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壮的恐龙:汝阳黄河巨龙等于10头大象。
科学家根据出土的化石,复原出了汝阳黄河巨龙,2007年8月在黄河迎宾馆亮相。
高8.2米,长超过18米,一个指甲盖长22厘米、宽10厘米。站在黄河迎宾馆的梧桐树下,不需要抬头就能“吃”到树叶。
这只汝阳黄河巨龙还很魁梧。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介绍,它是目前已知亚洲体腔最大、最壮的恐龙。
为保护化石不被损害,复原出的这具恐龙化石是用硅橡胶、玻璃钢、钢材等制作并架起的。负责制作模型的工程师张玉清说,为制造这个大家伙,硅橡胶用了1吨,玻璃钢用了2.8吨,钢材用了5吨左右,做好之后的模型重量在3吨左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说,根据化石的密度以及骨架结构推测,这条汝阳黄河巨龙活着的时候,体重应该在60吨左右。这重量相当于10头大象。全长不过60厘米的世界最小小窃蛋龙比起汝阳黄河巨龙,小窃蛋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60%的巨龙已被“吃”掉
因不知道什么是恐龙,生活在这两个恐龙化石群附近的居民把恐龙化石当药材“龙骨”,吃了50多年。
汝阳刘店乡沙平村王沟的老田头已经50多岁了,他说30年前他就开始挖龙骨。
“龙骨有止血功能,是药材,我们这里专门有人上门收。”老田头说,两三年前,他还靠卖龙骨增加收入,一般1斤卖7毛钱。一年靠卖龙骨能增收七八百元。
董枝明说,2000年他到汝阳考察时,就发现了这只黄河巨龙。“当时还基本上是完整的。可是老百姓不知道这是恐龙化石只当是新发现的龙骨富矿,几年来拼命挖拼命卖,现在出土的是剩下的40%,60%的化石已被吃掉了。”
按照每斤7毛钱计算,这只60吨的恐龙被吃掉了7.2万斤,为当地居民增收不过5万多元。而实际上,恐龙化石已完全石化,根本没有药效。
河南恐龙震撼世界
德国古生物专家大卫·洪说,任何一具恐龙化石的发现都足以震惊全世界,河南一下子发现这么多恐龙化石,让他感觉这真是片神奇的土地。
还有30多名外国专家一致认为,汝阳的这一恐龙化石群在研究大型蜥脚类恐龙和结节龙类的分布、迁徙、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日本福井县恐龙博物馆副馆长东洋一已经提出了请求,请求明年在日本展出汝阳黄河巨龙。
亚洲第一巨龙或许也在汝阳
在挖掘汝阳黄河巨龙时,挖掘人员还意外发现了一根长约2.35米的股骨。科学家据此推断汝阳还有更大的恐龙化石。
省地质博物馆负责挖掘的贾松海说,当时他们在汝阳县刘店乡3号化石点挖掘化石,挖着挖着,工作人员就不挖了。
“当时,那个工作人员说,挖到一个可能是树根的化石,大约有20多米,问我要不要。”贾松海说,本来不想要,可又觉得不管是什么都得看看,于是就决定挖出来。
没想到,挖出的是一根硕大的股骨。“我们就顺着水流方向继续挖,没想到不到10米,就发现了胫骨、背椎椎体和尾椎椎体。”贾松海说,他现在特别庆幸没放弃那个“树根”。
股骨就是大腿骨,胫骨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迎面骨,仅这两根骨头加起来就有3.68米高,可以想象这恐龙该有多高大。
董枝明从目前出土的这些化石推测,这是一只未知的巨型蜥脚类恐龙,有望成为亚洲第一巨龙。
秦岭以东是恐龙家园
在恐龙生活的白垩纪,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景象?商报记者随国内外近40位专家在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考察,专家认为白垩纪秦岭以东是恐龙家园。
董枝明认为,在白垩纪时期,秦岭以东、伏牛山拐角是一个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的盆地,没有分明的四季,只有旱季、雨季的区分。有一条巨大的水系,维系着恐龙、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生命。
雨季的时候,丰富的资源让食量巨大的恐龙“丰衣足食”,食草的有吃不尽的植被,食肉的有着丰富的昆虫可以充饥。但随后旱季到了,树木干枯、河流干涸,身形巨大的恐龙终因消耗太大,没等到雨季就倒下了。
雨季来了,爆发的山洪卷着泥沙将尸体掩盖。大量的尸体顺着水流的方向沉淀于盆地的底部。在被泥沙封闭的无氧环境中,尸体慢慢石化,变成了化石。
栾川、汝阳所处的正是秦岭以东、伏牛山拐角。接连发现的恐龙化石证明了董枝明的推测。
“发掘过程中,一旦找到一个化石,我们总是顺着水流的方向继续寻找,往往会有发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讲。
将来也许能复制恐龙
董枝明教授认为,将来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许能复制恐龙。
董枝明说,现在日本、俄罗斯的专家在西伯利亚寻找猛犸象的遗传物质,希望能克隆猛犸象。也许有一天找到了有活性的恐龙遗传物质,就复制出恐龙。
当地居民最大的心愿是建一座恐龙原址博物馆。
老田头说自从知道卖的龙骨是恐龙化石后,他们再也舍不得卖了,因为恐龙是旅游资源。
但董枝明说,建立恐龙原址博物馆需满足三方面要求:第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第二,便利的交通;第三,清晰的研究成果展示。目前汝阳、栾川的恐龙化石研究才刚刚起步,现在建立博物馆时机还不成熟。
“恐龙”的由来
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名英国乡村医师。
公元1822年,他发现了一些嵌在岩石里的巨大牙齿和骨骼,经研究,认为应属于某种庞大的爬行动物所有,并将其命名为禽龙。
不久,英国又发现两种巨大爬行动物的骨骼,分别被命名为斑龙和森林龙。
公元1842年,科学家理查德·欧文正式命名,名称原意为恐怖的蜥蜴,我国将其翻译为恐龙。从此,恐龙的研究热潮便席卷全世界。
恐龙是最引人注目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根据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
全球各国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约2200个,通过科学分类归并,大概有500个属、1000种以上。据董枝明最新统计,中国已命名的有129属、164种,并且门类齐全,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