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意义
历史从字面上看的意思是发生过的事情,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得后人可以对此有所了解。
我认为:
历史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知晓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在出现相似情况时可以进行参考,使得我们少走弯路;
可以让我们从中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可以给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上的支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面对困难时众志成城;
可以坚定我们的目标,在对未来彷徨与不确定时增强信心,确保不会迷失自己的道路;
可以从中汲取知识,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
历史主要起的是参考作用,他的作用是无形的,究竟是助益还是阻碍要看是被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在我看来,逃避历史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出于维护和谐的需要,可以是出于维护政权的需要,也可以是为了通过行为来获取更高的利益或是其他理由不一而足。
为什么对历史那么感兴趣?
爱历史是个人喜好。。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历史,大学读的是别的专业,但没有忘记历史,空余时间都是爱看历史相关的书
如果你真的想学好历史,有几个办法
1,多看历史书。先找你感兴趣的朝代开始看。
2,多看史诗性的电影(不过你千万别被里头的瞎扯淡内容迷惑住了)
3,玩游戏,多玩史诗内容的游戏,少玩些PK,格斗的。
4,百家讲坛(这个还是建议你以后感兴趣了再看)
说说我看历史的步骤::(呵呵,我个人学习历史的历程)
1,我先是看《三国演义》,随我年龄增长,懂事后,感觉它在扯淡,妖魔化历史人物,于是就断了。改看《三国志》
2,第二是看中国5000年,这个讲的不详细,不够入骨。不过可以基本了解到中国每个朝代发生过哪些大事。
3,公元16世纪,1540-1598年,日本战国之乱
4,大汉帝国史,先看西汉,再看东汉。东汉部分可以连接到三国。
5,春秋战国史,这个年代够吸引人的。
6,开始想翻中国4000年前,炎黄老祖宗那时的历史来看,可惜没有文献。觉得很遗憾、很失落。
7,大唐帝国史,这个朝代可以从隋朝开始看,因为连得很近。
8,宋朝,金国,辽国,西夏与蒙古。这个朝代,我觉得是打开对国外历史兴趣的大门,因为这个年代,全世界都在发动剧烈的变动,从大汉民族文化圈可以扯到伊斯兰文化圈,再远些可以扯到欧洲。
建议一下:
1.如果你喜欢看动荡的历史,不妨从宋朝入门。
宋朝时候,纷争剧烈,局势很动荡,世界上强大的文化圈都发生战争。南宋和辽、金、西夏恩怨不断;同时的欧洲经常举行十字军远征耶路撒冷,和伊斯兰地区的国家较量,时合时分的;新崛起的成吉思汗向西进发,缠合进伊斯兰文化圈。日本镰仓幕府也是平源两族纷争、和族弟的纷争。
2.如果你喜欢大汉民族的骄傲和辉煌,可以从大汉帝国看起,这里你可以看到武帝陛下为大汉民族打下来的尊严。。。
辉煌可以联系到大唐帝国,太宗陛下的贞观之治,使得华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黄金土地。
3.如果你想看英雄人物,著名厉害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以看三国,这个时期可以与大汉帝国联系起来。。更古老些,可以看春秋战国。
PS一下:
我非常喜欢历史,最近在找古埃及和赫梯帝国的资料来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加个好友:QQ5603544
香港的历史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扩展资料:位置境域:香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纬22°15′,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岛80.7平方公里,九龙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7平方公里。地形地貌: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2倍多的大屿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汉乐府历史?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西安历史的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史记》(汉·司马迁)2,《汉书》(汉·班固)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4,《三国志》(晋·陈寿)5,《晋书》(唐·房玄龄等)6,《宋书》(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姚思廉)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征等)14,《南史》(唐·李延寿)15,《北史》(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扩展资料: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史
大清朝最特殊的一个机构,官职虽然不是最高,为何大家挤破头想进去?
