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4月,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蒙古野驴、“普氏野马”、盘羊、鹅喉羚(黄羊)等。[1]如今,这里保护的主要对象——蒙古野驴已发展到700余头,鹅喉羚(黄羊)已有1万余头。此外野骆驼、普氏野马、盘羊、兔狲等各种“有蹄”的珍稀野生动物,红隼、金雕、大鸨、沙鸡等鸟类,以及沙蜥等爬行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繁殖增加。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通班古特沙漠的核心区域,生命依然生生不息。深秋时节,荒漠中稀少的植被变得和沙漠一样通体发黄,人的足迹在这里比野兔的还要少。
216国道纵穿卡拉麦里保护区,两旁围有铁丝网,以防止人类贸然潜入。进入保护区,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许可。
为了保护这片原始区域,1981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现在卡拉麦里保护区已被升格为国家级。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气候的变迁,这片曾经异常干旱的地方如今林木和草地交杂,野花遍地,呈现出一片草原风光。
现在,这里栖息着数以百计的有蹄类动物和珍禽,如蒙古野驴和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如鹅喉羚(黄羊)、马鹿、盘羊、野山羊,有更多的鸟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可以说,卡拉麦里已经成了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据统计,生活在卡拉麦里保护区的蒙古野驴已经达到六千多头,鹅喉羚数量也由把千只增加到现在的两万多只。
这里还是中国唯一的野马人工饲养繁育基地,1986年,中国从英、德国等曾经从准噶尔盆地掳走的野马后裔重新引回,现在,它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避免了灭绝的危机。
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富蕴、青河、福海等六县境内,地处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东缘、乌伦古河以南、北塔山的西部、将军戈壁以北。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对卡山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现在保护区总面积为14235.58km2,其中核心区4894.09km2,缓冲区5720.58km2,实验区3620.91km2。
位置境域蒙古野驴
保护区东部属砾石戈壁,中部属卡拉麦里山,西部属沙漠。卡拉麦里山东西走向,南北宽20—4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相对高差不足500米。北面为低山丘陵,坡度较缓,相对高差仅几十米。山岭以南为将军戈壁,个别地段形成沙丘。保护区西部沙漠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有6条大的中速流动沙垅和大面积的格状沙丘链。山地丘陵、风蚀台原与沙漠的交界处形成大的泥漠,俗称“黄泥滩”。年均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59.1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90.4毫米,气候干旱。植物资源山群南部及西南部,梭梭、白梭梭荒漠占有较大比重。西部半固定沙丘上为禾草—短叶假木贼草原化沙漠,并有少量琵琶柴分布。禾草类主要有针茅、沙生针茅、三芒草、驼绒藜、沙蒿等。在固定沙丘上,优若藜、小蒿荒漠是重要的植被。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梭梭、白梭梭等。
动物资源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的普氏野马
保护区的兽类有蒙古野驴、盘羊、哦喉羚、草原斑猫、赤狐、沙狐、艾鼬、草兔、和多种啮齿类。鸟类有金雕、玉带海雕、苍鹰、大鸨、小鸨。爬行类有荒漠麻蜥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金雕、玉带海雕、大鸨、小鸨等,二级有:草原斑猫、盘羊、鬣羚、苍鹰、纵纹腹小鸨等。已绝灭的动物有野马、高鼻羚羊。
蒙古野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区内有400只左右。它为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2米左右,高约1.2米,体重约260千克。颈部有鬣毛,为棕黑色,鬣毛带窄,毛短而直力。尾较粗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
它栖息于海拔38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开阔草甸和寒冻半荒漠、荒漠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粗草为食。每年7—9月交配,妊娠11个月,每胎产一仔,幼子4岁性成熟。
高鼻羚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吻鼻部明显延长而肿胀。雄性具琴状、琥珀色的角,雌性无角。夏毛一般浅黄色;腹部为白色。冬毛较白、较长,厚而柔软。有明显膨胀的鼻子。尾巴较短。
栖息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性好群栖。以多盐质的灌丛和草类为食。冬季交配,每胎产1—3仔,生于5—6月间。
准东地区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号称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东西长约220公里,目前累计探明储量为2136亿吨。现在,国内几大电力龙头企业以及几十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均汇聚于此,从事煤电煤化工产业开发。
数年前该煤田的核心部分归属于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荒漠生态系统和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同时还担负着遏阻新疆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向东扩张的重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