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中的驼队
《丝路驼铃》该曲用新疆地区的民歌素材创作而成,表现了在古丝绸之路上行走的一旅骆驼队,驼铃声,由远而近;小憩时,他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以解长途跋涉的沉闷与疲乏;振奋精神后又踏上了征途,渐渐远去。(其中两段被获得奥斯卡音乐大奖的电影《卧虎藏龙》所采用)。尚乐分析该曲画面感丰富,层次分明。慢板低沉浑浊,表现了驼队商人的艰辛。快板高潮略显压抑,描绘商队苦中作乐的心情。
第一段驼队出场简单的旋律几次反复,声音由小到大,由远及近,驼队从沙山后缓慢靠近,未见其影先闻驼铃飘荡的声音。为结尾的离去埋下伏笔。
第二段骆驼的脚步3/4拍的节奏加上每拍前面的重音,可以清晰的聆听到骆驼在沙漠中缓慢而坚定的行走,尾音的浑浊可以感受到骆驼蹄子不断陷入沙子又拔出来的细节。
第三段风沙伴随着骆驼的脚步,画面逐渐转到描述驼背上的商人的情绪上。长时间的跋涉,干燥炎热的气候,沙尘在大风的裹挟下,扫过片片沙丘,打到商人的脸上。慢板的新疆维吾尔风格的曲调,把这种艰辛描绘的淋漓尽致。
第四段落日篝火乐曲只用了两个小节的淡出,描绘了日落。旋律的下行可以让听众感受到落日后的寒意来临。
作为全曲的一个小高潮,紧接着的快板描绘了一天艰难行进后,商人扎营歇脚,点起篝火开始晚餐。酒肉下肚,商人苦中作乐开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该段收尾描绘篝火余烬上忽明忽暗的火光,以及商人们昏沉的睡去。
第五段沙尘暴一场风沙由远而近,沙暴层层推进,瞬间淹没了驼队。杂乱无章的一段旋律描绘了驼队被沙暴掩埋,货物散落一地,骆驼的嘶号,商人微弱的呼喊,都被风沙声掩盖。
风沙过去,骆驼从沙堆中站起,活着的商人们麻木的清点着剩余的货物,掩埋了死去的同伴。
第六段继续上路自然的无情无法阻拦商队前行的脚步,与第一段重复的节奏再次响起,听上去更加的沉重和坚定。
中阮浑厚悠扬的声音诠释了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独具魅力。在演奏技巧上要求乐手的滚奏,快板的跳跃性,和中慢板的处理,以及各衔接处情绪的把握。
《丝路驼铃》刘波演奏版声音浑厚苍劲。
《丝路驼铃》徐阳(徐阳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演奏版本细腻。其弟子曹珊樱子得其真传,演绎该曲能够表达乐曲表现的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