这个职位就是清朝的内务府,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私人秘书兼私人保镖兼理财管理。这个职务与皇帝非常的靠近,尽管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及地位是非常的大及重要的。就说最小的权力都是可以安排皇帝去哪个寝宫休息,这个对外面的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现在就来说一说内务府的一些权力及职责,首先内务府是一个专门掌管皇帝内务的地方,包括皇帝大大小小的各种私人事情。还有皇帝的日常开销,皇帝自己的财政收入,官员的进贡等。因为当时清朝虽然还是帝王制,但是实际上皇帝的钱与国库的钱是分开的。而且这两笔钱由不同的人管理及支配。尽管内务府大臣仅仅为正二品,但是却是最靠近皇权的位置。毕竟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了。而且由于内务府只对皇帝负责,因此皇帝对内务府的信任远比自己朝廷大官信任的多。而且也正由于只对皇帝负责,因为内务府的官员很多都是皇帝钦点的,而且皇帝对他们也是了如指掌,毕竟是要确保内务府的人掌控在自己的手掌心内。这个带给他们的好处就是很容易成为皇帝的心腹,并且一旦获得皇帝的喜欢想晋升到自己想要的职位那是轻而易举的。其次很多人想来内务府主要是因为他的油水很多而且很好捞。一旦什么人想送点东西给皇帝而且又想引起皇帝的注意的,那肯定要给内务府的人打点打点的。
历史上什么人物是贪婪的
和 砷
和砷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因风度翩翩、容貌俊秀,精明能干,善于逢迎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终其一生,他为追求金钱与权力而费尽心机,在得宠之后,更是恃宠生骄、不可一世。他专权二十余年,不断扩充势力,大肆聚敛钱财,贪尽天下财富。饱在官场浮沉数十年,以乾隆为靠山,多次化险为夷。乾隆死后,他即被嘉庆帝赐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一、立"钱、权"之志
和砷的出身并不显贵,父亲常保官至福建副都统。和砷自幼模样俊俏,十分乖巧,人见人爱。年少时他曾在咸安宫官学就读,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过目成诵,不仅背熟了《四书》、《五经》,而且满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另外他还掌握了蒙文和藏文,学会了作诗填词。他的学业和 "谦和",赢得了著名学者袁枚的称赞。和砷虽然身为中等官僚家庭子弟,但却因家中变故,并未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他三岁丧母,十岁丧父,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尝尽了人间冷暖。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正是少年时代这段备受冷眼与屈辱的经历,磨练了和砷的意志,使和砷自小就立下了追求金钱与权力、出人头地的志向。最终他步步为营,成了日后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乾隆朝第一宠臣。
父亲死后,为了筹集生活费用,和砷四处向人借贷,但得到的只是无情的嘲弄与莫落。无奈之下,和砷只得向管理自己家百封地的赖五讨要租银。赖五见和砷年幼好欺,非但不给租银,反而将他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和砷只得到保定府告状,结果却遭到了保定知府的一顿痛斥。为了继续生活,也为了不间断自己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业,年仅十三岁的和砷强忍屈辱,卖掉了土地。
在咸安宫官学学习期间,和砷也因家贫而常常道人歧视、受人侮辱。
有一次,一位大官的儿子写了一首讽刺老师的诗,却硬说是和砷作的。恼羞成怒的教师没有给和砷任何分辩的机会,抄起戒尺就是一顿乱打。和砷心里明白,老师也只敢在他这样的穷学生身上发泄怒气,根本不敢招惹大官的儿子。这一顿乱打,使和砷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从四处借贷、要租银、告官、挨打的经历中,和砷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从此,他便把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二、 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确立了人生目标后,和砷更加奋发向上。天道酬勤,和砷出人头地的机会终于来了。
和砷二十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他由于一表人材,而被身居高位的英廉看中。英廉将孙女冯氏许配给他。这样的靠山给和砷的发迹创造了条件。和砷虽应举未中,但在英廉的活动下,在乾隆三十七年 ( 公元1772年)被授予三等侍卫职,不久调任变仪卫,担任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差使虽然地位不高,但可经常伴驾,是一条晋升的捷径。
