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湖

时间:2023-05-24 19:29:25编辑:优化君

邵伯湖湖周分属邗江、高邮和江都三县。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相应于水位4.36米),平均水深1.1米,湖水蓄量1.1亿立方米。湖水pH值8.5,矿化度为215.07毫克/升,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在湖的东南里运河西堤上建有邵伯闸,以调节湖泊水量。湖泊具有调洪、灌溉和养殖之利。

邵伯湖位于县境东北部,跨邗江、高邮、江都3县市。北起高邮湖新民滩,东濒京杭运河西堤,西为高邮、邗江两县市沿湖地区,南抵六闸以下归江河道口。50年代初,总面积164.97平方公里,其中高邮县53.6平方公里,江都县14.35平方公里,邗江县97.02平方公里。邵伯湖南北长25公里,其中高邮市境内7公里,邗江县境内1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7.3公里,位于高邮市境;邗江境内赤岸圩三棵柳最宽处为6.27公里,最窄处六闸仅1.3公里。京杭运河自邵伯经六闸纵贯湖床南部。邵伯湖上承高邮湖来水,西纳丘陵地区区间径流,下经六闸注入归江河道入长江。

邵伯湖春秋时称武广湖(又名武安湖)。东晋太元十年(385年)以后,该地乡民为思念谢安筑堰灌田之德,把谢安比作周代德行高尚的召公,称为召伯。古代召与邵通用,因名邵伯湖。邵伯湖属过水性湖泊,分淮入江已有400余年历史,是淮河下游入江唯一行洪走廊。90年代末,县境湖面面积为64.70平方公里,湖底高程一般为3.2米。六闸水位高程8.5米时,防洪库容为5.72亿立方米,一般灌溉水位高程4.2米,灌溉库容仅0.54亿立方米。为保证淮河入江水道行洪1.2万立方米/秒安全入江,自1954年起,对邵伯湖多次治理,清除行洪障碍,扩大阻水的上凤凰河、六闸湖口等处行洪断面。经历1991年大洪水的考验,工程发挥巨大效益。

邵伯湖系由澙湖演化而成。原为滨海浅滩上的洼地,成湖初期只是个海湾,由于海滩淤涨延伸和沙 坝的封闭,又在长期泥沙淤积和人为作用下,逐渐缩小分化为众多的小湖荡。

洪泽湖和高邮湖在成湖以前,这里就有许多小型湖荡,如洪泽湖地区有破釜涧、富陵湖、白水塘、泥墩湖、万家湖、成子湖等;高邮湖地区据清嘉庆十八年(1813)《高邮湖州志》记载,有36个大小不等的湖泊。这些湖荡处于淮河下游,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南泛,取淮河入海故道,使淮水归海不得而四处泛滥,破釜涧等许多小湖遂合为一大湖,即今日的洪泽湖。洪泽之名不见古籍,自隋炀帝乘船游幸江南,途经破釜涧,时遇大雨,便将破釜涧改称为洪泽浦,洪泽湖之名由此而来。淮水向东既无出路,而洪泽湖又容纳不了全部淮水,遂循地势向南流去,泛滥于高、宝地区,使这一地区的许多小湖成为巨浸,形成了高邮湖及宝应湖。

淮水经邵伯湖入境,南出长江。明代,邵伯湖即为淮水入江行洪走廊。清代先后增开太平、金湾、新河3条入江河道,扩大导淮入江规模,但历史上水利工程时兴时废,防御能力薄弱,水旱灾害频发。淮河入江水道下游段自邵伯湖六闸以下,分别注入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诸河,南行穿横河,合并为芒稻河、董家沟、石羊沟、廖家沟4河。董家沟于朱桥河口东接芒稻河,石羊沟于管陈滩南端西接廖家沟。芒稻河、廖家沟分别于八江口、羊尾汇流于夹江,并东流至三江营注入长江。诸河总长84.31公里,其中主干流长35.34公里(由凤凰河口经廖家沟至夹江三江营)。最大行洪量为1.04万立方米/秒(1991年7月11日),接近规划行洪能力1.2万立方米/秒。这些河道是淮河入江必经之路,纵贯县境东南,形成江淮交汇,构成县境地域上的一大特色。

