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生儿育女?
假如你有机会不生儿育女,你愿意就这样过一辈子吗?
假如你已婚,你决定生儿育女吗?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生儿育女?
近日做了父亲,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问题。这是每个准备生儿育女和已经生儿育女的人都必须亲自思考的重大问题,尽管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写成几本书。
生儿育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与终身伴侣为这个世界亲自创造了一个人,一个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从此,你建立起了人生中三种最重要的亲情关系。因为你不仅仅为人子女,为人夫妻,还要为人父母,你将承担起父母应有的责任来,你会发现这绝对任重道远。
为人父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将足够的心思放在儿女的身上,关心他的吃喝拉撒,关心他的成长环境,这会带给你很多乐趣,当然也可能会让你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最重要的是,你将培养造就一个人,这大概是养儿育女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它足以体现你的创造性,让你可以按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一个人。当然你的教育水平怎么样,就得另当别论了。正因为如此,当你做父母时,你才会真正意识到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养儿育女固然可以防老,固然是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甚至是延续你的一部分生命,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问题。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你和终身伴侣对子女的教育会形成家庭教育,即他们接受到的后天教育的一部分。除了目前人无法控制的基因因素外,幼时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将来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我曾在《几味思想》一文中说:“限于条件,每个人一生的成就也许有限,但培养出能做出更大贡献的子女则功德无量。”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就是父母的无上荣耀。
然而,家庭教育学问很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实施。可怕的是,很多人一做父母就终止了学习。我曾在《一勺思想》一文中说:“每个人都会做父亲或做母亲,却几乎没人教他们如何做,他们大概也很少学,这岂非咄咄怪事?这种工作可由政府机构或民间团体来推动,其实这正是‘优育’的题中之义。”即将发布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大概就是这方面的成果。
做父母的,应当有自己充实的生活,不可一心扑在儿女身上,将其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可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女身上,尤其是当他们即将成年时。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选择,终将离开父母进入社会。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多样的平台,让他们遵从自己的天赋,扬长避短,使自身的良好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如果做父母的未尽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孩子“有娘生没娘教”,那么宁可不生。须知不生大不了对社会的价值为零,一旦没将孩子教育好而让他为祸人间,价值就为负了。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只结婚不生育的一大原因吧。
当前,婚后生还是不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很多人为什么不生?养育成本太高?那以前就不高吗?生活压力太大?那谁的生活压力不大?养育太麻烦了?那什么事不麻烦?
没有子女你固然会很轻松,也会获得幸福,更会创造价值,但生活一定会失掉不一样的幸福和快乐。并且你永远也无法亲身体会做父母的种种感受。如果我们认为儿女皆累赘,说不定儿女还觉得“父母皆祸害”呢。
计划生育时代人们想多生,如今却不愿多生。贫穷的和没怎么受教育的往往生得多,富裕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却少生甚至不生。不孕不育的想生,有生育能力的却往往不生。这些反差真是不可思议。
事实上,人们对生育最大的担忧是孩子基因不好,尤其是孩子患先天性疾病,这使生育成为一种冒险,甚至赌博。因而最理想的生育状态大概是“优生”。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优质的基因正逐渐成为现实,尽管这本身就很有争议。
同结婚与否一样,是否生儿育女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没必要从众。如果认为那些不生儿育女的人是异类,只能说明我们还没学会包容,还不会尊重社会的多元性,还无法领会幸福的丰富多彩。
注:文中配图源自互联网,谨此致谢。
人为什么要生儿育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如果死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就没有办法传承,于是人类就开始有了文化。“文”跟“纹”是一样的意思,文化就是花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花样,能够被这个民族所接受,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花样,就叫中华文化;西方人有西方人的花样,便是西方文化。各种不同文化的民族,借以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区别于其他的民族。
民族的绵延,有赖于生命的继续。家庭是构成民族的单位,不生子女便后继无人,民族也将难以绵延。但是民族文化的持续和发展,更是民族绵延的要件。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除了人丁兴旺之外,文化的培养尤其不能忽视。要是文化不能精进,势必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就算人口众多,也将空有民族的名义,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中国人除了生儿育女之外,还要好好教养子女,使其一代更比一代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的女性认为生儿育女会干涉夫妻之间的爱情享受,增加夫妻的各种负担,妨碍夫妻的行动自由,甚至会阻碍夫妻的事业发展。这种天真的想法,不但失去很多人生的乐趣,而且有朝一日产生不一样的念头,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那时候丈夫还具有生育能力,岂不是增添很多烦恼,出现很大的危机?也有人因为职业而将生育的事情一拖再拖,认为受了那么多的教育,如果不到职场上去做出贡献十分可惜。我们则认为女性应该受到教育,而且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用来教养民族的下一代,这样的贡献更大。男人就算专职教养子女,实际上也远不如女性,千万不要认为在教养子女方面的贡献小于到职场上工作。等到年纪大了,才发现自己年老珠黄,生命又无人延续,因而悔恨,深深觉得歉疚,恐怕已经太迟了。
生儿育女为了什么?