和砷的时来运转颇具戏剧性。一天,乾隆帝出巡,仓促间找不到黄龙伞盖,乾隆很不高兴,借用 《论语》中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欤?"其余随行人员都膛目结舌,不知所措,只有和砷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话"这句话是对 《四书》上 "岂非典守者之者过邪?"的巧妙变通。乾隆顺着这宏亮的声音看到了和砷,见他仪态俊雅,机灵善辩,不觉喜欢起来,从此让他总管仪仗队。次日又升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和砷以一个官学生的身份,却如此迅速地得到宠幸,实属前所未有。故朝中官员都觉得纳闷。孰不知这里头有着一段非常离奇的故事。乾隆为宝亲王时,有一天进宫请安,经过雍正爱姐马佳氏的卧室,正好看见马妃在对镜梳妆。宝亲王见马妃长发及地,不觉心中一动,偷偷走到马妃身后,蒙住了她的双眼。马妃不知道是宝亲王,顺手用梳子打到宝亲王的眉间,竟打起一个青紫纹块儿。皇后看见后,以为宝亲王与马妃有染,便下令将马妃赐死。宝亲王得知时,马妃己气绝身亡。乾隆抚尸大哭,咬破手指,在马妃项间点了个标记,说:"是我害了你,你要知道我现在还不能作主。你如果有灵魂,二十年后一定要与我相聚,我一定不会辜负你。"此时马妃已去世二十六年,和砷也恰好二十六岁。乾隆见和砷面貌和马妃一模一样,且项间也有一块朱砂记儿,便认为和砷是马妃转世。于是顿时生址怜惜之心,对他百般宠爱。
和砷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帝左右,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留心观察、细心揣摩。时间一久,对乾隆的脾气、心理、好恶等,都了解得很清楚。他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出乾隆想干什么,不等乾隆开□,就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和砷费尽心机去逢迎乾隆。乾隆也对他的办事能力极为满意。当时乾隆倚重的军机大臣于敏中是汉人,而乾隆帝一直在物色一个满族人帮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和砷无疑成了最佳人选。从此他加官晋爵、平步青云,九年之内升至军机大臣。只有三十岁的和砷就当上了军机大臣,成为参与军国大政的核心人物之一,爬到了一般官吏钻营一辈子都不能达到的官位。这在论资排辈的封建官场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乾隆以和砷办事干练为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提拔他。他曾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埋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砷发迹之迅速,实属罕见。
三、秉权二十余年
和砷自乾隆四十年 (公元1775年)发迹,至嘉庆四年 (公元1799年)正月被赐死,专擅朝政二十余年。他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加封一等公;儿子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曾任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砷之女嫁给康熙帝之重孙;和砷的侄女即和琳之女,嫁给乾隆之孙子。和砷与皇室的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砷的家人凭借其权势,横行霸道。
各地的封疆大吏纷纷攀附和砷。和砷当权期间,劣迹昭彰,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和砷得势之后,大肆培植亲信,组织 "和家班子"。他首先把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长安拉大军机处。两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合伙干了许多罪恶勾当。福长安的小舅子是个连满语都说不好的浅薄之徒,却被和砷安排为广信知府。在一次考核官吏政绩的 "京察"中,和砷特意将他列为 "保送一等"。和砷的族孙景安被委任为河南巡抚,白莲教起义时,他不敢与起义军正面作战,总是在起义军后尾随,被人讥为 "迎送伯"。和砷的亲家苏陵阿毫无能力,和绅却对他特别提拨。在两江总督任上,苏陵阿公开索贿,接见属员时竟公开说:"蒙皇上圣恩,命我这老头子来捞点棺材钱。"这样一位厚颜无耻之徒,和砷竟公然将他推举为东阁大学士。这时的苏陵阿已年逾八十,两耳不聪,老眼昏花,连一举一动都需人扶持,被人称为 "活傀儡"。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因曾在相砷家教读,当了高官,成为他的党羽。
对于不附己者,和砷千方百计地予以迫害打击。他与大学士阿桂始终势如水火。嘉庆帝的老师朱哇及嘉庆帝的宠臣东阁大学士董浩,也没躲过和砷的陷害。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太上皇乾隆帝下诏调朱挂来京任大学士,嘉庆帝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砷盯上这首诗,把它拿给乾隆看,说嘉庆早就想 "示恩于师傅"。乾隆大怒,幸亏大臣董浩从中劝谏才未处死朱硅,但降朱硅为安徽巡抚,并谕令 "不得内召"。