邵伯湖,和洪泽湖、高邮湖一起,属淮河入江水道上的湖泊。淮河洪水经洪泽湖后,湖水的出路有三:其中向南的一条是出三河闸,由三河东南流经入江水道,穿高邮湖、邵伯湖出六闸,再经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和新河等水道,汇入芒稻河至三江营注入长江。这条淮河入江水道全长158公里,最大泄洪量12000立方米/秒,是淮河下游主要泄洪河道。分别由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及里运河注入长江。

入江水道分为三段:上段从三河闸至施尖入高邮湖,长55公里,由三河与金沟改道段组成。中段从高邮湖施尖到邵伯湖六闸,长55公里,为湖区行洪。下段从六闸至三江营,长48公里,由运盐河及金湾河汇入芒稻河;太平、凤凰、壁虎、新河汇入廖家沟;芒稻河与廖家沟汇于夹江,至三江营入长江。设计排泄淮河洪水12000立方米每秒。沿线区间汇水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其中江苏境内5476平方公里),除白马湖、宝应湖地区外,有汪木排河、利农河、杨寿涧、方巷河、槐泗河及安徽省境内的铜龙河、白塔河、秦栏河、天菱河等支流汇入。水道沿线湖泊众多。白马湖底一般高程5.5米,在水位6.5米时,水面积110平方公里,湖容积0.95亿立方米。宝应湖面积原有192平方公里,与淮河入江水道分离后,湖区围垦,湖面积减为42.8平方公里。高邮湖底一般高程4.5米,在水位6米时,水面积700平方公里,湖容积10.8亿立方米;在水位9米时,水面积780平方公里,湖容积34亿立方米。邵伯湖底一般高程3.5米,在水位4.5米时,水面积120平方公里,湖容积1.7亿立方米;在水位8.5米时,水面积220平方公里,湖容积9亿立方米。

县境邵伯湖湖西为沿湖圩区和丘陵山区,入湖涧河北自赤岸乡太平涧,南至槐泗镇槐泗河,共有大小涧河10多条,其中主要涧河有9条。

赤岸引水河,河道呈倒“V”形,由赤岸乡宰湾麻风病院处向东北至桥头套闸,长6.15公里;再由桥头套闸向南至土良,长4.64 公 里,此 段 为 湖 中 河。河 全 长 10.79 公 里,河 底 高 程 2 米,河 底 平 均 宽 4 米,河 坡 坡比1∶2。

公道引水河,河道呈倒“L”形,由公道镇朱桥涧口向东至土良,长8公里;再由土良向南至酒甸镇西兴圩下坝,长约9.68公里,此段为湖中河。河全长17.68公里。河底高程1米,河底宽20.5米,河坡坡比1∶2。三、朱桥涧东至朱家大荒成庄,西迄公道引水河口,长4.6公里,为杨寿镇与公道镇以及仪征市大仪镇的界河。河底宽7米,河底高程1米,河坡坡比1∶2。

杨寿涧,东起黄泥洼,经杨寿镇至陶庄入公道引水河,长7.51公里,河底宽8米~13米,河底高程1米,河坡坡比1∶2,青坎宽5米~10米。

王冲涧,自胡家冲经方家集至复兴圩,出白马港与公道引水河相通,长5.0公里,河底宽6米,河底高程1米,河坡坡比1∶2。

中港引水河,自黄珏、方巷镇界东坝至中港套闸,长3.94公里,河底宽11米~15米,河底高程1.88米~2.0米,河坡坡比1∶2~1∶3,青坎宽5米~10米。

方巷引水河,南起方巷镇,经三里撇洪河自梁庄出湖,接公道引水河,长10.85公里,底宽6米~10米,河底高程1米~2米,河坡坡比1∶2。

邗江港,原称北涧,西至北涧水库大坝,东至陈家沟,长5.1公里,河底宽4米,河底高程 2 米,河坡坡比1∶2,青坎宽3米。

槐泗河,为县境与扬州市郊区的界河,西起大官桥漫水涧,东至瓦窑铺以北接邵伯湖,长10.69公里,河底宽6米~15米,河底高程1米~1.5米,河坡坡比1∶2,青坎宽4米。