动物的本能:繁衍后代考虑到人的社会性 原因较多不能全部概括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大致有:1.希望自己老有所依 享受天伦之乐2.对自己的人生存在不满遗憾 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可以替自己圆梦3.仅凭爱情构建的家庭是不够稳定的 有孩子可以增进家庭的亲情的联系 对女人来说是维系婚姻的好办法4.天生对孩子的喜爱 希望自己拥有一个 尤其是自己和自己爱着的人的 有着特别的感情5.自己蒙承长辈的照料 希望将爱传递下去
人为什么要生儿育女
,写下下文。】 为什么要生儿育女?很少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却有一个传之千古的答案:“养儿防老”。这样的答案,在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城市,已经被证实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千百年来,人们无法控制生育,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养儿防老”依旧是生儿育女的目的。在城市已经不存在了。 那么,为什么要生儿育女?相当多的人说不清楚。 事实告诉人们:从孩子坐胎时候起,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儿女,始终是她们的负担: 襁褓中,擦屎把尿;周岁后,蹒跚学步。两岁后,进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早送晚接——长路漫漫。成长期,牵肠挂肚......升学、就业、找对象、买房子、买车,结婚......,倾注了父母的大量精力和心血。孩子长大了,自立了,父母已是两鬓斑白,满脸沧桑。 儿女又有了儿女,还要为儿女的儿女倾情付出,直到休矣。 几十年的岁月,为子女的付出虽然无法量化,却是全部真情,父母除了为了生存付出之外,全部奉献给了子女。 摊上个懂事——孝顺——的子女还好,父母能收获“眼前乐”和心灵的自我慰藉;摊上个忤逆之徒,除了伤心还是伤心——可怜可悲的父母。 为什么还要生儿育女呢?为了人类的延续?为了种族不灭?为了传宗接代?为了“没孩子不行吧”?——说不清。 古往今来,父母毫无保留、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子女付出,代代相传。子女(当然不是全部)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呢?父母为儿女擦屎把尿,嫌过脏么?父母一旦需要儿女擦屎把尿,又有几个做儿女的会不嫌脏呢? 一壶酒,一杯茶,一句问候,一条短信,病床的短期关照,送葬时戴顶孝帽——差不多就这些了——还不一定都能做到。 【电视报道】为了给儿子结婚盖了三间新房,母亲却只能住棚子;儿女吃大米白面,母亲吃猪食(还得偷吃)——在儿女(当然不是全部)的心里,父母奉献多少,都是“应该的”、“必须的”——“谁让你生我来呢”。 ——难道这不是道德的悲哀、理性的泯灭么?!! 70、80、90后,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头脑里或许有“孝”的概念,仅仅是个概念。并不知道何为真孝。遗憾呀,至少应该知道,孝者,顺也。顺,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至少别让父母生气——几个能做到?宪法规定,18岁即为成年人了,应当自立了。然而在中国,只要老的还活着,有收入,就永远是子女的随时取用的钱包,甚至连声谢谢都不想说、不愿意说。 儿女也会做父母,一辈传一辈,他们也有同样的命运在等着他们——难道这是因果轮回么?是报应么?还是人类的退化? 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讲道德课吧。从小学开始,不要再讲政治了,讲《道德经》吧。 若不如此,数年之后,中华民族的道德将沦丧,中国将羞谈礼仪之邦。 还好,不是全部儿女都丧失了人伦道德,孝顺儿女大有人在。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残疾儿子拉着母亲 局处级别的儿子为卧床4年的母亲喂饭