2、控制朝政
和砷恃宠弄权,独霸军机处。嘉庆二年 (公元1797年),和砷任刑部尚书时,乾隆帝又命他兼埋户部 "紧要大事"。但他到任后,竟独揽户部的一切权力。同年,他又下令,以后大臣的奏章,一律
要另备一份副本呈交军机处,使他先于皇帝看到奏章。就这样,他通过控制奏章的渠道独揽了朝政大权。
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永炎即位后,乾隆帝依然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和砷继续受到重用。由于乾隆帝老而健忘,和砷更能左右其意旨,成为出纳帝命之人。他的专擅程度甚于往昔,人皆侧目,连嘉庆皇帝也莫可奈何。一次,和砷上奏乾隆帝裁减太仆马匹,甚至影响到皇帝乘骑,使嘉庆帝暗自叹息说:"从此不能乘马矣。"他还把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帝身边,名为帮助整理诗集,实
欲窥探皇帝的一举一动。嘉庆二年 (公元1797年),嘉庆帝鉴于来年春自己"临雍礼成",下谕旨准备 "冬间大阅"。和砷即以白莲教大起义末被扑灭为由,向乾隆帝提出不宜举行这一典礼。乾隆帝立即接受了和砷的建议,下旨说大阅暂行停止。和砷的专擅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庇护贪官,收受贿赂
乾隆时期,天下太平,封建官僚、地主阶级化,贪官数目之多、官员品级之大、赃额之巨、手段之高、范围之广,堪称清代历朝之最。查找有关史料,人们不难发现,许多大案要案均发生在和砷专权之后显然与和砷不无关系。
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1年),浙江巡抚王禀望在甘肃藩司任内贪污监生所交的贩济粮案发,清廷在其家搜出金银百万两之多。通政司副使钱沣查明勒尔谨、王禀望皆为和砷私党,陕西巡抚毕沉又经常奔走和门,与勒、王两人狼狈为奸,且知情不报。钱沣于是上奏疏弹劾毕沅。和砷虽然没有能保住勒尔谨、王禀望等人的性命,但终于使毕沉逃脱了惩处。
乾隆四十七年 (公元1782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等贪纵营私。乾隆命和砷同都御史刘墉以及钱沣一起去查办。国泰的营私舞弊,世人皆知。和砷先是给国泰通风报信,让其早做准备;后来在盘库时随便抽查儿封银子,一看数目不缺,就要草草收场。御史钱沣却查看得十分仔细,发现这里的庄银规格不一,便知有诈。又见和砷那样盘库,知其暗中袒护国泰,如果就这样收场,不光是贪官得不到惩处,他自己还要以所劾不实而获罪。因此,他再三请求封库再查。和砷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封库。第二天,钱沣通知各商号说,借钱给府库的赶快前来认领,否则银两一律充公。结果商人纷纷前来领银。原来库银是从商铺暂时借来充数的。国泰贪污库银二百万两的内幕终于被揭开了。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和砷的通风报信、竭力营救未能奏效,国泰、于易简都被处死了。
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年),内阁学士尹壮图请旨"密查亏空"。和砷很忌恨尹壮图,生怕他的 "密查亏空"之火会烧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整整他。和砷表面上要求乾隆派尹壮图和户部侍郎庆成同赴各地清查仓库,暗中却命令庆成监视和牵制尹壮图。每到一地,庆成并不急于盘查,而是先拖延数日,令尹壮图枯坐馆舍,使其行动受到限制。事先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吏,则赶紧东挪西借,暂时补足亏空,结果自然查不出任何漏洞。刑部以挟诈欺公、妄生异议罪判处尹壮图死刑。最后还是乾隆帝免去了他的死罪。这使和砷贪财的气焰更加嚣张。
和砷不仅百般庇护各地的贪官污吏,而且更不容许正直官员触及自己的管家。和砷的管家刘全恃强营私,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将论幼”。和砷接到党羽的报告,急忙命刘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和砷在乾隆帝面前诡称自己平时对家人管束甚严,如有此事,自己听凭处置。于是,乾隆帝 "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最后曹锡宝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
由此可见,乾隆后期,尽管清廷诛戮了一大批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在内的贪官污吏,但官场的贪污聚敛之风未有丝毫的收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需要筹集大量银两,通过进贡、接驾、祝寿、献礼等方式,以满足乾隆帝挥霍钱财、和砷贪得无厌的欲望。
和砷虽身为官场贪污之首,却照样升官。乾隆五十一年 (公元1786年),三十六岁的和砷被任为文华殿大学士,官居一品。古人云:"德性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为小人者未必无才。"现存 的和砷的集子 《喜乐堂诗集》中有不少诗是他对乾隆应制奉和之作。清代诗歌认为,他的诗格律妥切,颇有佳句。在书画方面,和砷也是一个行家。