下游河道情况是:

里运河,在里下河地区西侧,京杭运河江苏河段的中段。古称邗沟、漕渠、中渎水,也名淮扬运河,俗名里河。北端自淮阴水利枢纽起,经淮安、宝应、高邮、扬州等地,由邗江县六圩入长江。长168公里。北与苏北灌溉总渠在淮安交汇,南在扬州市北穿过淮河入江水道,自古为苏中重要航道。始建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它南引长江水,中段利用武广湖(今邵伯湖)、陆阳湖、樊良湖(今高邮湖)水,东北出博芝湖(已淤平)和射阳湖;北段引射阳湖水到淮安县域以北的末口入淮河。是一条沟通长江、淮河交通的人工运河,河道弯曲。东汉建安初裁弯取直,自今高邮直达淮安。隋大业元年(605)沿建安故道重开邗沟150多公里,可自扬州直达淮安。宋绍熙五年(1194)筑西堤180公里,分开湖河。明初筑东堤,清康熙乾隆年间建归海五坝。1950年后全面整治,堵闭归海五坝,加高培厚岸堤,改建和整顿闸洞,建淮安水利枢纽工程。1956年移建高邮至界首25.5公里东堤,1958~1961年河道裁弯取直、拓宽浚深;重建西堤,彻底分开河湖;开挖扬州市瓦窑铺至六圩航道,缩短扬州、镇江间航程;沿运河修建节制闸、船闸地下涵洞等配套工程。1980年后,兴建多项水利工程,提高航运能力,并作江水北调输水河道。

运盐河,又名泰东河。在泰州市区东北部。南起泰州新通扬运河,经淤溪、溱潼、时堰、西溪至东台镇西南入串场河。明永乐二年(1404)开。明、清曾筑堤,后废。历经疏浚。1950年代以起讫地命名。1982年拓浚淤溪段,河长60公里,宽60~90米。沿途与梓辛河、蚌蜒河交汇。排涝能力为50立方米/秒,可通航,是排洪、灌溉和航运河道。

太平河,在扬州市区东北。北起邵伯湖大闸,经秦庄至太平闸入廖家沟。古名东、西湾坝引河、太平引河,南端又名石洋沟。清乾隆十年(1745)开,北端建滚水坝;乾隆十一年建石洋沟滚水坝;道光中在坝上建桥,并增建草坝。1972年废桥坝建太平闸。河长11公里,宽160~210米,是淮河入江水道。

运盐河原名金家湾河。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由河道总督杨一魁开成,并建金湾、芒稻泄水闸,泄淮水由芒稻河入江,是为导淮入江之始,距今400多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河道总督朱之锡开人字河。康熙二十三年,河道总督靳辅复浚人字河。1953年,在人字河东侧打坝并建仙女船闸与老通扬运河沟通。1965年建成芒稻闸,1966年建成运盐闸。运盐闸上段仍称运盐河,运盐闸以下至芒稻闸以上改称高水河,是南水北调的送水河,也是淮水入江诸河中唯一全程通航的河道(上达京杭运河,下通长江),汛期仍服从淮河行洪。运盐河由邵伯湖口至横河长9.37公里,宽90米~175米,河底高程-1米~0米。

