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古鲁坝和其支、告湾、迪古支、米罗均是纳西村寨。很早以前,丽江的纳西人到此开荒,无意中发现遗落的玉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确认这是块肥沃的土地,于是移民到此,安家落户,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所以“古鲁坝”有“最早来到这里的原住民,即本地资格最老的居民”的意思。古鲁坝现今居住着80多户纳西人。在哈巴村东边不足一里的地方有两个村子叫阴山村和阳山村,是汉人的村落,祖上从四川巴蜀之地盐源县迁徙而来的,现有50多户人家。哈巴村
据说,早时风水先生测占风水,认为这里是阴阳八卦之地,故名。海拔高于哈巴村以西不远,是龙王边村和兰家村,这两个是穆斯林村寨。据说是从三坝乡北部山区的安南村迁居过来的,已有80多年的历史,祖上以经营银矿冶炼为生,因擅长经商,被视为犹太人。在龙王边村西北方不远处更高的山坡上则是彝族村寨,共有70多户,他们是150多年前从四川迁居到香格里拉县的洛吉后辗转到此,除有两户是黑彝外,其余均是白彝。在哈巴村以北10多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拉马自达、海藻巴村和谷地村,均是僳僳族的村寨,属白僳僳。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0.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278.55 万元,占总收入的 %;畜牧业收入 167.38 万元,占总收入的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977 头,肉牛 272 头,肉羊 453 头);渔业收入 0.00 万元,占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 18.15 万元,占总收入的 %;第二、三产业收入 42.17 万元,占总收入的 %;工资性收入 57.54 万元,占总收入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46.00 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57.54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240 人(占劳动力的 %),在省内务工 240 人,到省外务工 0 人。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380.00 亩(其中:田223.00 亩,地 4,157.00 亩),人均耕地 18.55 亩,主要种植 玉米、小麦 等作物;拥有林地 618.73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0 亩,主要种植 核桃、花椒、苹果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0.00 亩,其中养殖面积 0.00 亩;草地 0.00 亩;荒山荒地 0.00 亩,其他面积 0.00 亩。有 等资源。
集贸市场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 是、通 是、通 (或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无)路灯。全村有 892 户通自来水,有 0 户饮用井水,有 0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有704 户通电,有 0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553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 %和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267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124 户(分别占总数的 %和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路(或不通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 否;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 5.00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5.00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2 辆,拖拉机 28 辆,摩托车 8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2,659.00 亩,有效灌溉率为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840.00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18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91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0 户;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 户。全村有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 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5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196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569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122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文化教育课堂
该村建有小学 8 所,校舍建筑面积 2,896.00 平方米,拥有教师 21 人,在校学生 人,距离 镇中学37.00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68 人,其中小学生413 人,中学生155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0 个、图书室 0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0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年被 评为 等等。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 892 户,共乡村人口 4675 人,其中男性 2047 人,女性 2628 人。其中农业人口 4675 人,劳动力 3387 人。该村以××、××族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 族 纳西族 人,族 彝族 人,其他民族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0 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1727 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享受低保 0 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322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 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 35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0 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892 户,占农户总数的 %。
新农村建设(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该村到2013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否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13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1]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白水台小学,中学生就读到0。该村距离小学校20.00公里,距离中学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207人,中学生0人。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村内基础设施较差; 2、产业结构较单一; 3、现有农产品销路不好,影响农民的收入。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改变产业结构模式,依靠自然环境的优势,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现有旅游资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