另外,他不仅精通满汉文,而且通晓蒙、藏文,并能用蒙、藏文为乾隆帝拟诏书。他还掌握了鲜为人知的西域秘咒,这在当时朝廷官员中是很少见的。他显示了较强的处理政务的才能,还 "善体圣心",对皇帝的起居可谓体贴入微。每当上朝遇到乾隆咳嗽,身为宰相的和砷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这位老迈的皇帝手捧唾盂。这无疑是使他获得宠信的重要因素。乾隆帝虽是一位英主,但他好大喜功,乐于巡游,讲究享受,还大兴土木。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钱,然而乾隆又不愿意动用国库。和砷为此特设立 "密记处",实行议罪银制度,这样地方大员就有了公然向皇帝行贿的名目。就是个别的大员并无过失,但想继续升官的大员自然也走上向皇上献财富的捷径。这种制度有效地弥补了乾隆巨大开销的缺额。和砷还热衷于办贪污案子,但他处理贪污案并不是为了整顿吏治,而是因为这些被抄没的家私可满足乾隆挥霍之用。
为了讨好乾隆,和砷借主管户部和内务府之机,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以供乾隆享乐,满足他做快活天子的愿望。每当朝鲜等国使臣来见乾隆帝时,和砷均为出纳帝命之人。正如来华的朝鲜使臣所说:阁老和砷,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
4、不择手段,聚敛钱财
从小便对权力与金钱有着强烈欲望,并把它们作为人生目标的和砷,在得到乾隆恩宠,大权在握后,便开始把精力投人到他人生的另一个目标的实现上。人们说 "和砷爱财,取之有道",此话一点不假。为了聚敛钱财,和砷不惜利用职权贪污、索贿、受贿,甚至巧立名目,生造出议罪银制度,真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自王公,下至舆僵,莫不侧目唾骂。
内务府负责宫廷服用、食物、武装守备等方面的事务。和砷作内务府的负责官员,为了支付宫廷庞大的开销,便以为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过生日为名,对各级官吏和富商进行大肆搜括,和砷本人则借机揩油。各地朝贡的礼品都得首先经过和砷这一关,和砷私自侵吞了贡品的十之九。他家所藏的一颗大珠比乾隆御用的冠顶还大。至于户部、内务府的大宗钱财更是由和砷任意支用,几乎无账可查。乾隆对此也从不过问。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年),有一次和砷在宫门外遇见兵部尚书孙士毅,问他手中所持何物。孙出示了一只由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的鼻烟壶,和砷爱不释手,要求孙转赠给他。孙告诉他此壶早已奏闻皇帝。没过几天,孙进奉的那只壶就到了和砷手里。原来,大凡大臣贡品,乾隆只收一二件,余下的都被和砷占有了。不通过和绅而直接进献的贡品,和砷出人宫中也可以随手取得。
和砷大权在握,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争相向和砷进贡。即便是例行公事,如不给贿赂,和砷也会故意刁难。至于升官,则更需以钱铺路。在和砷那里,大小官职都有定价,出多大价做多大官,而且价码越来越高。向和砷行贿的官员太多了,以至于出现了行贿无门的情况。有一个山西巡抚专程送二十万两白银给和砷,不但未见到和砷的面,连管家的面也没见到,仅见个门子就花了五千两。外省的、京内的官员为了能与和砷见上一面,或者送完礼后要请托一些事情,经常在和砷从家中上公署必经的一条胡同里徘徊。因为清朝官员的官服上都有绣着图案的 "补子",这条胡同就获得了 "补子胡同"的雅号。
和砷利用攫取的惊人财富过着 "奢侈富丽拟于皇室"的腐朽生活。和砷吃腻了山珍海味,每天要服用上好的新鲜珍珠一粒。而这些珍珠都是各地达官显贵以每粒八千至二万两银子不等的价格买来进贡给他的。和府男女的服饰皆轻裘锦绣,和砷有一件衣服,其钮扣全是由精致绝伦的西洋小钟表制成的。和砷妻妾成群,她们之中有商人、下属送给他的美女,有内廷中遣出的宫女,也有别人遗留下的侍妾。和砷宅第的富丽豪华,在京城权贵中是名列前茅的。
四、可悲的下场
明代文人洪应明在 《菜根谭》一书中说:"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多行不义必自毙,和砷当然不会例外。
和砷种种以权谋私、恃宠生骄的行为,引起了嘉庆帝的极大不满,但碍于乾隆帝之面,强为容忍。嘉庆四年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第二天,嘉庆就削掉了和砷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让其同死党福长安昼夜守值摈殿,不得擅自出人。初八日,嘉庆帝下令革除和砷及福长安所有职务,将两人逮捕人狱,并查抄其家产。十五日,嘉庆帝亲自宣布和砷二十大罪状。十八日,钦赐和砷白练一条,令其自尽。和砷面对白练一条,写下了四句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近人梁启超先生的估计,和砷的全部家产大概有八亿两白银之巨。当权二十年的和砷的家产竟比清政府十年收人的总和还要多,难怪这些查抄清单公开之后,人人膛目,甚至当时在民间流传起了"和砷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20世纪少年》的结局是什么啊?