金湾河始开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南穿横河,下接董家沟,于芒稻闸下0.99公里处并入芒稻河。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董家沟滚水坝。乾隆二十一年,两江总督尹继善疏浚董家沟。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董家沟桥(又名头道桥),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1973年建金湾闸,1988年在太安集镇东侧建成金湾桥1座。金湾河由邵伯湖口至横河,长8.38公里,宽90米~160米,河底高程-2米~0米;下段董家沟,长3.94公里,宽105米~400米,河底高程-8米~0米。三、太平河清乾隆十年(1745年)开,原长8.78公里。横河以南称石羊沟,于万福闸下2公里处西接廖家沟。乾隆八年,钦差大学士陈士倌等奏开石羊沟,原长11.22公里(长度与实际不符,可能包括上段太平河)。乾隆十三年,建石羊沟滚水坝,二十一年两江总督尹继善疏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增建石羊沟桥(二道桥)。1971年拓浚凤凰河工程时,对太平河口裁弯浚深,拓浚西湾河,堵闭东湾河。太平河由湖口至横河长6.83公里,宽100米~180米,河底高程-2米~0米;石羊沟长3.09公里,宽190米~355米,河底高程-5米~-2米。

凤凰河明代中期已有此河,河道南行至横河入廖家沟,明末时口宽仅4.2米,清末时口宽77米,1931第七章 水系 水文 ·57·年宽147米。1955年春及1955年冬至1956年春,分两期疏浚。两期工程共完成土方1093.81万立方米,拓浚长度4.6公里,河底宽230米,河底高程-0.68米~1.23米。两岸边坡坡比1∶3,青坎宽10米,堆土高程15米左右。凤凰河自河口至万福闸,长4.35公里,宽300米~360米,原行洪流量748立方米/秒,开挖后增至2965立方米/秒,净增2217立方米/秒,为原来的近4倍,在淮水归江6条河道中泄洪量最大。

新 河清道光八年(1828年)农历正月由河道总督张井奏开,计长4.47公里,河口宽67米至103米不等,深2.3米~10米,于3月竣工。新河在横河南与凤凰河、壁虎河会合后入廖家沟。新河长3.96公里,河宽130米~200米,河底高程-0.5米~1米。

壁虎河明末已有此河。上接古运河,下通廖家沟,原为运盐河(一名茱萸沟,汉代亦名邗沟)一分支,自道光以后泄水渐重。壁虎河原是泄洪量最大的一条(1921年9月19日测得流量1766立方米/秒,占该年入江总泄量8406立方米/秒的21%),1956年凤凰河拓浚后位居第二。壁虎河从河口至新河下,长1.72公里,宽150米~450米,河底高程-1米~0米。

芒稻河古名蟒导河,相传为明宣德六年(1431年)平江伯陈蠧所开。该河上承运盐河,下注夹江,是明末清初淮水入江的主要河道。清康熙年间,多次整治,泄水渐畅。1963年,横河至芒稻闸一段长1.69公里,改为高水河,宽105米~175米,河底高程-2米~-1米。芒稻河自芒稻闸至八港口,原长14.42公里,但河道曲折,经1955年、1972年两次裁弯浚深,河道长度降至9.99公里,泄洪、引水、排涝和航运条件大为改善。

邵伯湖下游淮河入江水道控制工程示意图

淮入江水道中段自高邮湖至邵伯湖六闸长55公里,并建有高邮湖控制工程。这一段大部属于湖区。由于高邮湖湖面风浪较大,湖东即为里运河西堤,自大汕子格堤兴建后,宝应湖不再行洪。1956~1957年整治里运河时,自高邮界首镇向南26.5公里长筑新东堤,处理了清水潭、马棚湾等历史险工,成为“两河三堤”。1970年在西堤外侧下部筑灌砌块石护坡,上部建2米高的浆砌块石子埝,顶高程11.2~11.5米,标准仍偏低。1980年8月到1982年7月,用挖泥机船,结合京杭运河疏浚,挖水下方400万立方米,将中、西堤之间的老运河河槽进行吹填至高程7米以上,个别地段达8米,并植树造林,作防浪林台。在高邮以北马棚湾附近西堤,有1公里多长的试验段,建50米宽的平台和块石护坡。高邮以南至六闸,湖东均为新筑的京杭运河西堤,堤顶高一般均超过洪水位2.5~3米,顶宽6米。迎湖平台一般宽30米,并有干砌块石护坡。高邮湖、邵伯湖西几个大圩的圩堤顶高,一般超出洪水位2~2.5米,顶宽3.5~5米,迎风浪地段和险工地段均建有块石护坡。

