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30-120厘米。根状茎斜或垂直,长约10厘米,粗(2-)4-7毫米。
基生叶3-5,有长柄,为三出复叶,有时1-2个或全部为单叶;中央小叶有长柄(长1-6.5厘米),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不分裂或3-5浅裂,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疏糙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3-36厘米,疏被柔毛,基部有短鞘。
花葶直立,疏被柔毛;聚伞花序2-3回分枝,有较多花,偶尔不分枝,只有3花;苞片3,有柄(长0.5-6厘米),稍不等大,为三出复叶,似基生叶;花梗长3-10厘米,有密或疏柔毛;萼片20,紫色或紫红色,倒卵形,长2-3厘米,宽1.3-2厘米,外面有短绒毛;雄蕊长约为萼片长度的1/4,花药黄色,椭圆形,花丝丝形;心皮约400,生于球形的花托上,长约1.5毫米,子房有长柄,有短绒毛,柱头长方形。
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瘦果长约3.5毫米,有细柄,密被绵毛。7月至10月开花。[1]
秋牡丹
分布于中国在云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栽培甚普遍,在日本也有。有时逸出呈野生状态。[1]
秋牡丹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
繁殖:常用播种和根插繁殖.播种可待种子成熟后目即播,播后15-18天发芽。扦插:在秋、冬季花后将健壮恨切成5—10厘米小段.撒铺在沙床上,待长出叶片后移栽。种苗需1次间苗:5月间盆栽或露地栽培,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一次栽植.可连年开花不断,3-5年后再分株繁殖更新。早春或晚秋播种:早春多在3-4月播种育苗,条播,行距3-4.5厘米,播后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至第2年早春,越冬幼苗未萌芽前,按行株距30厘米×9厘米进行移栽。分株繁殖:在老珠尚未萌发时连根挖起,分株栽植。田间管理:幼苗期宜施氮肥,抽苔时要摘除花蕾,以利根部发育,经常注意浇水、松土和除草等管理工作。病虫防治:常有锈病和霜露病危宫,可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和黑芫菁危害,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秋牡丹可供药用,治重感冒、股癣、体癣等症,又能杀蛔虫(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该植物含植物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有杭菌、杭病毒活性,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开发天然来源的抗炎药具有良好的前景。药理研究证明了金莲花的上述作用,从中分离出来的牡荆昔还有抗癌、降压、抗炎和解痉作用。植物的传统药用部位是花,但花的产量低,如果将茎叶一起应用,可以扩大药用资源。研究表明:金莲花茎叶的化学成分与花基本相同,只是总黄酮含量稍低;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合并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