漫画在线 http://tw.99770.com/Comic/176/176.htm 完结篇 http://tw.99770.com/Comic/176/25456/?v=1*s=1 背后的“朋友”胜田间 (全部迷底) 浦泽大作《20世纪少年》终于大结局了。 对最后的 胜间田,我想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谅解,因为网上的情节可能没看全,并且有所遗忘,所以只是根据记忆中的来分析一下。 小时侯的朋友组织,应该包括 服部、佐田清、山根 和 胜间田 四人。第二个面具男孩就是 胜间田。 服部 以服部的个性他应该是领导人,他具有弄弯汤勺的特异功能,这之前我用科学资料说明过了,10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因某种原因具备该功能。 而在后面的情节中,中年万丈目让小时侯的服部参加“神奇少年”节目,表演弄玩勺子,结果失手,服部大喊:“(报纸上的)儿童A不是我!” 我认为儿童A应该是 胜间田,即第二个面具男孩。 现在就分析这一出戏。 用事实举例,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奇人梅辛”的传奇故事,今年的《奥秘》杂志第6期中较详细地介绍过该人的生平,他从小具有心灵感应、测心术、遥视遥感能力,有三个故事可以跟胜间田 的特异功能挂钩,一、梅辛学生时代,一次坐车睡着了,醒来时,列车员问他要车票,他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竟蒙混过关了。二、长大后的梅辛认识了苏联的斯大林,他要测试梅辛的特异功能,便让他去银行取钱。梅辛递上一张空白纸条,用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出纳员给他取了10万卢布。三、斯大林让梅辛在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走出克林姆林宫,结果他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了。事后警卫发誓,他们看到的刚刚走出去的人是斯大林本人。 这是历史上关于“奇人梅辛”的几个真实故事。那开始说胜间田,参加“神奇少年”表演的应该是 胜间田,他具有梅辛一样的所谓“障眼法”,能让大家把他错当成另一个人。 他参加“神奇少年”表演时,大家尤其是万丈目一定将他看成了 服部,但他实际上却是不会弄弯勺子的胜间田,所以事后真正的服部大喊:“(报纸上的)儿童A不是我!”这就可以说通了。 基于这一点,就可以解释 “朋友”服部死后,高须在雨中看到的长地像 服部 的男人,以至她热泪盈眶。那个人其实又是使用“障眼法”的胜间田。 小时侯坐在公园看书的贤知姐姐贵理子看到的与“朋友”在一起的第二个面具男孩,毫无疑问就是 胜间田。 “无脸鬼”也可以解释了,胜间田可能因为性格特别内向等原因,不愿意让大家看到他的真面目,这点上,他甚至比佐田清还要害羞,所以每当有人硬把他的面具拿掉时,他便用“障眼法”让大家看到一个无脸鬼,甚至可以大胆猜测连 服部等其他几人都很少,甚至没有没有看过他的真面目,而上吊坡鬼屋中的无脸鬼,则是在朋友虚拟世界中出现的,一切都是记忆中的内容,那要镜子中弄个无脸鬼应该不难。 况且大家都以为 胜间田 已经死了,谁都不记得他的长相了,所以只能这样处理。 小时侯的胜间田不是还指着山根说:“我做了个梦,在教室里,你把他(服部)杀掉了。”这说明了他具有预知能力。并且也说明了 朋友服部的确在那时死掉了,当世界总统的人是胜间田,在“彩虹的尾部”那一整章的回忆应该全是服部的记忆,胜间田要当世界总统,就只能是以服部的替身身份充当,所以连他的记忆也要一起继承。记忆最后的那个黑色人影说着:“原来你是这样死去的呢。”应该是中老年贤知看到服部死去时说的话,也是服部死前最后的记忆影像。 从小时侯的服部听到胜间田说梦见山根杀了他,他表现出愤怒的表情,叫他不要乱说,以及长大后在教室里被山根射杀时,他完全不相信自己会死,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非常非常大胆地猜测: 实际上 真正幕后控制一切,或者说真正达到最高目标的人不是服部,而是 胜间田。 