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

时间:2024-04-01 01:38:15编辑:优化君

汤若望的历史研究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在我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马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20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界对于汤若望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性研究。1919年重刊汤若望教理著作《主制群征》,马相伯、英敛之都为之作序,对汤若望评价甚高。如英序称汤若望“抱救主而牺牲救世之怀,籍历以达其传教风志”。马相伯于1949年9月在《上智编译馆馆刊》发表《王觉斯赐若望跋》一短文。从20一30年代,中国报刊陆续发表一些介绍汤若望或与汤若望研究有关的文章。汤若望等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学者对其科技十分重视,一些学者对于汤若望的科学事迹曾作过深入研究。1938年徐宗泽在《圣教杂志》发表《祟帧历书》一文,考证汤若望参与修历的详细经过及其作用。曹京实1943年在《中德杂志》发表《汤若望与中国天历》一文,作者认为汤若望对于中国历法的贡献首先是仪器的制作,其次是著作的撰写。在其所开列的汤若望著作目录中,加上了阮元《畴人传》中没有开列的一些书目,计有《西洋测日历》、《民历补注解惑》、《钦定七政四余万年书》、《新历晓惑》、《测食说》、《共译各图八线表》等十余部。作者认为,汤若望来华的目的虽为传教,但是在科学上的贡献颇大1949年以后的30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在内地没有充分展开。直至1978年以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课题才重新被学术界所注重。中国学者所撰写的专论汤若望的文章有:董伯先《中德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汤若望》(《德国史研究通讯》2,1983)、林铁钩《汤若望与顺治帝》(《清史研究通讯》,1985.1)、李兰琴《汤若望简论》(《世界历史》,1989.1)、《寻汤若望遗踪—一在德国考察随笔》和《钦天监第一位洋监正——汤若望》(《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东方出版社,1993),梁建华《汤若望在中国》、安双成《汤若望始末》(《历史档案》,l 992.3)、路遥《汤若望评议三题》(《文史哲》,1992.4)、王渝生《“通玄教师”汤名望》(《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3)、陆敬严《中德科技交流的先驱——汤若望》(《中匡科技史料》,1993.2)、康志杰《西学东渐6t先行者汤若望》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3)、顾宁《汤若望进呈顺治皇帝的新法地平日暑》(《中国科技史料》,1995.1)、乡双成《汤若望在华传教之得与失》(《历史栏案》,1996.3)等等。李兰琴著《汤若望传:(东方出版社,1995)是一部专门对于汤若望一生的经历及业绩详加论述传记著作。方豪《中西交通史》也详述了汤若望的科学贡献。在下卷l章7节“伽利略诸人天文学新说传入中国”说,汤若望已将伽利略关于木星等之卫星运动的新说介绍于中国。同时,汤若望又介绍了伽利略关于天河的学说。方豪还介绍了汤若望在铸炮、造镜等方面的贡献及其著作。

最早到中国的比利时人是谁?

最早到中国的比利时人是南怀仁。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1623年10月9日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


汤若望在崇祯年间督造了多少门火炮

  1636(崇祯九年),汤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20门。  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德国人,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从总的趋势看,20一30年代,汤若望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时期,80年代发表的一有关汤若望的论述具有启迪思维的作用,是需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和全面的研究。  

当年传教士汤若望备受恩宠,为何又被判处凌迟?

汤若望被判处凌迟的原因是因为他修订新历法。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外国友人,而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国外的基督教正大盛,很多的传教者为了传教而来到了中国,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很多人都籍籍无名,而有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汤若望。汤若望来中国的时候,中国正是明朝末年,而汤若望正顶着火药专家的名号,从澳门直接进入到了京城,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作为一位传教士,汤若望在中国却并没有进行他的老本行,而是为帝王研究出火炮,不仅如此,这位来自德国的传教士还将西方的天文知识带入了中国,同时也帮助崇祯帝王修订了历法,他对明朝的帮助可谓是极大。但是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明朝灭亡后,汤若望也没有回国,而是继续待在中国,甚至于还为清朝服务,因为他的能力实在是突出,所以他受到了清朝帝王的重用,继续在清廷担任重要官职。可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判处凌迟呢?这就要说到汤若望主持修订历法的事情了,中国古人十分相信风水,而汤若望一来就改成了新历法,这不是在说老祖宗的不是吗,于是就有人弹劾汤若望,康熙帝就将他判处了凌迟。但是也许是汤若望的运气好,在行刑前,天空出现了彗星,不仅如此,还发生了地震。古人是很迷信的,于是汤若望的死罪被免除了。

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为何在康熙三年为被判凌迟极刑?

说白了,这是满清初期以鳌拜为核心的一群人,实行闭关锁国,排斥西方文明的一场争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汤若望是德国科隆人,虚诚的传教士。他早在明未就来到中国传教,终身没有回国。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神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其中,汤若望的文天水平最高。他来到大明宫廷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当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后来又成功地预测了第二年(1624年)9月的月食。大明官员都是汉人,思想比较开通,不排斥西方文明。礼部尚书徐光认为汤若望人才难得,经过崇被同意将他请入钦天监。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汤若望帮助钦天监终于完成了卷铁浩繁的《崇被历书》,共计46种137卷。《崇被历书》是对中国传统历法的重大改革。崇被皇帝对汤若望很是欣赏,给予很大封赏。受到鼓舞的汤若望,不但为崇祯铸造了20门西洋火炮,还翻译了1550年德国矿治学家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撰写的论述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论矿治》。比如,杨光先认为汤若望说的地球是原型,是荒谬的。因为地球如果是圆的,那么中国人站在球顶自然是没有问题,那么西洋人站在球的侧面甚至底部,是如何站得住的?难道和壁虎一样,吸在墙壁上吗?比如,杨光先认为基督教是旁门左道。他们的十字架是用来顶死强盗的。那么耶稣就是强盗,就是土匪,怎么能作为神子呢?而基督教用十字架,岂不是崇拜强盗。基督徒每个人都佩戴十字架,肯定是旁门邪教的暗号。

汤若望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
望采纳!!!


上一篇:志在千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