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原文: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译文: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扩展资料:《登徒子好色赋》此赋作于战国后期楚襄王时期,当时楚国已处于衰落状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讽刺楚襄王的淫乐无度生活而作。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奇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反驳说登徒子才好色。目的是指斥嫉贤妒能的谗巧小人而已。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是啥意思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开头用“帝城”点明地点,用“春欲暮”点明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之际,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二者将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的画面同时展现,可谓声态并作.
以上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铺垫.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贵贱没有固定的价格,还价要看花朵的数目.鲜艳的红花一百朵,价值二十五匹帛.这是写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而挥金如土.“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在花的上面张起帷幕遮盖,周围还编起篱笆保护.为花枝洒上水,给树根封上泥,移栽过来,颜色依然如故.既然买花能挥金如土,那么移花之珍若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诗的前面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作者的倾向性.不过,“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有一个种田的老汉,偶然来到买花的地方.看着这一切,不禁低下头深深地叹息.只是这叹息,没有人去领会.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推出老农低头长叹的特写镜头,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丛颜色浓艳的牡丹花,花价足抵得十户中等人家所纳的赋税.结尾从田舍翁低头长叹中挖掘出潜台词,使读者恍然大悟:那“田舍翁”正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买花者的衣食住行,不都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吗?这两句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揭露深刻,讽刺辛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评解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一些本质问题,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场景中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灵感,完成独创性的艺术构思.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秦中吟》与《新乐府》不仅体现出共同的讽兴时事的乐府精神,而且在内容上也可相互参照.如这首《秦中吟·买花》就与《新乐府·牡丹芳》主旨相仿,不过前者“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之句,更显惊警.
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翻译
- =
看你要到什么程度了
字面可以说,肩膀的形状像是削起来的样子,腰像是约素...我也不懂
查了下形容女子腰身圆细美好,宛如紧束的白绢。《文选·曹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李善 注:“《登徒子好色赋》曰,‘腰若束素’,束素、约素,谓圆也。” 宋 柳永 《玉蝴蝶》词:“出屏帏,倚风情态,约素腰肢。”
腰身圆细美好
更深的太麻烦... 比如说,削成,可见女子身材纤细,但却又见姿容。。。
"戋戋五束素" 为何译成 "二十五匹布"
好像不是这样译的。
戋(音肩)戋:一小束一小束。素:白色的绢。这句说:五束花,要偿付五匹绢的价钱。
《买花 》及赏析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释:帝城:指唐朝的京城长安(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春欲暮:春光快完了。这个时候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喧喧:闹嚷嚷地。度:经过。牡丹时:牡丹盛开的时候。相随:一个跟一个。这句说:一个跟一个地去买花。常价:固定的价格。酬值;价钱。数:数目。这句说:牡丹花没有固定的价钱,根据每束花朵的数多少付钱。灼灼:鲜艳夺目的样子。戋(音肩)戋:一小束一小束。素:白色的绢。这句说:五束花,要偿付五匹绢的价钱。张:张开。幄幕:帐篷。庇;保护。笆篱:篱笆。这句说:花圃里上面有帐篷遮盖,旁边还用编织的篱笆来保护。泥封:用泥封。这句说:把花移到家里来,花的颜色不变。习为俗:是说贵族家家户户玩花成了风气。田舍翁:老农夫。谕:明白,理解。深色花:颜色浓艳的花。中人赋:中等人家缴纳的赋税。唐代按纳税人的家产,分为上户,中户、下户。这两句是说;这一丛深颜色的牡丹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田租。
白居易在长安写组诗《秦中吟》十首,这首诗是第十首。诗的前四句写看牡丹的热闹盛况;次四句写牡丹价钱的昂贵;再次六句写牡丹的移植保护和对它的迷恋;最后六句写一农夫看了牡丹后的感慨。全诗以通俗的语言,质朴的叙述,通过官僚贵族不惜重金购买牡丹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剥削阶级恣意享乐、挥金如土的豪华、腐朽生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把“一丛”花与“十户”赋等同起来,劲直沉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达官贵人挥霍人民血汗纵情享乐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