服部的死是胜间田安排的,而且顺便除掉了山根,因为他知道太多了。 当服部把事情做地差不多时,胜间田就摘取了果实,完成他脑中拟订的“复活计划”,所以 服部死后,连万丈目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失去了方向,“不明白朋友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想九泉下的服部也猜不到,一直被他压在下面的胜间田也会来这一手。胜间田才是最后的阴谋得逞者,可惜的是,他也只能以服部的替身活着。其实,胜间田比服部更加寂寞,服部还有一干人,比如万丈目、高须、山根等知道他的想法或者阴谋,为他卖命。而胜间田的所有想法只能放在心里。 服部照镜子那段,他对镜自问:“你是佐田清?呵呵,不是啊……你是胜间田?呵呵,也不是。”其实这段话说明了几人中的另一个游戏,即“面具游戏”,朋友组织中,戴面具的共有三人:服部、佐田清和胜间田。 山根应该始终没有戴过面具。他们靠面具混淆三人的身份,这个伎俩一直用到了以后一连串事件中。 这么一分析,胜间田最早的出现,除了在同学会上人们的谈论中,应该就是他坐在信徒面前,一边流泪,一边说着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事:“科林斯中校太可怜了……”,独自守在飞船中的科林斯就像胜间田本人一样,没有阿姆斯特郎他们受人关注,他惺惺相惜,所以流泪。 包括漫画后面部分,后脑勺对着画面的,独自走上天台的孩子也是胜间田,他是个不被人关注的孩子,所以他反复说着:“这世界需要我吗?我是被需要的吗?”包括他毁灭世界前对贤知说的:“我是重要的,但我的才能没有被认可过……” 可以说“预言书”中最精髓的部分应该是胜间田想出来的,然而可以看出,服部没有将他很放在眼里,胜间田的地位还没山根高(一直不能理解小时侯很会拍马逢迎的山根,长大后怎么会突然正义性的杀掉服部?仅仅是贵理子的几句话?这显然说不过去。这些地方作者处理地不够好)。 再来说说朋友一派中几个关键人物的性格和作为。 1、服部:他是几个孩子中最性格上来说最厉害的人,有点像希特勒,很强硬的性格,他在漫画中从来没哭过,一直是恃强凌弱的人,具有领导才能,很会利用人和支配人,喜欢作为一群人的中心,同时很执著。 2、佐田清:被服部控制的孩子,内向,听从命令,是几个孩子中最软弱的,长大后有点神经质。 3、山根:他有点愚忠,不知为什么联想到香港恐怖片《双瞳》中的两个美国学成归来的IT精英,却为一个天生双瞳,用杀人方式得道成仙的女孩卖命,不但放弃事业,用大笔钱建造道观,甚至大肆屠戮活人。 一样的高智商、高技术、高能力,山根几乎对朋友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但我始终不相信山根会不知道朋友要他研究细菌的真正目的,这是不现实的,他杀服部的目的那么简单和正义?恐怕只有去问浦泽本人了。、 4、胜间田:服部拥有弄弯勺子的能力的话,那胜间田就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比如障眼法,至于表演“浮空”的人是谁,可能一开始是服部,是用钢丝吊起来的,毕竟服部是个喜欢做假的人,这大家都看到了,但那个没用钢丝就浮起来的人应该是胜间田了,他是个特异功能本领很强的人,即便之前不会,但通过某种催眠、暗示他也学会了。 换句话说,一直在大家面前的,朋友党派中大家熟悉的朋友是服部——同时也是爱做假换取明心的人。 而大家不知道的,却实实在在会使用真本事的人是胜间田。服部会一些特异功能,但胜间田更厉害。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还有好多谜没有解开。最近一直在看希区柯克 的悬念故事,发现真正的悬念就是没有答案的悬念。或许去问作者本人他也不清楚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或许是一个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