高邮湖控制工程位于高邮湖至邵伯湖穿过8.8公里长、6.7公里宽的新民滩。滩面高程4.7~6.2米。有王港、毛塘港、新港等大小17条港汊将高邮湖与邵伯湖串通。东边为里运河西堤,西边有郭集、卫东等圩,滩高港浅,芦柴丛生,庄台林立,严重阻水,是入江水道的一个咽喉。历史上这里就有堵港济运、蓄水灌溉的记载。清光绪十七年至宣统元年(1891~1909年)就有5年堵港济运的资料。建国后,从1953年起,每年汛后用堵闭各港蓄水,并从运河西堤到湖西郭集大圩,在湖滩上建起一条11.3公里的控制线。汛期拆坝行洪,汛后堵港蓄水,堵堵拆拆,年复一年。据统计从1953~1969年,共拆堵291座次,花人工30多万工日。因此,1962年开始并港建闸。1969年兴建入江水道时,对新民滩进行了整治,以解决淮河排洪和蓄水灌溉、航运等问题。先后兴建和改建了老王港、新王港、新港、毛塘港、杨庄河、庄台河等漫水闸6座,漫水套闸1座,并将漫水闸和东西向堤埂联接成一道高程6.5米的控制线,统称高邮湖控制。1971年在小汕子河以东、距运河西堤1.3公里,顺水流方向结合开挖庄台河,新建一条南北长8850米、东西宽18米的庄台。庄台高程11~11.5米,高出设计最高洪水位1.5~2米。1978年经过批准,又将庄台河与运河西堤之间的滩地,开荒造田,一水一麦,适当提高控制线上子埝的标准,但顶高不能超过8米,顶宽不得大于1米。当入江水道行洪,高邮湖水位达7.5米,并有上涨到8米趋势时,立即破圩行洪。但后来人口增加到1万人左右,庄台住不下,部分居民在庄台坡上和1.3公里的行洪道中重新建房。1984年群众又将子埝加高到9.5米,顶宽5米,并将块石护坡做到高程8米,严重影响行洪。

入江水道下段自邵伯湖六闸以下到三江营长48公里。这一段由归江河道分流入江,并建有归江控制。运盐河、金湾河汇入芒稻河;太平河、壁虎河、凤凰河、新河汇入廖家沟。再由芒稻河、廖家沟汇入夹江至三江营入长江。1987年这段堤防的现状:江都段堤顶高程7.5~8米,堤顶宽2.7~3米,万福闸下和芒稻河堤顶高程为8.5~7.5米,顶宽2.5~3米。并有部分块石护坡。

1992年,邵伯湖堤防块石护坡、涵闸翻建加固、入江水道下游护岸工程分别开工兴建。翌年竣工,完成土方7.2万立方米,用块石3.3万立方米,计投资289.57万元。

邵伯湖区域有6条航道,虽水面宽,水深良好,但流速过快,直接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主要以泄洪为主,定为等外级航道。

赤岸乡尤家湾是邵伯湖的一个湖汊,1987年,该乡水产养殖公司将其“腹部”上下用网拦住,成立赤

岸水产养殖场第五工区,面积571亩,进行粗放式养鱼,1989年开始半精养。1994年底开始,承包给个

人进行鱼蟹混养。1991年开始,邵伯湖每年实行全湖禁捕,部分渔 民 利 用 围 网 或 网 箱 进 行 养 殖。1995年,湖区网箱面积6700平方米,1998年、1999年、2000 年分别为2000平 方 米、1600平方米、3230平方米。1997年,渔业乡大套村渔民用 80 平方米网箱养殖鳜鱼,获得成功。1998 年,该村 6 户渔民利用网箱养殖鳜鱼,养殖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3户还用网箱进行青虾养殖。

