公里,北部宽1公里,南北长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五丈原属黄土台原(塬),位于渭河阶地两侧,山前洪积扇前缘。渭河南岸可能由于阶梯断层所致,形成了梯状古地貌,至今仍呈阶梯黄土原地貌景观。其主要遗迹有诸葛亮庙,创建于元初,明清屡经重修增建。民国十八年被土匪烧毁,翌年,西北民军某部首领刘得才会同当地群众修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丈原
五丈原在哪里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公里,北部宽1公里,南北长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景点介绍五丈原属黄土台原(塬),位于渭河阶地两侧,山前洪积扇前缘。渭河南岸可能由于阶梯断层所致,形成了梯状古地貌,至今仍呈阶梯黄土原地貌景观。其组成物质,顶部为上更新统时期及中更新统时期黄土组成,并夹有14层古土壤(地表可见到9层)。底部约120米以下为下更新统时期河冲、洪积物质,主要是亚粘土或亚砂土夹砂或砂砾石层。五丈原西,为秦岭北麓浅山地带,海拔550~2160米,面积102.7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2%,含落星乡的爱和平、寺峪、鸡坡、龙泉原、鱼龙村及县属五丈原林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丈原
三国时期五丈原在哪?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扩展资料:234年2月,蜀军开始自汉中沿斜谷向关中地区进兵。由于秦岭谷道崎岖难行,直到4月蜀军才到达关中眉县(今陕西岐山、眉县交界处)一带的渭河南岸。魏军诸将见蜀军扎营渭南,建议将军队驻屯渭河北岸,隔河牵制蜀军,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今渭河)之南,这里是必争之地”。于是督率魏军渡过渭水,驻军斜水(今石头河)东岸,且背靠渭水而修筑营垒,扎营布阵,与诸葛亮隔斜水相持,以防止蜀军东进。司马懿对部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个有勇气的人,率领蜀军沿山(秦岭)向东进攻,或许对我们有威胁;如果据兵五丈原,大家就没事了”。他认为此时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今陕西省武功西),沿山东进;下策是西上五丈原。诸葛亮果然率军西上五丈原,派魏延率军队驻扎于五丈原下的渭河岸边,杨仪领军驻守斜谷口,大军从斜谷到五丈原一字长蛇排开,与魏军对阵。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果真如司马懿所说对魏国没有威胁,是他行军布阵的失误吗?这还得仔细分析。表面看,当时蜀军“十万大众”远道而来,乘魏军还未部署完成时,沿山向东,直进长安,或许能给魏国以有力的打击。司马懿就认为蜀军向东进攻武功对魏军威胁较大,西上五丈原则对魏军没有什么威胁。五丈原战场是渭河与秦岭山脉之间狭长的台塬、河谷交错地区,蜀军可以沿这个狭长地区向东进兵,如果与魏军相持渭南打持久战、阵地战,显然不利于离国作战的蜀军。如此看,司马懿的分析很有见地。但是由于司马懿的大军是沿河筑垒,如果蜀军沿这个走廊向东运动,就要冒从魏军大营旁行军的危险,大军在狭长地带紧挨敌军主力行军实为兵家大忌。再细想起来,司马懿的判断似曾见过,第一次北伐时,蜀国大将魏延曾建议蜀军从汉中奇袭长安,一生用兵谨慎的诸葛亮没有采纳这个计谋,而是稳扎稳打进攻陇右。司马懿的判断与魏延以前的建议如出一辄。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过境迁,魏、蜀双方战场的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魏国朝政稳定,国力更加强盛,驻守关中的也不是昏馈无能的夏侯茂,而是足智多谋的老将司马懿。司马懿调驻关中后,操练兵马,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兵强人众。若诸葛亮率军东出,背水列阵的司马懿率魏军可能会攻击蜀军拉长的供给线,断其后路,其后果不容乐观。诸葛亮不敢拿十万大军冒险,只能西上五丈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丈原
五丈原在哪里
五丈原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公里,北部宽1公里,南北长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五丈原是兵家必争之地五丈原北濒渭河,东临武功水,背靠秦岭山脉,为三面凌空、两面环水的天然高地。据《地理通鉴释》(宋代)记载,五丈原高约二十米,南北长约三千五百米,东西宽约一千米,地势险要且居高临下,视野极好,顶部又较为平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五丈原东距西安约一百三十公里,西距宝鸡五十多公里,北距陇道仅数公里,扼守交通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五丈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扩展资料:五丈原所在的岐山县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大地回暖,降水增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较差大,易出现寒潮、大风、霜冻和春旱天气;夏季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光照充足,但因地形和热力作用的差异,降水分布不均,夏初和伏天多旱,后期常有大风、暴雨、冰雹出现;秋季,初秋阴雨连绵,气温缓降,湿度较大,光照减少,后期秋高气爽,气温猛降,干旱少雨,季风显著,大陆性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