邵伯湖尤家湾水草茂盛,1991年,渔业乡板河村渔民等在尤家湾围网1000亩,进行水产养殖。1993

年,渔业乡庙湾湖渔场在庙湾湖中围网23亩进行精养。1997年,渔业乡沿湖村渔民在公道河两岸围网

508亩,其中养蟹503亩,当年产量1.9万公斤。1998年,渔业乡大套村渔民在湖边围网50亩,养殖草

鱼、鲢鱼和鱼危鱼。是年,湖区围网500亩。1999年,围网960亩,全是鱼蟹混养。2000年,围网养殖增加

到3300亩。湖区渔民走上由捕转养的道路。

为保护渔业资源,休养生息,1991

年开始,邵伯湖水域实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为全湖封湖禁渔期,禁止一切渔具

非法捕捞,禁止入湖或到沿湖收购水产品,禁止绞捞水草;6月1日至8月20日为银鱼、梅鲚禁渔期,禁止一

切网具入湖捕捞;1月1日至9月15日为螃蟹禁渔期,禁止捕捞、收购、贩运螃蟹。

邗江区凤凰岛位于太安镇北部的邵伯湖,水域辽阔,岛屿面积6平方公里。岛内植被丰富,长有多种野生动物和珍贵树种。全岛风光秀丽、水碧风清、满目苍翠、生态宜人。1999年始,乡党委、政府组织专家论证规划,招商引资,全面开发凤凰岛生态旅游区。

江都区邵伯镇旅游开发。

区内多圩田,为抵御洪水,清代末年建有中小圩38个。50年代初期,有中小圩69个。沿湖圩堤分散、矮小,外洪内涝,挡不住,排不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新中国建立初期,连遭1950年、1954年、1956年三次淮河大洪水袭击,湖西圩区耕地淹没,损失惨重。1956年始,沿湖圩区培修圩堤,浚港建闸。1970年代,沿湖圩区继续实施洪、涝、渍兼治,联圩并圩,加固堤防。围垦滨湖滩、土良滩滩地37.27平方公里,新增耕地1667公顷。

邵伯湖西岸为沿湖平原地区,范围包括赤岸、公道、黄珏、方巷、酒甸、杨寿和滨湖等乡镇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6.73%。清代中叶以后,淮河洪水大量过境入江,加之受西部丘陵地区山洪影响,该地区易洪易涝,受灾频繁。区内多圩田,为抵御洪水,清代末年建有中小圩38个。

平原西为宁镇扬丘陵地区的东部边缘,形成于第四纪上更新世,距今约10万年。范围包括杨庙、甘泉、槐泗、太安等乡镇的全部,以及杨寿、赤岸、公道、黄珏、方巷、酒甸等乡镇的一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32.61%。地面高程一般在9米~35米,坡度在3度~10度之间,甘泉山高程63米,为全县制高点。丘陵岗地由于受侵蚀切割程度不同,可细分为缓高岗、平岗和高平田3种地貌类型。土壤绝大部分由下蜀系黄土发育而来,质地较黏重,土层深厚,黄泥土、黄土有效土层不足50厘米,其他土种的有效土层一般都在50厘米以上。区境耕地可分为高平田类型、平岗类型和缓高岗类型。

邵伯湖又名棠湖,古属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浩渺无际的邵伯湖是江苏省扬州江都区邵伯镇自然风光绝佳处,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愈显风姿绰约。如今,两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好似绿色的长龙,盘绕着清澈的湖水;隋堤边,大树下,那接待游人的大厅和别具一格的小木屋,错落有致的点缀于绿树丛中;临湖远眺,烟波浩渺,鱼帆点点,一望无际。泛舟水上,垂钓湖畔,吃湖鲜,观民舞、听民歌、赏民乐,置身于大自然中,顿觉心旷神怡。邵伯湖风景旅游区,为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古”、“水”为特色,是扬州旅游十大景点之一。浩渺无际的邵伯湖是邵伯自然风光绝佳处,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愈显风姿绰约。两岸绿树成荫。

邵伯湖

古镇邵伯,南北航孔道,商铺鳞次栉比,是京杭运河闻名遐迩的繁华商埠。隋炀帝、乾隆、谢安、董恂、孙觉、苏轼等名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诗篇。至今留有甘棠庙、斗野亭、云川阁、大码头、大王庙、石板街、历史文化遗迹和朴实的民俗文化。

水产

邵伯湖湖水清冽,水草丰美,盛产鳊、白、鲤、桂等鱼种及银鱼、螃蟹、青虾、蚌螺等水产,还有“运河三宝”之一“邵伯菱”和当今声名鹊起的“邵伯龙虾”。邵伯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鸭蛋并称“运河三宝”。邵伯湖上滩头河汊,镇内的南塘,镇郊的艾菱湖、荇丝湖、星荡湖,河湖澄碧,水土肥沃,历史上都是邵伯菱的故乡。

螺蛳

螺蛳

飘渺无际的邵伯湖是邵伯自然风光绝佳处,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愈显风姿绰约。渔帆点点,一望无际。泛舟水上,垂钓湖畔,吃湖鲜,观民舞、听民歌、赏民乐,置身于大自然中,顿觉心旷神怡。明代赵鹤《过邵伯湖》诗云:“湖口人家住处幽,桃花蹊下晚驱牛。水耕谁信为农苦,春望何妨作客游。落日波声侵短竹,平沙风色带眠鸥。送行最爱长堤柳,直到官河绿未休。”

邵伯湖湖水清冽,水草丰美,盛产鳊、白、鲤等鱼种及银鱼、螃蟹、青虾、蚌螺等水产,还有“运河三宝”之一的“邵伯菱”和当今声名鹊起的“邵伯龙虾”。然而,与“邵伯菱”和“邵伯龙虾”相媲美的还有鲜美的“邵伯湖螺蛳”。时下,不少游客和市民都驱车前往邵伯镇吃龙虾,与此同时,邵伯湖螺蛳也变得声名远播,使人吃过之后难忘其味。其实,无论是品尝正宗的邵伯湖螺蛳或者龙虾,不一定非要跑到邵伯镇,在扬州市区,就有这样一家饭店,老板邵伯人,厨师也是一身的“邵伯技术”,更重要的是原料来自邵伯湖。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邵伯湖酒店还提供了十几个品种的江鲜、河鲜。其品种主要包括船丁鱼、条丁鱼、江鲢鱼、马鸡鱼、鳜鱼、白丝鱼、鲈鱼、虎头鲨、草鞋底、鸦片鱼、铜头鱼、鸭嘴鱼等。真可谓品种齐全,口味众多。当然光吃水鲜也不行,维扬风味的土家菜也成了邵伯湖酒店一大特色。

邵伯湖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邵伯湖酒店登陆扬城已经五年多了,凭借着独特的口味、优质的服务深得扬城人的喜爱。不仅本地的食客趋之若鹜,很多外地食客也纷纷慕名而来。

银鱼

邵伯湖银鱼是邵伯湖的另一特产,由于邵伯湖水质特别好,可与太湖银鱼齐名。银鱼个体细小,周身银白色,软嫩而发亮。渔民用特别的渔网捕捞。银鱼无鳞、无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烹调银鱼方便快捷:银鱼可炒蛋、加上绿绿的葱末,好吃好看;银鱼可与盐卤点成的豆腐,加上生姜末、老葱花,烧成一盆银鱼豆腐汤,味道鲜美。银鱼打蛋汤、银鱼烧豆腐干子也是邵伯的家常菜。

邵伯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于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上一篇:李书生

下一篇:恐蜂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